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之持续改进

 学海漫舟 2018-05-28

作者:刘哥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同样,质量管理也是一种实践,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质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之持续改进在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方法的使用涉及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以下七种改进步骤:

一、5W1H描述问题:

-问题的症状是什么? ( What )

-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 WHy )

-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 How )

-谁的责任,谁发现的? ( Who )

-问题发生在哪里? ( Where )

-什么时间开始的,持续了多少时间?( When )

二、鱼骨图分析初步可能原因:

从人、机、料、法、环等五个方面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运用鱼骨图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鱼骨图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活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某供应商5月份加工的产品其表面粗糙度低,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质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之持续改进

三、头脑风暴法搜集可能的原因:

-确定题目范围;

-所有的想法都记录在FLIP CHART上;

-记录每个想法,不管其如何疯狂;

-不得进行评论;

-把各种批评搁置一边;

-不允许反面或贬低性的评论

-不突出个人表现

-有意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

四、帕累托图寻找主要原因:

帕累托图是一种按发生频率排序的特殊直方图。在质量管理中,通过帕累托图显示每种已识别的原因分别导致了多少缺陷;排序的目的是为了有重点地采取纠正措施。

帕累托法则认为:相对少量的原因通常造成大多数的问题或缺陷。该法则通常称为80/20原则,即80%的问题是由20%的原因导致的。帕累托图也用于汇总各种类型的数据,并进行80/20分析。

项目团队应首先要处理那些导致最多缺陷的原因。

质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之持续改进

五、5个为什么寻找根本原因:

质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之持续改进

解决办法:每月清扫滤网。

六、头脑风暴法搜集可能的对策:

-树状图

-系统图

-无领导小组

-去掉无关紧要的和重复的观点

-计时器,时间不宜太长,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为佳。

-联想反应。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新观念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热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竞争意识。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人人争先恐后,竞相发言,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力求有独到见解,新奇观念。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有争强好胜心理,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个人欲望。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人的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不得批评仓促的发言,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七、5W1H制定计划:

-实施该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 What )

-措施具体什么内容? ( WHy )

-步骤如何,用什么方法进行? ( How )

-谁负责,谁支持? ( Who )

-在哪里实施,实施范围多大? ( Where )

-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 When )

以上七种持续改进的步骤,可在实际工作中循环应用,以期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