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平台构筑全省“一张网” 年内推广两步走

 雁鸿陈t4zndoxg 2018-05-28

图片关键词

  4月25日,互金咖从接近监管部门的权威人士处获悉,当天,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推介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广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倪全宏在发言时表示,省防控平台推广是一项系统性、开创性工作,他希望各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与省防控中心搭建信息对接和共享的桥梁,建立合理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效率。确保年内完成推广任务,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

  此前,省防控中心已在广州市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将按照省政府部署推广至全省。

  倪全宏强调,省防控中心建设推广是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必须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同时,推广省防控平台是广东省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地方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广东省金融监管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点项目。推广省防控平台,旨在构筑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全省“一张网”。

  截至2018年4月,省防控中心共对广东省内30000多家企业进行风险实时监测,覆盖“7+4+1”类地方金融业态,依据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系统的监测数据,省防控中心定期向省、市、区等金融主管部门提供风险排查简报。

  年内全省对接两步走

  另据了解,省防控中心累计自主提交风险排查月报35份,覆盖省市区三级部门。通过向金融管理部门提交风险提示信息,有效降低了地方金融风险。

  此外,省防控中心成立了地方金融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地方金融各个业态,截至2018年4月,共提供企业风险专项报告111份,为各级金融管理部门现场检查和有效处置风险提供相关依据。预警的广东省105家疑似非法金融活动企业中,风险趋势明显下降的企业达72家,占比达68%,未出现明显增长的企业有20家,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对此,倪全宏提出,应充分认识推广省防控平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应形势发展,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行为加强监测预警,做到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

  此前,历经一年的建设完善,省防控平台在功能、安全性、运作模式、实践运用等方面,基本上都走在全国前列,已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形成了“广州经验”,这些经验做法可以向全省进行推广。

  据透露,今年防控平台将全面对接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具体分两步走。

  第一是,第二季度计划在广州试点经验基础上,在珠三角地市先期对接,并于年中完成对试点地市对接情况的督导验收,为后续的推广工作积累经验。

  第二是,从第三季度起其余地市按照首批试点市成熟模式展开对接工作,下半年实现全省的全面对接。

  其中,对接防控平台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包括实现各市全覆盖,强化对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加快推进数据共享,加强线上线下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研判,及时化解处置风险六大任务。

  倪全宏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防控平台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推广方案分工,加快推进辖内陆方金融企业与防控平台对接及日常运营工作;探索建立完善金融风险防打闭环机制,制定完善辖内各项配套措施和相关制度,并将防控平台对接和运用成效作为年度综治考评的重要依据。

  此外,市金融局、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控防控中心、各市要按照自身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好自身监管权利。

  辅助监管功能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省市已建成使用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系统相比,防控中心具有创新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创新实现辅助监管功能闭环、创新金融监管科技手段等突出亮点,在国内具有一定首创性。

  另据互金咖了解,在工作机制上,防控平台通过建立起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办理情况反馈机制,形成“监测—报告—办理—反馈—再监测”的闭环管理,真正做到“有风险及时发现、发现风险及时提示和处置”。

  具体表现为,“预警+监测+分析+处置”有效联动后,将风险识别工作深入至交易底层,不仅是舆情、信访投诉等表象情况,并通过交易合同第三方存证、交易资金统一清算机制,固化和保存证据,对资金流进行追踪,在相关部门授权下可采取一定处置措施。

  截至目前,广州市已将信访、12345市民热线投诉、工商登记等信息导入防控中心,依托防控中心搭建了各类交易场所、P2P等地方金融业态非现场监管系统,督促指导各类地方金融向防控中心报送经营数据,并支持防控中心与百度、腾讯、阿里等进行合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比对分析,对重点风险企业进行全天候、多维度监测,整理被监测企业负面舆情、投诉举报等相关信息,对地方金融风险做到主动发现和持续监测。

  与此同时,防控中心对被监测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情况、资金信息等进行集中统一登记,并进行信息交叉验证,辅助监管部门实现穿透式监管。

  此前,广州市已将P2P、交易场所等两个行业纳入非现场监管系统:54家P2P已报送经营数据,报送内容包括7张表格308项信息;17家交易场所已报送经营数据,报送内容包括5张表格174项信息。

  据悉,下一步非现场监管系统拟向私募基金、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行业拓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