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MAY的学习簿 2018-05-29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48

  

  


  楷书

  行书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48

每日一题

   謝安素善尺櫝(牘),而輕子敬之書。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後答之,甚以為恨。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固)當勝。”安云:“物論殊不爾。”子敬又答:“時人那(nǎ)得知!”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里,曾參(shēn)不入。以子敬之豪(毫)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jīqiú)。况乃假託神仙,恥崇家範,以斯成學,孰(shú)愈面牆!後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è)。羲之還見,乃歎曰:“吾去時眞大醉也!”敬乃內慙(慚)。

是知逸少之比鍾、張,則專博斯別;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惑(或)疑焉。

   谢安素来善写尺牍,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经精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不料被对方加上评语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甚为怨恨。后来二人见面,谢安问献之:“你感觉你的字和你父亲的比怎么样?”答道:“当然超过他。”谢安说:“旁人的评论可不是这样啊。”献之答道:“一般人哪里懂得!”王献之虽然用这种话应付过去,但自称胜过他的父亲,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况且一个人立身创业,扬名于世,应该通过自己做的事情让父母也得到荣誉,《孝经》上讲到曾参见到一条称“胜母”的巷子,认为不合人情拒绝进去。人们知道,献之的笔法是继承羲之的,虽然粗略学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何况假托是神仙授书,耻于推崇家教,带着这种思想意识学习书艺,与面墙而观有什么区别呢!有次王羲之去京都,临行前曾在墙上题字,献之待父亲走后悄悄擦掉父亲的题字,在那里自己写上字,认为写得不错。羲之回家见到墙上的字,叹息道:“我临走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献之这才内心感到很惭愧。

由此可知,王羲之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只有专工和博涉的区别;而王献之比不上王羲之,则是毫无疑问的了。

   梁朝于和《論書表》揚羲抑獻。

每日一字

   学写“谷”字。谷字有个异体字,写法是:上面两撇,接着写个工字,工字下面再写个口字。比如说容字,也可以里面加一个异体谷字的写法。还比如欲字,左边也可以写成异体的谷字。行书的谷字上面两点连起来,下面的撇捺一般不再出现尖细,捺也变为反捺。如果学欧阳询的楷书,那就直接学欧的行书,比如欧的千字文。或者可学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或文徵明的一些行书,文徵明的行书方笔较多,写的非常之好。出現圓角需一筆完成。谷字草書有不同寫法。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谷,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凡谷之屬皆从谷。 ——《說文》

 谷,泉水出隙,汇入河川,群山夹水的地形称作“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像河水半隐半现地出於山口。所有与谷相关的字,都采用“谷”作边旁。 ——《象形字典》

谷,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 ——《汉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穀,續也,百穀之總名。从禾,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聲。 ——《說文》

 穀,用新榖接续旧榖,榖是百谷庄稼的总名。字形采用“禾字边”,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是声旁。 ——《象形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谷,指的是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甲骨文、金文的谷字,上部像溪流出自山涧之形,下部的“口”表示谷口,所以谷的本义指山谷。今又为“榖”的简化字。

  谷口:山谷的出口。

  谷地:地面上向一定方向倾斜的低凹地,如山谷、河谷。

另: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上像水流,下像山涧泉口,会泉水流出山涧泉口之意。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谷。如今“谷”又作了“榖”的简化字。榖,从禾从㱿(壳)会意,表示谷物是带壳的,㱿也兼表声。 注意:“谷”与“𠔌”(jué)不同。 

  【本义】《说文·谷部》:“谷,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本义为山涧泉水。又《禾部》:“穀,续也,百榖之总名。 从禾,㱿声。”本义为谷物。 

  【演变】谷,本义指 ①山涧泉水,也泛指水流:无障~,无贮粟|山居而~汲者|江河所以长百~者,能下之也。引申也指 ②山谷:高岸为~,深~为陵|在~满~,在坑满坑|虚怀若~。又用以比喻③困境:人亦有言,进退维~。又读yù,用于 ④“土谷浑”,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名。如今“谷”又作了“榖”(ɡǔ)的简化字,用以表示 ⑤谷物,庄稼粮食的总称:亟其乘屋,其始播百~|五~丰登。现代又特指⑥谷子(去皮为小米):到田里拾~穗去了。古代用谷米作俸禄,故又引申指 ⑦ 俸禄:~禄莫厚焉。人吃谷物而存活,故又引申指 ⑧养育:~千驽马,不如养一骥。又引申指⑨生存:~则异室,死则同穴。又引申指 ⑩美,善:诞傲贻众议,达者以为~。古又指(11)小孩:臧与~,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组字】谷,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谷部。凡从谷取义的字皆与山谷、水流等义有关。 

  以谷作义符的字有:谸、谺、谹、谼、谽、谾、谿(溪)、豀、豁、豂、豃、豄、豅。 

  以谷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峪、浴。 

  以谷作声符的字有:俗、欲、裕、鹆。 

  以榖作声符的字有:濲。 

另: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构造】形声兼会意字。 篆文从禾,从𣪊(表壳),会带壳的禾谷之意。 𣪊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穀。如今简化借“谷”表示。 

  【本义】《说文·禾部》:“穀,续也,百谷之总名。 从禾,𣪊声。”本义为庄稼粮食的总称。 

  【演变】穀,本义指①庄稼粮食的总称:亟其乘屋,其始播百~|五~丰登。现代又特指②谷子(去皮为小米):到田里拾~穗去了。古代用谷米作俸禄,故又引申指③俸禄:经界不正,井地不均,~禄不平|~禄莫厚焉。人吃谷物而存活,故又引申指④养育:以介我黍稷,以~我士女|~千驽马,不如养一骥。又引申指⑤生存,存活:~则异室,死则同穴。又引申指⑥美,善:教诲尔子,式~似(嗣)之|诞傲贻众议,达者以为~。古又指⑦小孩:臧与~,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参见“谷”。 

  【组字】穀,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殳部。凡从穀取义的字皆与五谷等义有关。 

  以穀作声符的字有:濲。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谷,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1下象谷口(山谷出口),上象有水从谷口流出之形。本义读ɡǔ,溪水从山涧流向平原,引申为山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或夹道)、困境等,假借为庄稼和粮食作物的总称、生长、姓等;又读yù,用于“吐(tǔ)谷浑”,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穀,形声,从禾,𣪊(què)声,读ɡǔ,本义为庄稼和粮食作物的总称,引申为谷子(一种草本植物,是主要作物)、生长、善、美等,假借为姓。近代俗字、《手头字》、《简化字表》将“穀”简作“谷”,用同音字代替。 

  【辨析】①“谷”与“穀”不是等义简繁字。这两个字分别用于不同的姓。②古籍中的“穀”,除了用于农作物义之外,都不能简作“谷”。用于“穀梁(复姓)”和“《穀梁传》”(又称《春秋穀梁传》,儒家经典之一),不简作“谷”。③以“谷”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u或ü,但声调和声母不同。sú:俗∣yù:浴、欲、裕、峪、鹆。 

  【构词】谷物(穀物)∣稻谷(稻穀)∣五谷丰登(五穀豐登)∣硅谷(硅谷)∣山谷(山谷)∣深谷(深谷)∣进退维谷(進退維谷)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这是“山鸣谷应”的“谷”字,原为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形体上部是水形,下部是水的出口处,表示泉水从泉眼流出。金文②的形体与甲骨文相同。 ③为小篆的形体。④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谷,泉出通川为谷。”可见“谷”的本义就是“两山之间的水道或夹道”,如《荀子·强国》:“山林川谷美。”姚鼐《登泰山记》:“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大意是:所谓东谷,就是古代所称的天门溪水。因为山谷往往是狭窄的,由此就可以引申为比喻“困境”之意,如《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大意是:人们也说过这样的话,进退都是一条死路!  

   另外,“谷”还可以读yù,如“吐谷浑”,这是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民族名,是鲜卑族的一支,曾经建立吐谷浑国。  

  请注意:在古代“谷”与“榖”是两个不同的字;“谷”指山谷,“榖”指粮食,实行简化字时,则在这个意思上以“谷”代“榖”。 

——(左民安《细说汉字》)  

 山谷与百谷——“谷”字趣释

   “谷”的简化字既指五谷,又指山谷。在繁体字中,“谷”本指山谷,五谷的“谷”则为“榖”。两者似乎相去甚远,毫无关系。“谷”早见于甲骨文,为“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对“谷”的构形,其说不一,有的说上面的“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是两座重叠的山峰,其下之“口”表示通道,“谷”的本义指山谷。也有人认为上之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为水流,下之“口”为山谷出水口,本义是水从山谷流出。《说文解字·谷部》:“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尔雅·释水》:“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根据上述说法,古代的“谷”似山间的水道,即指山涧。水出山成山涧,山涧的水汇入山溪,山溪之水汇入川流。 

  如《淮南子·齐俗》:“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其间的“谷”就是指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其意思是住在水边的人靠捕鱼为生,住在山上的人靠材木为生,住在山谷的人靠畜牧业为生,住在平原地区的人靠农业为生。

   因“山谷”为荒僻之地,所以“谷”常用以比喻险恶艰难的环境。如《诗·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其意思:古人有言说,进也是山谷,退也是山谷。 

  “谷”还用作姓氏。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谷氏的始祖是上古的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伯益。据说谷氏的远祖由于善驯鸟兽而被虞舜赐姓嬴。传到秦非子时,又被封于秦谷。此后,秦非子的后代有的以祖传的嬴氏为姓,有的则以地为姓,则姓“谷”了。  

   下面再谈“谷”的繁体字“榖”,此字承小篆形体而来。《说文解字·禾部》:“穀,續也,百穀之總名。从禾,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声。”段玉裁注:“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qiào)者,今之殼字。谷必有稃甲,此以形声包会意也。”可见它的本义是指“各种粮食作物”,即稻、粱、麦、黍、粟、豆等。“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指粮食颗粒的坚硬的外壳,这些粮食作物都是由壳包裹的“仁”。“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除了表声外,还表示了这些粮食作物的果实的特征。  

   我国种植粮食作物历史悠久。传说是神农发现并最早开始教民众种植农作物的。神农发现农作物的经过大体是这样的:他用红褐色的鞭子抽打百草,从而分辨哪些草的性质平和,哪些草有毒,是主寒的还是主热的。神农掌握了百草的性质以后,就从中挑选出谷物教天下百姓种植,于是民众就公认他为“神农”,即是农业之神。

  由于古代官吏的俸禄以谷充当,因此“榖”又引申为“俸禄”。如《孟子·滕文公上》:“经界不正,井地不钧,榖禄不平。”焦循正义:“禄俸以榖,故榖即禄矣。”其意思是:田界划分不正确,井田的大小就不均匀,作为俸禄的田租收入也就不会公平合理。 

   简化字为什么采用“谷”来替代“五榖”的“榖”呢?这是因为山谷的“谷”在古代常借作五榖的“榖”。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谷,假借为榖。”如《新语·慎微》:“弃二亲,捐骨肉,绝五谷。”其中的“谷”的本字为“榖”。可见选择山谷的“谷”作为“榖”的简化字,既指五榖的“榖”,又指山谷的“谷”是有根据的,即承继了古代汉语的传统。

 ——(吴东平《汉字的故事》)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王力古汉语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148-谷-书谱精要讲解(三)】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7/08/13/001821630.shtml (北方网)

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