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故事——部分路边古迹

 雲泉 2018-05-26

五丁桥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北接五丁路,南接北校场西路。横跨五都路。

五丁桥这个地名已有3000年历史了,要求每五户人家出一男丁,将这些男丁集合在一起修路,五丁桥由此得名

成都故事——部分路边古迹

合江亭 位于成都市府河与南河交汇成府南河之处,始建于1200年前。

合江亭垒基高数尺,10根亭柱支撑着连体双亭,构思巧妙,意味隽永。拾级而上,二江风物,尽收眼底。

合江亭于唐代贞元年间由川西节度使韦皋始建,北宋重建,并达到鼎盛,成为官民宴饮,市井游玩的热闹场所。合江桥畔亦是时人登舟出川的主要口岸,明代辟有锦官驿,清代新置船税所。

成都故事——部分路边古迹

四川机械局碉楼 作为清末洋务运动成都工业建筑的代表,四川机器局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施工的早期工业建筑,当时厂房约百余亩,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每座门旁都矗立着一座高约3层楼的坚固碉堡。从铁梯爬上碉堡俯瞰,不仅可以看清整个188间西式厂方的布局,还能远眺望江楼、川大等。

2006年,原南光机械厂迁到郊区,开发商对老厂房进行拆迁,4座百年碉堡如今只剩下东面这一座了,它就跟风烛残年的孤独老人一样,苟且偷生地“活”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

成都故事——部分路边古迹

成都故事——部分路边古迹

九里堤 位于成都市区西北方向,金牛区境内,大致范围是从一环路西北桥头起,穿越二环路、金府路,止于三环路。一、二环路之间段叫九里堤南路,二环路至群星路口段为九里堤中路,群星路口至三环路段为九里堤北路。九里堤路及附近片区即为“九里堤”。

成都故事——部分路边古迹

双眼井 年代:宋 位于青羊区草市街街道双眼井社区正通顺街126号,西南距金沙庵200米。双眼井原在新开寺之内,始建年代不详,从外形推断应建于宋代。井北侧为巴金故居—李家大院。1904年巴金出生在这里。除有两年随父亲去广元县外,巴金在这里居住到19岁,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1923年春天,巴金离开这里去南京读书。1987年10月1日巴金最后一次回成都时曾说:“只要双眼井还在,我就可以找到旧时代的脚印”。1994年5月7日双眼井被青羊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井分两眼,深8m,井眼直径0.5m,上盖石板,石板边长0.6m,整个双眼井占地面积约为2.6㎡。现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故事——部分路边古迹

天涯石 成都市曾有天涯、海角二石。天涯石在中兴寺(古址),老传云:“人坐其上,则脚肿不能行。”至今人不敢践履。天涯石为一粗红砂石,露出地面部分呈直角梯形状态,高2.13米,上宽43厘米,下宽105厘米,厚27厘米。据考证,为古蜀国大石遗址之一。地角石在罗城内隅,旧有庙,王均之乱,为守门者所坏,今不复存矣。

《四川通志》载天涯石“曳之若摇摇可引,撼之则根不可穷”,对于埋根于土中多深,无法知晓。关键于天涯石的来历,估计在我国殷、周之际,古蜀国已进入阶级社会时,阶级压迫相当残酷,每遇王死,则立大石以志其墓。据史载与考古证明,立大石为墓志,是古代川西各部族的普遍现象。成都平原是由断层堆积形成,表层并无大石存在,像天涯石这类大石必须从较远山区搬运出来。试想在当时交通工具极其原始、落后的情况下,这要用多少奴隶的劳动才能完成!现存的天涯石成了三千多年前蜀国奴隶主残酷压迫奴隶的罪恶见证,同时也是奴隶们伟大创造力的纪念物。

曾经天涯石位于天涯石南街一所居民住宅内,现在的天涯石立于成都天涯石小学门口

成都故事——部分路边古迹

成都故事——部分路边古迹

这些只是小编收集的成都部分路边古迹,欢迎大家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