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搭桥与介入治疗的选择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5-28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也持续增高。冠心病治疗主要有三种手段,即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经皮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但是粥样斑块导致冠脉严重狭窄时,药物治疗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世界上公认第一例成功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由俄国心外科医生Kolessov在1964年完成。此后搭桥手术历经从采用静脉桥到全动脉化搭桥,从停跳搭桥到不停跳搭桥,从正中胸骨劈开到微创搭桥的发展。静脉桥10年通畅率超过50%,动脉桥10年通畅率超过90%。

    介入治疗出现于1977年,首例由一位德裔瑞士医生完成。当时介入治疗的手段仅仅是以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但术后3个月就有30%~50%的患者发生血管内再狭窄;1987年出现的金属裸支架远期效果有所改善,但仍然拥有20%~30%的再狭窄率;2000年,药物洗脱支架被应用于临床,通过把雷帕霉素或紫杉醇粘附在金属支架上,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从而降低狭窄率。

    介入治疗创伤小,病人往往可以3天内出院,几天后恢复工作,出于对手术创伤的恐惧,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支架治疗,但同时也导致了支架的滥用。有些病人被放入数十个乃至十几个支架,导致病情复发需要搭桥手术时已没有地方下针;或是3支血管病变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因为被放了1个支架而无法手术。

    随着第一个直接对比药物支架与搭桥手术的研究SYNTAX大型临床试验(共纳入欧洲和美国85个心脏中心的1800个病例)3年的临床研究结果发布,CABG与PCI的对比结果为医生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SYNTAX研究目前随访到3年,其结果显示:接受支架治疗的病人有28%发生心梗或脑卒中等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在高危病人,这一比率甚至达到34.1%。而搭桥治疗的患者发生同样事件的概率仅有20.2%。此外,3年内支架治疗组的死亡率比手术治疗组高出22%,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约高出一倍,并有1/5的病人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而搭桥组仅有1/10。该研究再次证明,对于左主干病变、3支病变、合并糖尿病、长病变、复杂病变的患者,搭桥手术是更适合的治疗方法。对于心功能不好,除冠心病之外还合并其他心脏外科疾病的患者,搭桥手术也是不二的选择。

    搭桥手术的优势正是在于5年乃至10年之后的远期通畅。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的第一副主席Michael Mack医生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道:“每次对比搭桥手术与介入治疗,你都会发现,时间越久,手术的优势就越能体现。”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不停跳搭桥,小切口、胸腔镜搭桥等技术可将搭桥手术的术后住院天数缩短到数天,患者可在数周之后返回工作岗位,创伤程度已大大减轻,而手术的效果依然不变。在选择冠心病的治疗方式时,不应只关注介入治疗的微创而忽视其较高的再狭窄率,以及需要反复治疗而带来的经济负担,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择最有利于远期预后的方式。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