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新技术对付胆石症【腹腔镜等技术介绍】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5-29

         胆石症是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常引起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病人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生右上腹部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出现皮肤、眼巩膜黄染。亦有不少患者表现为右上腹或剑突下持续性胀痛,长期又肩背部隐痛,反复发生畏寒发热、黄疸。特别是在夜间发生熟睡中疼醒是胆囊结石的典型表现。常被误认为“胃病”或“肝炎”但治疗效果欠佳。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最好到医院做一次B超检查,了解肝胆系统是否存在结石。如果B超报告为胆石症,就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前者是应用中、西药物消炎利胆、缓解症状,解除痛苦。如果反复发作频繁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则需要选择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仅手术切除病理性胆囊即可,肝内、外胆管结石则需行胆总管探查及切开取石。许多读者来信中说多次经药物排石效果不好,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亦遇见不少胆囊结石患者,因惧怕手术治疗而盲目采用中药排石以致结石嵌顿胆囊颈部、胆囊管引起胆囊积液、急性化脓性感染,更有甚者结石进入胆总管,因太大不能排入肠道嵌顿在胆总管下端引起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严重者构成生命危险。故采用排石治疗一定要到医院咨询肝胆外科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你的B超检查结果,如结石的大小、数量、部位以及胆道系统的状况提出合理、安全的治疗意见。胆石症手术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随着现在高新科技在医学诊疗装备上的发展,以及现代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已是一种非常成熟定型的外科治疗手段,其创伤小、安全系数很高(如胆囊小切口切除术)特别是近10年开展的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不用传统开腹,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且较安全的新方法,国内已开展积累近20万例的经验。

        但就我科近年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而言,对胆石症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下列的治疗策略,这些治疗策略的关键性技术就是“三镜联合碎石仪”的配套技术:

        1.单纯胆囊结石:经过B超、CT、磁共振等检查,确认胆囊结石、排除肝内外胆管结石,则可以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此为“一镜”/腹腔镜);

        2.单纯胆总管结石,胆囊内无结石,胆囊功能完好,则无需开刀,仅需经口腔、用十二指肠镜取净胆总管内结石即可(此也为“一镜”/十二指肠镜);

        3.单纯肝内胆管结石,也仅需经口腔、用十二指肠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以后口服消炎利胆药物(我科有自己配制的胆胰利通丸),逐渐通过胆汁的冲刷而让小结石排出体外(此也为“一镜” /十二指肠镜);

        4.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则需要用十二指肠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尽胆总管结石;然后由腹腔镜行胆囊切除,解决胆囊结石(此也为“两镜” /十二指肠镜加腹腔镜)。

        5.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或者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则必须利用三镜了。即经过十二指肠镜取出部分胆总管或左右肝管的结石,留置鼻胆引流管,降低胆道压力,改善肝脏功能;随后采用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经腹腔镜建立的通道,用胆道镜取出大部分肝内结石;并留置“T”型管,完成第二次治疗;手术后三周以上,T管窦道成熟,再用胆道镜进行更深位置肝内胆管结石的取石,一些嵌顿在肝内4-5级胆管的结石,可以借助碎石仪的碎石导线,经胆道镜进行碎石,结石以生理盐水冲洗流入肠腔(此为“三镜联合碎石仪”/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碎石仪);

        通过上述技术的有机组合应用,可以使胆石病的治疗达到90%以上的微创治疗。当然,部分非常复杂的胆石病,由于存在胆道狭窄等畸形,开腹手术矫正则势在必行了。但是,开腹手术的创伤很大,由于人们认识的提高,早诊早治观念的改观,开腹手术已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