分享

从基因角度探寻早期肺癌术后的复发风险和时间

 郑志范 2018-05-26

对于患者而言,肿瘤科医生最动听的话,大概是这两句:

1.“你好,已经确认了,你身上的肿瘤是良性的,手术后就没事了。”

2.“你好,已经确认了,是恶性的,但是幸亏发现的早,可以手术切除掉就没事了。

这两句话对于病人和家属而言,就像是点燃了重生的希望,重如泰山。


但是,一些被诊断为早期的恶性肿瘤,手术后没过多久就又重新复发,有的甚至一两个月就在刀口上重新长出来了,难以想象,这对于原本满怀信心的家属和病人,会是怎样严重的打击。


这里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现在的影像学检查,如灵敏度最高的PET-CT,检查一次1万多的,也只能看到0.5到1厘米大小的病灶,再小就看不到了


但是,仅仅一毫米的大小的病灶也许就有几万到几十万癌细胞,一些残留的癌细胞可能就像沙子一样被漏掉了,而人体做手术导致产生大量的促进血管生成的修复因子,正好让这些残留病灶趁机生长出来。


“手术治疗”时大家都想把肿瘤切除干净,只是很多时候尽力了,还是漏掉了那些“小坏蛋”。


既然有这样一个难题,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做了手术的病人是不是会复发,复发的风险和时间呢?癌度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从基因的角度来探寻,同样是早期肺癌,EGFR、KRAS和ALK基因突变的病人复发风险相差很大,ALK的病人复发风险高且复发时间较短。


这是一项昨天发布在《lung cancer》的一篇研究报道,比较了EGFR、ALK和KRAS基因突变的早期肺癌术后复发风险。


这些患者包含555例I期、101例II期和108例III期肺癌,总共有764名早期可手术的肺癌病人。所有分期中都有ALK的病人。在长达69.5个月的平均随访时间里(也就是5年多的时间里),一共有235例患者的肿瘤手术以后复发了,可见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初始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即5年多的复发率为30.7%。



先介绍一个概念,无复发生存期

它是指从患者入组该研究开始,一直到疾病复发或因为任何原因死亡的这段时间。


总体的数据来看,ALK病人术后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是24.3个月,KRAS基因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是72.9个月,而EGFR突变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尚未达到。虽然数据量不是很大,但是区别比较明显,即ALK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术后一定要格外注重其复发风险。而ALK阳性的肺癌病人往往是不吸烟的、年轻、女性病人,这是一个很让人难过的研究结论。


在随访期间一共有201例患者去世,在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ALK阳性84%,EGFR突变87%,KRAS突变患者72%,总生存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ALK阳性29%,EGFR和KRAS突变组分别为39%和38%,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也没有太大差异。


当然这一研究的总体数据还不大,因此还不能做绝对性的判断。但是早期肺癌确实比III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要高很多,早发现早治疗还是王道。



ALK突变被称为肺癌中的钻石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占比约5-8%的比例,主要是因为ALK的靶向药物还是比较多的,一代有克唑替尼,二代有色瑞替尼、布加替尼和艾乐替尼,三代有劳拉替尼。尤其是有三代ALK靶向药物可以重新用回克唑替尼的可能性。


但是ALK的病人往往比较年轻,女性且非吸烟的病人,这也是很让人心疼的一个病人群体。但是靶向药物多,那么治疗的手段和生存的机会就大一些。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个研究结论却是不是很愿意让我们接受,那就是ALK突变早期肺癌病人其实复发风险较高。

那么癌度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

既然ALK的患者容易复发,那么我们是否可以ALK的早期肺癌病人术后使用ALK靶向药物进行预防治疗呢?

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这里有两个问题:


手术以后吃靶向药物,比如使用克唑替尼,使用什么剂量,治疗的标准剂量还是减半,如果即便是吃了靶向药物延缓复发,抑制那些潜在的残留癌细胞,如果还是复发了,那么再吃什么靶向药物呢?肯定不能是克唑替尼了。


我们不知道术后的预防性靶向治疗,能将无复发生存时间延缓多久,但如果病人很幸运真的没有残留病灶,吃这个药就是受罪且花钱。如果万一残留的癌细胞吃药物管用。那么是不是这个药物等出现复发症状,那个时候吃,是不是总体上给患者的生存时间是最长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