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边缘,遗忘的民间,请关注聊史补丁 宋代诗词大家辈出,大名鼎鼎的比如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等。相比他们而言,今天要讲的这位诗人知名度就要差多了。但他自有其独特之处。此人名叫陈亚,进士出身,官至太常少卿。家富藏书,博闻强识,尤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好以药名为诗词,有药名诗百首,比如佳句“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既有文学韵味,又嵌入前胡、半夏两味中药,颇为人所津津乐道。 说起药名诗,由来已久,但若论起药名词大概就是从陈亚这里兴起的。他最有名的一首当属《生查子·药名闺情》: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最有特色的是词的每一句里至少包含一种药名。这首词里或明或暗地点出了十种药名,包括相思、意已(意苡)、白纸(白芷)、苦参、槟郎(槟榔)、郎读(狼毒)、当归、远至(远志)、樱桃、菊花、回乡(茴香)等,然后组成一首词。这首词除了嵌入十个药名,还颇有意境。说的是一位闺中少妇,思念远行的良人,便写信给他:当初不是说好了,最晚在樱桃成熟的时候(夏季)归来吗?为什么如今菊花都开了,我望断秋水,依然不见你从远方回乡呢? 词的上片通过闺中人写书信依然难以表达相思之深,抒写她对丈夫的深情厚意。“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讲述自从丈夫离开后,思念越来越浓。浓到她无法排解时,便把深深的思念写入信中,但却怎么写也写不尽。“字字”二句是说信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诉说这离别之苦的,是要丈夫读了知道自己用情有多深,希望丈夫别辜负了自己。句中之“参商”,分别指的是参、商二星。参星在西,商星(即辰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比喻双方隔绝。“檀郎”在古代是美男子的代称,这里借指少妇的丈夫。“苦参商”三字极为传神,夫妻离别、隔如参商二星相隔绝而苦恨不已。这正足以说明少妇何以“相思意已深”而“白纸书难足”了。 过片“记得约当归”前以“分明”二字形容,更显出分手时的相约印象多么深刻。“远至樱桃熟”,写少妇回忆当日分手时的情景:她一再叮嘱丈夫,最迟不要超过樱桃红熟时回家。但她等呀等,盼呀盼,却始终不见丈夫归来。“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她不禁发问:“如今连菊花都开了(指秋天),为什么还不回来呢?”这四句一气呵成,情味深长,进一步抒写闺中人怀念远方良人的情怀,真是幽怨不尽,爱也悠悠,恨也幽幽。 除了有药名诗、药名词之外,还有药名对联。下面这个以药名组成的上联“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感兴趣也来对一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