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专家许樟荣详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

 chwm1201 2018-05-29

受访专家:原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北京糖友联合诊所许樟荣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4倍。根据调查,50岁以上的合并1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5都存在明显的下肢血管病变。对45岁以上、病程超过5年的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使用超声检测,90%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除了糖尿病外,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相关密切,60岁以上的人群中1/3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只是未被及时发现而已。

糖尿病引发血管病变有多种机制,比如,高血糖可从结构上和功能上损伤血管内膜组织,如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和一氧化氮释放障碍等;炎症反应可导致动脉硬化的过程,引起血栓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等发生等。糖尿病患者往往并有血脂异常、局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变性能力降低、局部缺氧状态和高血压等。因此,影响外周血管发生病变的因素非常复杂。

相对而言,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是较容易的。一是了解患者有无下肢缺血的症状。病变程度较轻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病情较重者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行走中的肌肉酸胀。

导致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龄、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等。如果合并上述多种危险因素,应高度警惕下肢血管病变,对这类患者就要进行超声、核磁等检查。

在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物理疗法,提倡患者采取步行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走路的过程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其次是内科采用的药物治疗,目前改善下肢血管病变药物包括前列地尔、西洛他唑、安步乐克等,这些药物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流速。第三是血管外科治疗,如果血管已完全闭塞,如搭桥、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等。其中最新的手术方法是介入治疗,如果是膝盖以下的血管闭塞,可采取球囊扩张的办法;如果是膝盖上方的血管闭塞,可安放支架。

预防下肢血管病变,一是要经常运动,从而改善下肢供血,避免缺血的发生;二是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等,减少危险因素;三是戒烟,因为吸烟是导致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四是提高预防的警惕性,定期到医院作检查,有问题时要及早治疗。

小链接: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