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感咳嗽治以“宣、清、润”,杂内伤病机更应细辨用药

 寂寞的季节314 2018-05-29

咳嗽有外感与内伤之分,而治疗尤当以前者为急务。因外感不治,延久必致内伤,内伤复外感,又会加重病情,故医者决不能轻视之。余治外感咳嗽每注意三个环节:曰宣,曰清,曰润。兹略述之:

宣即宣发、宣通、宣散之意。肺位最高,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又肺主宣发,外合皮毛。风邪外袭,首先犯肺,导致肺气不宣,郁而不利,而为咳嗽、咯痰不爽、胸闷、恶风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

治当宣肺,其理有二:一是运用轻苦微辛的药物以宣通肺气,而复肃降功能;二是采用具有疏解作用的药物以祛风发汗,宣通肌表之气。宣肺的药物,余最常用杏仁、桔梗、前胡三味。杏仁苦泄宣滞,降气止咳,桔梗开提肺气、祛痰,前胡既能下气消痰,又能解散风热,三药合用,与理恰合。若见风寒加苏叶、荆芥;风热加银、翘、桑、菊;暑风加苡仁、佩兰、荷叶、青蒿。

凡取宣法,用药当灵动轻清,最忌沉寒苦降或酸敛。陆定圃《冷庐医话》说:“用药最忌夹杂,一方中有一二味即难见功。······陈姓病温,壮热无汗,七日不食,口渴、胸痞、咳嗽、头痛、脉数右甚于左,杭医定方用连翘、瓜蒌、牛蒡子、冬桑叶、苦杏仁、黑山栀、象贝、竹叶、芦根,药皆中病,惜多羚羊角、枳壳二味,服1剂,病不减,胸口闷,热转甚。求余诊治。余为去羚羊角、枳壳,加淡豆豉、薄荷,服1剂,汗出遍体,即身凉能食。”陆氏确有慧眼也。

宣法并不拘泥于咳嗽初起,即使病程多日,只要症见咳嗽不爽,胸闷,咽部红或肿,鼻窍不利者,亦应侧重于宣。并观其里热程度之轻重,于宣肺中酌进微苦清泄,如黑山栀、淡芩等,也有肺津耗伤而见上述症状者,宜于润肺方中佐入微辛宣肺,如大力子、桔梗等。如兼见舌苔黄白较厚的,用百部开肺最佳,前人有宣肺不任麻黄,可以百部代之。

清即清热化痰理肺之意。外邪不解,入里化热,炼液为痰,痰热内蕴,可见咳而易汗,或寐汗甚多,颇似盗汗;痰咯稠粘或黄浓,脉滑右手较甚,舌苔黄。由于气热内蒸,迫津外出,故汗出。若判为表虚自汗或阴虚盗汗皆误。徒以玉屏风散固表益气,反致邪固难去;当归六黄汤大苦大寒,投之则药过病所。​

另外,汗多者宣肺药亦当慎用,防耗散肺气肺阴。余临证每选苇茎汤去桃仁,加南沙参、知母、贝母、黄芩,用之平稳有效。苇茎汤原治肺痈,方中芦根甘寒,善清肺胃之热。

张锡纯氏说:“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清养肺阴。”冬瓜子甘寒清热滑痰,苡仁上清肺热,下理脾湿,正是清肺家滚热之妙方。知母配贝母,名二母散,原治肺痨有热,取知母滋肾清肺,贝母化痰泻肺,但这里是取知母清肺胃之气热。南沙参润肺而化痰热,黄芩善清上焦,为余所喜用。气热甚、口渴,加天花粉;咳逆甚、胸闷,加枇杷叶、桑皮。

肺为娇脏,喜清润,凡邪去大半,而咳嗽不止者或体虚久咳者,宜采用性质和润之品。若肺津耗伤,内热干咳,口干少食,便艰,舌光者,宜甘凉濡润,如叶氏养胃汤,甚则喻氏清燥救肺汤。

还有一种久咳,痰吐色白不多,胸闷气逆而舌苔黄白,扪之难去,质地稍糙者,多为肺失清润,气逆不下,余震滞留气道之故。此时甘凉则助痰,温燥则助热,当以温润下气法,如百部、紫菀、款冬花、炙苏子、杏仁、枳壳、二陈汤等。

《本草正义》谓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喘降逆,宣通窒滞”,款冬花常与紫菀为伍,蜜炙之后更为柔润;百部润而止咳,苏子润而下气,《本经逢原》说:“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的良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