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燃烧吧!老柴!(二):柴可夫斯基第二钢琴协奏曲漫谈

 华魂盖世 2018-05-29


    昨天,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诞辰,所以小编用他辉煌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来祝他178岁生日快乐,由于小编昨天忙疯了,很无奈,给老柴过一个迟到的生日.

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简介请见往期推送,这里不再赘述。


往期柴可夫斯基作品推送

燃烧吧!老柴!:浅谈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完成于2017.9

瞑目: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解读 完成于2017.12

达摩克里斯之剑:浅谈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完成于2018.3



乐曲简介
    柴可夫斯基这辈子写了三首钢琴协奏曲,第一最著名,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后面两部就没那么著名了。老柴这部第二钢琴协奏曲可以说到了冷门的程度,不论是唱片版本还是演出频率都远低于第一钢琴协奏曲。究其原因,也许问题出自第一钢琴协奏曲,她的光芒过于耀眼,的确,那恢宏的序奏就足够让听众爱她一辈子,再加上优美动人的主题等因素足够让柴一走进每位听众的心里。但从柴二钢这部作品本身来看,也许原因出自在这里,我觉得有两个:第一就是演奏难度问题,她的演奏难度跟第一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对于独奏家和乐队的要求比第一要大的多,首先钢琴的华彩比第一要多得多,并且有些地方十分暴力,难点十分集中,甚至会让听众想起令人生畏的'拉三普二',不论是技巧还是体力都对钢琴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挑战,其次就是对乐队的要求,尤其是在第二乐章,那简直就是个三重奏协奏曲,小提琴首席和大提琴首席和钢琴平起平坐,乐队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相互如何配合,这又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大问题,可能是这部作品上来不像柴一那么抓耳那么使人印象深刻,但实际上,我认为,如果听众走进了第二协奏曲,那么这部作品会比第一协奏曲更耐听。


乐章结构与乐队编制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俄】柴可夫斯基

乐章结构

1.Allegro brillante (华丽的快板)

2.Andante non troppo (不太快的行板)

3.Allegro con fuoco (火热的快板)

乐队编制

木管组:2长笛 2双簧管 2单簧管(降B A) 2巴松

铜管组:4圆号(F) 2小号(D)

打击乐组:1组定音鼓

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组 第二小提琴组 中提琴组 大提琴组 低音提琴组

独奏乐器:钢琴

演奏时长约为30分钟(删减版)-40分钟(原版)


乐曲分析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 G大调 约20分钟

    

    这部协奏曲上来就是对独奏者巨大的挑战,钢琴家需要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繁多的华彩来走过这长达20分钟的第一乐章。

    乐队开门见山的主部主题,威武雄壮,有着英雄气概,透着战斗民族的血气,钢琴随之进入,有力的和弦如同第一协奏曲的序奏。之后乐队转入小调,虽然是f的力度,但阴柔的美立刻就显现了出来,再然后,柔美的长笛吹出转调后的主题,钢琴琶音予以伴奏,从开头到现在可以说是刚柔并济,如同老柴本人。

    连接部需要钢琴家弹出带有颗粒性的十六分音符四连音,铜管和低音弦乐用低沉的主部主题碎片与钢琴进行对话,钢琴随即进入小华彩,仍然是十六分音符的四连音,重音在第一个音符上且为sf的力度,最后以又慢到快再到慢的柱状和弦结束连接部进入副部主题的陈述部分。

    乐曲进入降E大调,弦乐突然的颤弓之后,单簧管与铜管经过句的引入下,钢琴陈述出安静的副部主题,如同一个人坐在火炉旁,看外面下雪,于是他推开窗户,外面十分安静,突然,一片又一片的雪花(长笛进入)落入了屋里融化掉了,这样的意境如同作者小提琴协奏曲首乐章华彩之后的长笛,简直美极了。弦乐组强调主题,钢琴以灵巧的三连音配合,可随后的结束部如同暴风骤雨。柴可夫斯基协奏曲首乐章的结束部总是给人一种紧迫感,来自于艰难技巧的堆砌,这个乐章也如是,钢琴几近疯狂的托卡塔式的敲击(还穿插着主部主题的碎片)让听众想到了第一协奏曲首乐章那暴躁的结束,以及小提琴协奏曲那难的可怕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双音。

    发展部十分庞大,开始是副部主题开始之前的经过句,是木管加弦乐组与铜管组的对话,之后钢琴开始对副部主题进行展开,并以副部主题为材料开始第一华彩乐段,急速的下行半音乐句与副部主题碎片的互动十分明显,最后以钢琴三十二分音符快速的跑动结束,进入一个辉煌的段落.

    那就是主部主题的展开:乐队齐奏对主部主题进行发展,透着俄罗斯那股子宽广,同时钢琴也不示弱,以豪迈的双手八度的八分音符三连音与乐队对抗。之后是连接部内容的发展,这里乐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木管组,飞速的三连音跳音显得十分棘手,气氛越来越紧张,这是华彩乐段来临的前戏,如同小提琴协奏曲华彩之前那刀光剑影的行进。华彩十分庞大,长达六分钟,这可能是协奏曲领域最长的华彩之一,运用了主部副部主题以及连接部结束部的所有材料,淋漓尽致地为发展部画上了一个巨大的句号。

    再现部再现一切内容之后,进入辉煌的结尾,这个结尾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很像,八分音符三连音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最后爽朗地结束庞大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复三部曲式 D大调 原版约15分钟 删减版约7分钟

    

    这个乐章是这部作品最特别的一个章节,台上的主角不止钢琴一个,还有戏份很重的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完全可以和钢琴平起平坐,如同贝多芬的三重奏协奏曲。对于这个乐章,我还能想到好几部作品,打头阵的是老柴唯一的钢琴三重奏,还有第二与第三弦乐四重奏的柔板,它们的风格都和这部协奏曲第二乐章的风格类似,阴柔的小调,丰富充沛的感情,还有作者独特的忧郁与慨叹。这个乐章写出来以后争议很大,有的人认为小提琴与大提琴喧宾夺主,所以作者曾经对这个乐章进行过一些大幅度的删减,将原本15分钟的乐章简化到了像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那么短的短歌,长达7分钟左右,但是这显然是作者不情愿的做法,他曾坦言自己为了这部作品显的不那么冗长而不得不这么做(就像他写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把那首长大的沉思曲拿掉,换成了现在听众熟知的Canzonetta),他曾说:不能再往下删了,这部作品都快被删没了。有意思的是删减版更著名一些,许多著名版本都使用删减版,但是在我看来,完整版更能突出老柴的风格,这部作品也更接近作者愿意,况且三重奏的部分相当优美动听,主题由小提琴和大提琴娓娓道来,所以我更倾向于这个完整版,也就是原版。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弦乐组阴沉的和弦的如同第三弦乐四重奏柔板的开头,力度变化十分明显,也很细腻:sf-p-sf-p-p-sf-p-f,随后经过句由小提琴非常非常expressivo的独奏叙述出来,一个渐慢后,主题更富有表情地出现。这是个亲切的主题,如同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在俄罗斯冰天雪地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你却不敢去触碰它,因为一碰就会消失,你只能满怀欣喜甚至是嫉妒地看着它,你可以欣赏它但不可以拥有它(主题满怀期待,比如主题的前半部分,但也有可望不可及的纠结情感,比如主题后面平稳却带着渴望的上行乐句,及其后面伤感的咏叹,这是柴可夫斯基写过的最美的主题之一,可惜埋在这部被人们遗忘的作品当中)。随后大提琴进入,唱出主题,并和小提琴对唱,在接下来是冷艳与温暖并存的钢琴,作者要求钢琴molto cantabile,让它像弦乐器一样唱出来,如歌般的弹奏。钢琴陈述主题时,我认为,相比右手的主旋律,钢琴左手的八分音符六连音和弦更吸引人,简直妙不可言,除此以外,钢琴带休止符的八分音符三连音与最后的琶音美不胜收。

    中段宛若歌剧一样,富有戏剧性,有的地方就像是宣叙调,小提琴钢琴还有大提琴都会出现各自的华彩乐句,就像歌剧中充满戏剧性的对白,在这里乐队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就像性格完全不同的四个人,而中断,就是这四个人之间的故事。首先,乐队率先迈入中段的大门,切分节奏出现,拉开了新的一幕的幕布,乐队的引入充满了p-sf-pcrescendo,之后则是钢琴与乐队通过对话的形式对主题进行精彩的展开,主题逐渐越来越模糊,乐队声部越来越多(铜管与定音鼓加入,弦乐组出现紧张的颤弓),越来越丰富,钢琴也从八分音符三连音到十六分音符四连音(钢琴上行弦乐组下行,走向相反).

    进入中段的新的一部分,小提琴与大提琴独奏的对抗十分精彩,乐队突兀的和弦加剧紧张的气氛,以小提琴独奏高难度的华彩结束,进入再现部。(此外,这一段在删减版被完全删掉,一个音符没留).

    再现部进入,钢琴以左右手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配合小提琴与大提琴对唱出的主题,由钢琴华丽如同波光粼粼的湖面的带琶音记号的和弦以及钢琴右手快速跑动的华彩结束。

    第二乐章的结尾是第三乐章开始前的前戏,听众很容易听出来,在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末尾作者也是这样做的:弦乐密不透风的的颤弓预示着一个非常精彩的第三乐章正走向我们,当然在这里还穿插着钢琴带爬音记号的和弦,最后在一个漂亮的morendo下结束这个美到极致的乐章。


第三乐章 G大调 自由的回旋曲式 约7分钟

    

    这个明朗乐观的乐章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的末乐章如出一辙,有着前者火热的气氛,有后者独特的敲击感。除此以外,这个乐章舞蹈型的特点非常突出,可以说,这是个粗中有细的乐章,既有俄罗斯民族的粗犷,也有类似于精灵舞蹈的段落,有些地方甚至能让听众想到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的末乐章,那个轻巧精致略微甜腻的乐章。

    这个乐章的结构不落窠臼,大致结构为ABCABC+Coda,三个主题各有各的特点,就像俄罗斯狂欢节的一场舞会上,三个性格相貌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一起共舞。

    A:主题A有着难以抵挡的气势,钢琴如同凯旋的英雄越过凯旋门,迎来鲜花与欢呼声,弦乐用拨弦予以伴奏,塑造出狂欢胜利的场面。

    B:作者要求钢琴声部做到grazioso,也就是优雅的意思,这个主题,怪但是让人难忘,原因有两点,一是旋律本身,这就像是民间艺人嘴里的旋律,第二是略显执拗的节奏,有那么一丁点像肖邦第二协奏曲末乐章的第二主题。钢琴首先以两个八度音程奏出该主题,之后木管夺走了钢琴主旋律的位置,钢琴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四连音附和。

    C:这个平易近人的主题以从容的姿态展现在听众面前,和B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钢琴的八度为主,木管予以简要发展以后进入本乐章除了结尾以外的最高潮,乐队齐奏与钢琴下行走向的乐句对抗。

    之后,是三个段落的再现,进入最后的尾声,乐曲逐渐趋于激昂,以华丽地结束整部作品。


版本推荐与视频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