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咬尾龙纹璧的考究与佐证

 尋夢閣 2018-05-27

                  追索异度空间

       ---关于上海博物馆西周咬尾龙纹璧的考究与佐证

 

                                    文/筑玉听韵

 

                           

                                 西周.青玉咬尾龙纹璧(图一)

 

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玉器展品中,有一枚西周青玉咬尾龙纹璧(图一)。因其纹饰独特并来自于民间征集,没有完整的出土资料,其年代断定曾在藏界引起些讨论和争议。

我们先看这枚龙纹璧的特征:玉呈青色,表面有灰白沁。扁圆体,中部穿一圆孔。璧面雕饰一条蟠屈的龙纹。龙“臣”字眼,张口吞尾,尖牙锋爪,形态生动。龙身以重环纹为主饰,辅饰卷云纹、竹节纹和回钩羽纹。璧外直径5.7厘米,双面雕琢,纹饰相同。

按形制规格,其应为系璧属。与其它商周时期系璧相比,这枚玉璧的纹饰相对繁缛,辅助纹饰折射的信息元素复杂。这恐怕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图二)。

 

                         



                                              (图二)

提出异议的藏家并非指诋于这件玉璧的真伪,而是对此器的年代落点起疑。

质疑者的理由是:

----此器以风格来分析,的确有西周流暢生動的特性。但是,風格判斷有其盲點、母題分析也不夠精確,必須以零件、甚至設計的規律性來判斷,準確度才高。

----此器的盲點出在羽紋的迴勾紋。羽紋在商代玉器已常見,羽紋到了西周產生了迴勾。此倒勾有其紋飾發展的軌跡及意義,後世模仿者常無法理會其中意義而產生誤差。此器的迴勾紋成直線而且互成直角(圖三),與西周常見的一圓一奈明顯不同,這可說明此器的紋飾意義有質疑之處。

                               

                                         (图三)

----此器雖說主體紋飾在西周常見,但是,斜刀工藝也有落差;上博另藏一件龍紋繫璧(圖四),與圖一的造型非常類似,但是因為有明顯的西周斜刀工藝,而產生不同的視覺風格,形成西周的流暢生動風格,而圖一的玉璧因為工藝上的差別,即使有了相同的紋飾,但是,仍流露出不同的時代風格。所以,此器的定年落點是否需要重新考虑。

                       


                                             (图四)

笔者认为,古玉鉴定从来讲求“大胆设问,小心求证”,应当对质疑者坚韧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的求是态度表示赞许。但是,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假若质疑的最后结论只若明若暗地定位在“此器的定年落點是否需要重新考虑”上,这种疑问实际并无多大意义。

 

古玉断代,是一门综合性的学术,结合了地质、考古、历史、工艺美术等诸多范畴。断代依据也只能从已知的形制和纹饰入手,佐以刀工风格的辅助,综合确定年代定位。

就上博馆藏这件龙纹璧来说,个人认为断代西周是准确的!

1、西周时期正处于“神玉时代”向“王玉时代”的过渡期,创新玉器较为突出,且数量多,造型独特,纹饰优美。玉夔龙多将身子蜷曲,成首尾相对状,或者将龙身琢成曲折盘绕状。这件玉璧的龙形,正说明是在西周时期开创了咬尾龙的先河,反映了先民最朴实的哲学理念:生生不息,折射出生命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的思想渊源。这种咬尾龙形虽不断变异,但做为主体纹饰,一直延续的清代,贯穿3000年的华夏文明史。

2、西周玉器纹饰与商代完全不同,向繁复和图案化方面发展,并兼具图案抽象化的特点。多用双阴线勾撤法,多弧线,纹饰弯化转变,曲线具有韵律。西周玉器的线纹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单阴线纹、线条简练、刀法刚劲有力。二类是双阴线纹,线条繁复,转弯处呈弧形,刀法刚柔相济。每类线纹可分为二式;单阴线;一式为较细的阴线;二式为较宽的阴线,线形的纵剖面为凹形。双阴线:一式为同宽双阴线;二式为由宽、窄两条阴线组成。这件玉璧雕刻手法采用西周二式双阴线典型技法,即一细阴线与另一粗斜阴线结合的手法刻出主题纹饰,线条圆转流畅。即使质疑者也承认“此器以風格來分析,的確有西周流暢生動的特性”。 

3、西周玉器上常见的纹饰有20多种,以写实的纹饰为主,由单个纹饰构成完整花纹。龙纹即是其中一例。而装饰性辅助纹饰(云纹、雷纹)一般不受器形局限,可随意为之。这也是西周玉器装饰纹饰的特点之一。如这件玉璧上出现的重环纹,商代玉器上就已出现,盛行于西周。是由若干个近椭圆形的环组成的纹带。环有一至三重不等,在环的一侧有两个尖锐角,表现了商周时期的纹饰特点。至于直线直角的回钩羽纹,也只是纹饰发展中的特例而已,根本不是古玉断代的充要条件。

 

笔者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在不同年限获藏4枚与上海博物馆同形同纹的玉璧,可提供实物佐证。现谨提供一枚出自冀南古邢国地域的玉璧做类比(图5)。

           



                                              (图五)

 

玉质黄绿色,直径6厘米,孔径1.8厘米,厚0.4厘米。这件玉器得藏后只简单清洗处理,未曾盘玩,基本处于原始生坑状态。器表附有大面积褐色斑驳状附着物,放大镜下可见清晰蚀斑,次生变化明显。主题纹饰雷同上海馆藏咬尾龙纹璧,龙纹走向恰好相反,辅助纹饰细节上稍有变化和差异。笔者把她们的图片并在一起,以便读者比较,在寂静中仔细倾听她们相会后的倾诉。

 

追索不同地域,相同风格的异度空间,使笔者再次觉悟:古人制造的每一件玉器,都包含丰富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是高于一切的,越是原始的越是接近它的本质。古玉是古人心灵的一种反映,附载有先祖们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感情。我们永远不能破解玉器纹饰的谜语,只能怀着无限的敬畏和崇仰,慢慢地接近他们,聆听古人灵魂在今世实物载体上的呼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