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散手的对抗训练(七)近身训练“知拍,懂拍,合拍,破拍”

 杨门单操太极拳 2018-05-30
 

 

在上篇文章《太极散手的对抗训练(六) 近身训练-定活步双推手》中,我们谈到了知拍,懂拍,合拍,破拍,和懂拍需要先懂听劲。这是太极拳对人类搏击对抗中,关于节奏这个技术环节的解析,和应对节奏,所必须训练的相关技术。

 

西方普及率最高的重竞技体育项目拳击,也有关于这个技术环节的理论和训练但是远远不及我们祖先的细致具体。他们把这个环节的技术理论和实操训练,统称为节奏

 

相信大家都知道,拳击的训练,是通过对抗来开发人的本能,拳手们需要在对抗中找到拳感,这个拳感因人而异,没有理论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上的实操办法,完全靠拳手自己去体会。他们的训练简单直接实用,上手时间短,并相信绝对的速度和绝对的力量是取胜的根本。

 

在对抗训练外的独自训练中,拳手的训练也是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抗击打,和身体的协调,敏捷等。它讲究优胜劣汰,坚信力量和速度训练,一定会换回所期盼的力量和速度。

 

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源于东方古老的道教文化,它在身体训练中,融入了传统中医的理论,在技击对抗中,融入了阴阳五行八卦的哲学思想,它通过细腻的理论,来解析人类搏击过程中,庞杂繁细的对抗细节,和万法归一的对抗拳理。它还有针对性极强的“单操”训练,来解决实操上的具体问题。这些理论和训练,是针对筋骨和呼吸,同时又分练法和打法,在很多情况下,练法的训练,和打法的训练,在形式上是相反的。它讲究因材施教,在提高人搏击能力的同时,对于治病健身也有很好的效果。

 

“懂拍”也叫“知拍”,它包括“合拍”和“破拍”,这个训练技术的掌握,除了需要具备基础单操的基本功外,必须有“懂拍”的老师,在对抗中传授。


老师让学生进攻,并且分别用“合拍”技术,“破拍”技术打防守反击,这是非常典型的传统武术中的“喂手”训练,这是一个只有经过“懂拍”老师“喂手”,才可以掌握的技术。任何“企图”用文字描写,来“传授”这个技术的,都是对后学的“误教”。就好比你教一个没有离开过非洲热带沙漠的人,学习高山速降滑雪一样,讲任何话,都显得多余。

 

记得一位去德国读研究生的小师弟,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散手的对抗训练后,想通过网络上的一些“文章”,帮助自己搞明白一些拳理,但是看了一些后,还是一头雾水。网络上泛滥的文章,其质量不去深究,但真传武术的传承,是“面传心授”恐怕就在这,很多东西,面对面说,都说不明白。但是“程度”到了,一比划,打一两个对抗,就“体悟”到了。武术是身体“认知”的东西,不是大脑学习的东西,这和我们在校学习不同。我想,所谓的真传就在这里。

 

一个接受“懂拍”训练的拳手,在实战中,从自己的目光,第一次捕捉到对手的时刻就已经开始了。

 

这样一来,一个“节奏”问题,又衍生出对抗前的心法,还衍生出这个时候的心法,对于对手(包括自身),“知形”和“察势”能力的培养,而这个“知形”和“察势”能力,又取决于对自身单操习练中,“懂己劲”单操的训练。

(待续)

 

温哥华-国庚起太极散手 老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