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战术战伤救治-止血篇

 淡泊宁静致远斋 2018-05-30

TCCC的原则是尽可能避免预防性死亡,将战伤救治技术前伸到火线救治,实现医疗救治和战术救治结合,提高伤员存活率。战伤资料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战斗死亡原因是可预防性的,如约9%伤亡为严重创伤出血、5%为张力性气胸、1%为呼吸道堵塞。其中大出血是院外战伤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90.9%。因此,科学有效的战伤止血技术和止血策略,对挽救战场伤员生命,提高作战能力,完成战斗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 重新审视的“止血带”

战伤大出血早期控制至关重要,重要血管损伤会迅速导致休克和死亡。股动脉破裂超过3分钟,伤员就会因失血过多死亡。虽然出血一直是常规战争中战伤减员的主要原因。但缘于救命与致残的利害关系,止血带曾是院前创伤急救最具争议问题之一,在美军过去的20年中,止血带的应用一直是反复出现争议的紧急救治技术。在过去的50至100年里止血带一度曾被许多军医放弃使用。

1993年,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一场战斗中,约170名美军在狭窄的街道上遭到围攻,100多人受伤,18人死亡。事后分析发现,死者中有好几名是因失血过多而丧命,有个伤员却因为在大腿上用临时止血带止血而死里逃生,这几乎是最原始的止血方法了。

美军对索马里的教训进行了反思,再次强调传统止血法。事实上,新的急救策略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赞同使用止血带,这种方法在20世纪后半段一度被抛弃。虽然有导致组织缺血坏死的危险,但经过改进的止血带可以让力尽可能均匀地分布,而且只用一只手就可以绑紧并固定住。如今,每个参战士兵都随身带着1条止血带,军医则带着6条。止血带的价值在实战中获得了证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大部分伤员是因爆炸受伤而不是被枪打伤。路边炸弹会将士兵的四肢炸断,如果不立即止血,10分钟内就会导致死亡。为了防患于未然,很多美军士兵在徒步巡逻时会在四肢上松松地扎上止血带,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立刻扎紧进行止血。

一项分析结果表明,大约17%的战场伤死都是可预防性死亡,而这部分可预防性死亡伤员中,79%是出血所致。在越南战争中,肢体创伤所致的致死性失血是美军伤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诱因。已发布的关于该战争中死亡原因的报告显示,因院前阶段未能使用止血带所致可预防死亡率为7. 4%。随着对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战伤救治经验的总结,及对可预防性死亡的大量分析与研究,美军和北约各国对止血带的应用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并在战术战伤救治(TCCC)指南中被提高到“不可缺少”的地位。

令人惊讶的是,在2000年左右,“不能使用止血带”一直是美军战伤救治的理念,相应地,美军特种部队的随身急救包内并无配备止血带。在2001年阿富汗战事初始阶段,美军取消针对使用止血带的培训项目。但随着对潜在可预防性死亡研究的展开,2003年,美国陆军野战外科研究所开始对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止血带的有效性进行再评估,2004年,医学专家开始建议战场急救可用止血带。2006年,止血带普遍用于战场紧急救治。

目前,止血带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紧急救命”作用,尤其在因四肢战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Kragh等研究发现,在过去 10 年内,战伤时止血带的使用率从 4% 上升至 40%,对于单一肢体战伤而言,使用止血带可以使简明损伤程度评分(AIS)3 分的存活率达到 98%,4 分达到 76%,表明存活率与止血带的使用呈正相关,但如果肢体损伤接近近心端而不能使用肢体止血带,则战伤存活率明显下降。在过去 10 多年,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应用止血带至少挽救了1000-2000名士兵的生命。重新提倡应用止血带是近年来战术战伤救治的关键变革,止血带因此被认为是现代战伤救治必不可少的救命工具。

目前,针对战场上不同的出血伤情,美军主要有4类TCCC止血药材,其中止血带应用得最广泛。

2 TCCC战场止血策略

TCCC分为火线救护、战术区域救护和战术后送救护三个阶段。由于这三个阶段战术环境不同,所能采取的止血策略亦有所区别

火线救护阶段火线救护是在敌我双方交火环境下实施的救护,突出士兵的自救与互救。在火力回击或有效躲避的前提下,仅对威胁生命的四肢出血使用止血带止血。该阶段扎止血带突出“快”和“紧”,只需直接扎在军装上,尽量靠近伤口近心端,不必追求止血带的精准位置,所以该止血带也形象地被称之为“高而紧”止血带。

TCCC火线救护阶段出血战现场干预指征:

  • 自伤口跳动性的或持续性的出血;

  • 地上流了一滩血(pooling on the ground)

  • 外层衣服被血浸透;

  • 绷带止血无效且慢慢被血浸透;

  • 创伤性肢体离断;

  • 出血导致的休克、意识丧失等;

                                   非致命性出血,无需使用止血带

 战术区域救护阶段战术区域救护指脱离敌方有效火力威胁后实施的救护。此时,战术环境没有火线救护阶段恶劣,可以实施的止血策略相对较多。重新评估暴露所有伤口,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还没有处置的严重出血。有效止血对未处置的四肢严重出血使用止血带止血(直接扎在距离伤口58cm近心端的皮肤上);对躯干部位出血采用止血敷料填塞加压包扎止血;对交界部位出血优先使用交界止血工具止血。

在重置更换止血带时,将火线救护阶段“高而紧”止血带重置于距离伤口58cm近心端的皮肤上,重置时需要先扎紧新的止血带,之后再放松“高而紧”止血带,并将其紧贴放置在新扎止血带的近心端,如果此时远端动脉搏动没有完全消失,则可迅速绑紧第二根(“高而紧”)止血带。另一方面,如果后送时间预计超过2小时,而且伤员无休克、非断肢出血以及有条件密切监测出血情况,可将“高而紧”止血带止血更换为止血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注意在完成加压包扎止血后再放松“高而紧”止血带,并将其放置在距离伤口5-8cm近心端皮肤上,如果一旦发现加压包扎止血无效,则立即扎紧止血带止血。

关于交界部位出血控制,由于简易爆炸装置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交界部位损伤越来越常见。交界部位指的是与四肢联接的腹股沟韧带、臀部、骨盆、腋窝、肩带和颈底等身体部位。在这些部位应用常规的止血带通常无法有效止血。2009 年,战术战伤救治委员会把躯干止血带研制作为优先发展的项目。美陆军医学研究与物资部正在研发新的候选装备以解决交界部位出血问题。在这些候选装备中,目前只有一种夹板(Combat Ready Clamp)通过了美国 FDA 的批准,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评估正在进行中。 

战术后送救护阶段战术后送救护是在机动运输后送工具内(如医疗专用或非医疗专用车、船、飞机)实施的救护,相应分为医疗后送或战术后送。战术环境相对前两个阶段可能更安全,也可能再次受袭,因此所实施的止血策略与战术区域救护阶段相同,一方面继续进行在第二个阶段尚未完成的处置,另一方面,对各种止血部位和失血性休克进行持续密切监测。 

TCCC告诫美军大兵:

不要把止血带放在你背囊的底部,止血带是你火线出血自救的第一选择!如有指征,要毫不迟疑地在第一时间应用止血带。

  • 战场所有人员都应佩戴TCCC推荐的战术止血带,质量差的止血带已经带来很多血的教训。

  • 应用止血带时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身上的军装/制服,以确保出血位置明确。

  • 如果出血位置不明确,或者是夜间行动,亦或者多处致伤,应用止血带的原则就是“高而紧”(HIGH  AND  TIGHT;

  • 如果第一根止血带失败,迅速在近心端(上方)用上第二根止血带。

  • 止血带不要跨过膝关节或肘关节

  • 应用止血带会引起一定疼痛,但这可以保住你的命。

  • 训练用止血带不能用于战场实际止血;

  • 虽然所有战士都应掌握止血带自救与互救技术,但是只有医护人员能做出去除或更换止血带的决策。

  • 密切监视伤员情况,确保止血带足够紧且出血得到控制。

  • 在应用任何止血带后,都要切记反复评估、评估、再评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