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核气治疗的灵验方

 xcaq 2018-05-27

梅核气治疗的灵验方

(2013-05-07 19:40:25)
山石神韵
治疗梅核气的灵验方
    有位名中医在谈到如何治疗梅核气时说:“梅核气”,即咽喉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我按书本上学来的半夏厚朴汤很少取得疗效,而用白芥子1.5克、桔梗2克、甘草1.5克、硼砂1克、陈皮6克、乌梅9克,这么小的剂量,几乎一用就有效,因为中医有句话叫“治上焦如羽”。意思是治上焦的病,用药像羽毛一样轻,才能取得疗效。

--

老中医谈梅核气方wanttoin

梅核气为中医治病名,其症状为咽喉堵塞,食物下咽并不困难,但素常甚感不适。
本病多发生於成年妇人,其致病之因有三:1.慢性胃病,2.肝气过盛,3.更年期精神疾病
方:苏叶 半夏 陈皮 榔片 云苓 厚朴 浙贝 射干 金灯笼各二钱,
加减法:
口干加丹皮   
胸满加瓜蒌

上方来源于一个老中医,据说疗效很高,凡久治不愈的患者,均能三、五付药即愈。
如果可以的话,劳烦版主加分。不知之处,欢迎大家拍砖

---

中医临床家医案研读赵东奇大夫个人网站

例一 杨××,男,65岁,初诊日期:1965年10月28日。

    十年来,自觉咽中梗阻,胸闷,经四个月的治疗已缓解。1963年曾复发一次,近日来又觉咽间气堵,胸闷不畅。六脉沉滑,舌正苔黄腻。检查无肿瘤。

    辩证:痰瘟阻滞,胸中气机不利,此谓梅核气。

    治法:开胸降逆,理气豁痰。

    方药:

    苏梗3克 厚朴3克 法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6克 大腹皮3克 白芥子(炒)3克 薤白6克 炒莱菔子

    3克 降香1.6克,竹茹3克 白通草3克 路路通3克 10剂。

    11月8日(二诊):服上药,自觉咽间堵塞减轻。但偶而稍阻,食纳无味,晨起痰多色灰,失眠,夜间尿频量多,大便正常,有低热。脉转微滑,舌正苔秽腻。湿痰见消,仍宜降气、和胃、化痰为治。原方去薤白、陈皮,加黄连1.5克、香橼皮3克,白芥子加 1.5克。 10剂

    11月22日(三诊):服药后,咽间梗阻消失,低热已退,食纳、睡眠、二便均正常。不冉服药,避免精神刺激,饮食调理为宜。

    (《蒲辅周医疗经验》)

    例二 储××,女,52岁。

    自觉咽中有异物感已三年,时轻时重,去年来症状加重,咽中介介如梗状,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伴有胸闷吊痛,口腻目酸等症。平时多郁善怒,情怀不畅,肝气不舒,气滞痰凝,郁而化火,上阻于咽嗌之间,遂成此症。病属梅核气,须开展胸襟,再以理气化痰清火之药调之。

    昆布40克 海藻IQ克 海浮石10克 旋复花6克(包)夏枯草10克 瓜蒌皮10克 川郁金6克 青陈皮各5克

    黛蛤散(包)12克 桔梗1.5克 丹皮6克 5剂。

    二诊:胸闷及吊痛好转,咽中梗阻依然,且有悲伤欲哭,呵欠连连及大便干燥等脏躁证,再参甘缓润燥之品,原方去昆布、海藻,加炙甘草3克、小麦15克、大枣3枚,5剂。

    三诊:证状续有好转,但颈部尚觉吊痛,心中有火辣之感。以初诊原方加钩藤10克(后下),5剂。

    四诊:咽中梗阻,悲伤欲哭等症均有好转,但胸部尚感吊痛,舌苔黄腻。

    昆布10克 海藻10克 海浮石12克 旋复花(包)6克 夏枯草10克 桔梗1.5克 青陈皮各5克 川郁金6克 黛蛤散12克(包) 丹皮6克 制半夏5克 5剂。

    五诊:诸恙皆减,舌苔黄腻渐化,但颈部尚感吊痛,引及耳中,原方加钩藤10克(后下)五月后随访病已痊愈,未再复发。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评按】梅核气系因情志郁结,肝气夹痰所致病证.自觉咽中有如梅核异物阻塞,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例一为气郁而致痰湿阻滞,以《金匮》半夏厚朴汤加减而治愈。例二不但气郁痰凝,而肝火亦旺。许氏自拟理气化痰,清肝解郁之剂,照顾全面,疗效尚好,并信为较《金匮》半夏厚朴汤功效尤佳,可供参考。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赵东奇大夫个人网站

 

一:组方:昆布10g(水洗)、生牡蛎30g、桔梗6g、射干10g、清半夏10g、枇杷叶10g、紫菀15g、茯苓24g。

二:主治:梅核气,证见感觉咽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三:加减:

1.痰多难咯加白芥子、杏仁、川贝母;

2.嗳气频作加旋复花、刀豆子。

3.肝郁湿热加川贝、夏枯草;

4.痰湿偏盛加厚朴、陈皮,减去牡蛎、射干

5.肝郁化火,痰气凝滞加茯神、桑叶、胆星、麦冬

6.脉细舌红,阴虚较甚加麦冬、元参,减半夏用

7.时有低热加丹皮;

四:配合吴茱萸外敷脚心:取吴茱萸适量研面,米醋适量调和外敷双侧脚心(涌泉穴),布包,每日一换。
   此方是胡翘五老中医治疗梅核气的习用验方,原名昆蛎半桔汤,方书多有转载,《闻过喜医案》应用介绍的比较详细。如果临床辩证加减得当,疗效很好。昆布咸寒,闻之有鱼腥之气,我们应用治疗乳腺增生和癌证时多不洗。吴茱萸一般嘱咐患者每天晚上睡觉时敷脚心,第二天清晨洗去即可,此药外敷对大人小儿口舌生疮,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较好。
   梅核气病,与现代医学的“癔病球”较为相似,是一种感觉障碍所致的疾患。中医临床大体上分为痰气壅滞,痰热阻滞和胃阴虚挟痰。近代很多医生又把慢性咽炎与梅核气病挂上了钩,应用中医疗法效果倒也不错。一般多根据《金贵要略》的半夏厚朴汤进行加减治疗,有很多较为著名的方剂,如高维垿取《金贵要略》的半夏厚朴汤加射干15克,生地30克,山豆根30--60克,治疗各证型的梅核气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山豆根虽然治疗咽喉病特效,但有小毒,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有很多人麻痹大意,孟浪乱投,盲目加大剂量,导致中毒事件屡有发生。我们治疗鼻咽癌,腮腺癌等头颈部恶性肿瘤时,往往应用大剂量30克以上,但也是逐步叠加。所以临床千万要慎重,不要盲目迷信他人的言论,自己要有主心骨,方保无虞。
   曾经治疗一例40多岁的女患者,总是感觉咽喉部位有圆形的东西,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多方检查,无阳性体征。病人性情内向,爱生闷气,胸闷胁胀,饮食少进,曾经服用半夏厚朴汤未效。刻诊:咽无红肿滤泡,扁桃体亦正常,二便一般,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细,考虑为梅核气病,肝郁化火。处以上方加香附,郁金,石菖蒲,胆星,柴胡,共进14剂而愈。


----

山西已故老中医萧通吾治疗梅核气经典方: 原文地址:梅核气作者:光明 

生薏仁12克,党参5克,陈皮9克,川贝母6克,茯苓6克,沉香3克,槟榔5克,厚朴6克,白芍15克,苏梗5克,灸甘草1克,生姜三片,大枣两枚.水煎服.

等症状全部消失以后,服逍遥丸20袋以善其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