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金色年华554 2018-05-29

11、太保鼎

西周太保鼎,梁山七器之一,西周青铜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鼎通高50.7厘米,口宽23厘米,长36厘米,重26千克。为方腹四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鼎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因其鼎腹内壁上清晰地铸有"大保铸"三字铭文,线条清晰流畅。中国古金文中"大"和"太"字形相同,"大保"也就是"太保",因此这件鼎就被称作"太保鼎"。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后,1917年,清光绪年进士,时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的徐世昌将太保鼎连同西周太师鼎、小克鼎、克钟一并收藏。此后,太保鼎一直由徐家收藏,新中国建立之后,徐家后人将它们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12、朱漆碗

朱漆木碗,新石器时代,食器,口径9.2-10.6厘米,底径7.2-7.6厘米,高5.7厘米,木胎,它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因壁厚而显得较为笨拙。口部内收、腹线较深及圈足较高,口部残缺,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生漆。朱漆碗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13、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高8.8厘米 射径17.1---17.6厘米 孔径4.9厘米。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这件玉琮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14、水晶杯

战国水晶杯,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们使用的玻璃杯。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 此杯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国内罕见。它不仅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就其制作技巧与工艺水平而论,实令人惊叹,堪为无与伦比的珍品。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此杯1990年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现珍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15、出土铜禁

春秋中期。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主要用作尊、卣、壶类酒器的器座。铜禁在传世器和考古中都很少发现,而此件云纹铜禁可算得上是禁类青铜器中的精品。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16、莲鹤铜方壶

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126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米。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兽)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之龙形,有花冠形角,体积很大,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圈足下有双兽,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咋舌,有枝形角。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17、青铜方镜

西汉时期。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公斤。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淄博博物馆。

18、铸客大铜鼎

又名楚大鼎或大铸客鼎。战国。楚国青铜炊器,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耳高36.5厘米,腹深52厘米,腹围290厘米,足高67厘米,重约400公斤。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颈侧附双耳,耳的上部外侈。腹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花纹,双耳和颈部外壁饰模印菱形几何纹,足根部饰浮雕旋涡纹。鼎口平沿刻铭文12字,刻铭开头即是“铸客”二字,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语,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19、漆木屐

三国,双漆木屐,长20.7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屐板和屐齿由一块木板漆木屐刻凿而成。屐板前后圆头,略呈椭圆形;屐齿为前后两个;系孔有三个,前端一个,后端两个,彩绳早已腐朽不见。木屐主体刻凿完成后,工匠又在木胎上打灰腻,一面发黑漆,漆面光泽,另一面在灰腻中镶嵌细小的彩色石粒,然后上漆,磨平,露出点缀其间的彩色小石粒,使之呈现一定的美感。

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它距今1700多年。由此也可看出,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日之间就有了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朱然墓漆木屐没有出土以前,一般认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发明的,通过朱然墓漆木屐的发现,木屐在中国通过唐文化东传到日本,最后被日本逐渐使用。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收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20、生活图漆盘

三国盛食器,漆木器 ,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内外颜色有区别。漆盘内的画面分为三部分:上面为宴宾图;下面为出游图;中间部分又包括三个画面: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宝被禁止出国展览(二)

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 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