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慕课疯狂之后”讨论的小结

 工学一体化 2018-05-26


我们在公众号中发出了“慕课疯狂之后谁会推动其正常发展?“的讨论之后,得到大家的积极互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总结和回顾。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倡导的在线学习方式,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开展基于”公众号的在线学习与讨论“。


从大家的反馈来看,对目前的慕课状态有几个认识:


自2012年以来主要是投资者和政府在推进慕课


因为“人流带来钱流“,慕课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来“流量”,投资者敏锐发现这是一个方向,就开始往各大平台投入。全球有数十亿美金的投资进入各大慕课平台,自2012年以来,全球慕课注册用户达到8000万。投资者也在加快投入,推动慕课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2003年以来,政府投入经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每门政府直接投入10万元,平台建设,各省市的精品在线课程加在一起约3万门,政府投入数十亿进行精品课程的制作与应用)。在应用方面,学校投入更大,学校在多媒体教室、自动录播教室、拍摄摄影棚、互动教室、智慧教室、直播教室等环境改造方面投入约数百亿。


这些经费的投入都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教师应用,学生获益。所以,在中国推进在线教育的主要是政府


慕课发展面临的问题


1、投资者的钱拿了是要还的



慕课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学生作为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终端应该是慕课的最大收益者。平台和投资者一直描绘的是“知识变现”,通过人流带来慕课的收益与回报。但是,目前这种大规模的转换还没有实现,真正付费用户只有0.1-1%,也就是数十万人。远远低于投资预期。投资者就会转移模式,内容免费+服务收费的模式也面临挑战,纷纷开始向内容收费。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了新的模式“只有缴费才能学习更多。”,内容不再免费,慕课的开放式就没有了,大规模也会渐渐失去,最后就只剩下“在线”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从在线课程变成大规模在线课程,现在又变回普通在线课程了。


2、单求量而不重视运行质量,学分慕课会跑偏



在国内,慕课平台和课程主要是靠政府支持,课程的建设及应用推广也主要是学校主导。自上而下的模式可以促进课程数量快速增长,从2012年的数门到现在的数千门,2018年将突破一万门。很多老师还没搞清楚慕课的教学设计就已经上线运行了。很多学生还没认识慕课就拿到在线学分了(可以在网上找到带看视频代拿学分服务,也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刷视频)慕课成了一些学生的刷分工具(普遍分数高于校内平均分),可以当作毕业前的救命稻草(临近毕业刷学分凑够毕业资格审核)。


3、人才培养不能单靠慕课来完成



通过慕课传播了知识,但是在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方面,慕课还没办法做得很好。很多学生刷完视频后还需要看PPT和教材,还需要作业和联系,还需要互动和考试。更重要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无法用慕课来替代。


4、慕课学习需要分类管理


慕课的课程越来越多,也有很多课程还不能称之为慕课,只是在线课程。学生不知道选什么课。不同学生的选课类别也不一样,现阶段我们看到的慕课学习者主要有两类:兴趣学习为主的社会学习者和学分学习的校内学生,相比而言,国内的学分学习用户居多,而学分学习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有组织的选修和学习。社会学习者相对比较随意,以兴趣为导向,绝大部分不能完成课程的学习。

 

如果我们按照现在的在线课程完成率0.1%(纯在线,非学分学习)来看,数千万的选修人数,仅有数万人次最终完成在线课程。而普通的高校,每年的选课人次在20万左右,完成率超过95%,比慕课平台的完成人数要多很多。所以,我们在在线课程定义的时候需要区分:


  • 面向社会大众的学习,碎片化学习为主,以微课,微课系列课(微慕课)(2-4周)完成的课程为主,为了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感兴趣学完课程,并获得相应的认可。并接着推出第二门、第三门微慕课。

  • 面向校内大学生推出学分慕课,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所需课时要求及教学要求。

  •  面向微专业的“学位”教育,鼓励平台颁发系列微慕课、慕课的微学位,学分要求为5-10个。

  • 面向在校学生的第二微学位或第二辅修专业的“学位”。学分要求为15-20学分。


社会用户的学习与校内学生学分学习不太一样,也不能混在一起组织教学,这类课程应以SPOC为主,组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MOOC解决了教育资源的共享,“SPOC+翻转课堂”需要解决教学过程的共享,因为在教学中很难找到捷径去解决面对面的教学效果(实践、技能、即时交流等)。线下的面授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现在就可以把模式与学习对象统一起来了:

模式

MOOC

SPOC

翻转课堂

学习对象

社会学习者

校内学习者

校内用户

适应人数

1000人以上

100人以内

50人以内

教学安排

2-4周的短学期

8-12周的完整学习

完整的学期课程

课程类似

实战技能、通识课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实践课

学习难度

深度(新技术、新知识);

广度(知识拓展)

基础课,难度适中

难度大的课程


如果平台定位于社会服务的慕课平台,那么就需要找到用户的需求,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建设为主。如果平台定位于服务学分共享模式,那就需要将学校、教师、学生有组织地整合在一起,以教学管理的模式推进平台的运行与实施。如果平台定位于服务校内混合式教学,那么就重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应用场景。

 

现在慕课平台很多,自上而下的平台一揽子都做,课堂教学组织效果不好,老师选择开课模式的时候很难全面照顾,最后既不是MOOC又不是SPOC。自下而上的LMS平台想变成MOOC平台,又发现教学共享太难实现,最终只是SPOC。SPOC和MOOC的平台设计仅在被动学习(看视频、看资料、回答问题、讨论)时一致,在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慕课强调大规模的讨论和参与式学习,某一个或某一些知识点有5%的人参与就可以了,而SPOC强调系统完整的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跟上节奏,确保95%的人都要参与)方面不太一致。我们在组织平台的时候就可以以SPOC为主MOOC为辅,让想学习的人能够进入到SPOC学习,让讨论的人能够在MOOC中尽情讨论。而SPOC不受大的影响,强调内部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