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慎“再迁,除洨长”考

 还我河山1938 2018-05-30

王 坤 山

 《后汉书·儒林列传·许慎》: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长,卒于家。

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由于此传的记载过于简略,学者对许慎何时任洨长、是否到任,分歧很大。根据东汉典章制度和史籍、汉碑等资料,许慎当于永元七年(公元95年)至十三年(公元101年)任洨长,不可能不到任。

一、献《说文解字》前的职务

不少学者依据许慎之子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臣父,故太尉南阁祭酒慎”,推断献《说文解字》前,许慎的职务是洨长,而其称病未就。其实,东汉官方对免职、辞职、退休、去世官员的职务称谓,与民间差异很大,不能以此推断许慎由太尉南阁祭酒晋升洨长。

(一)官方称谓

以最后正式职务为准,是官方的称谓方式,如果官员担任过多个职务,尽管较高的职务在前,较低的职务在后,仍以最后担任的正式职务为准。例如:周举,最高职务为光禄勋(九卿之一),后因母亲去世,回家奔丧,回京后任光禄大夫。周举去世后,皇帝诏书说:“故光禄大夫周举……”(《后汉书·左周黄列传·周举》)。

有的官员曾经代理过职务,而且代理职务比实任职务要高,但仍以正式任命为准。韦彪,最高职务为代理司徒(三公之一),正式职务为大鸿胪(九卿之一)。韦彪去世后,皇帝诏书说:“故大鸿胪韦彪……”(《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韦彪》)。

(二)民间称谓

以最高职务为准,是民间的称谓方式。例如:桥玄,最高职务为太尉,因病免去职务后,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如果按最后的正式职务,应该称其为“故太中大夫”。而他曾经称赞曹操是个人才,曹操对他非常感激,为其立碑的碑文说:“故太尉桥公……”(《后汉书·李陈庞陈桥列传·桥玄》)。

汉碑中,也可找到这样的例子。杨淮举孝廉后,曾任尚书侍郎,上蔡、洛阳令,将军长史,任城、金城、河东、山阳太守,御史中丞,三为尚书、尚书令,司隶校尉,将作大匠,河南尹。如果按最后的正式职务,应当称其为“故河南尹”,而《杨淮表纪碑》却称“故司隶校尉杨君”。

(三)许冲称谓

许冲献《说文解字》之前,许慎任太尉南阁祭酒和长的先后顺序,可作三种假设。

1、先任太尉南阁祭酒,再任长,再献《说文解字》

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到任,按照官方称谓方式,许冲也应该在《上<说文解字>表》中称其为“故长”,而不应该称“故太尉南阁祭酒”,因为长是最后的正式职务。即使按照民间的称谓方式,许冲也应该在《上<说文解字>表》中称“故长”,而不应该称“故太尉南阁祭酒”,因为长职务高于太尉南阁祭酒。

2、先任太尉南阁祭酒,再献《说文解字》,再任

从逻辑上分析,存在这种假设的可能性,但《后汉书·儒林列传》明确说许慎“举孝廉,再迁,除长”,也就是说,“举孝廉”和“除长”之间是连续的,不存在因病辞职问题,所以,这种假设不存在。

3、先任长,再任太尉南阁祭酒,再献《说文解字》

这种情况下,按照官方称谓,应当称许慎为“故太尉南阁祭酒”,不应当称其为“故长”,因为太尉南阁祭酒是最后的正式职务。按照民间称谓,应该称其为“故长”,不应该称其为“故太尉南阁祭酒”,因为长是许慎的最高职务。由于《上<说文解字>表》是呈报给皇帝的正式公文,必须严格按照官方规定的称谓方式,所以,“故太尉南阁祭酒”之说只能表明,许慎在献书之前的最后正式职务是“太尉南阁祭酒”

二、任洨长前的职务

既然“再迁,除长”,说明在担任长之前,许慎应当有个职务,这个职务是什么呢?

(一)几种说法

1、祭酒说

认为许慎由太尉南阁祭酒晋升迁洨长,依据是《上<说文解字>表》的“臣父,故太尉南阁祭酒慎”。没有称“长”或“故长”,因其称病不就

2、居家说

认为在献《说文解字》之后任长,依据是许慎在太尉南阁祭酒任上患病归家,许冲献《说文解字》后,引起了朝廷重视,康复后被任命为长。不然,《后汉书》不会言之凿凿的说“再迁,除长”。

3、郎官说

认为许慎举孝廉之后,被任命为郎官,由郎官升任县县长。依据是,东汉郑弘在奏书中说:“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丞、尉”(《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郑弘》)。

(二)许慎再迁,除洨长的途径

1、太尉掾属与洨长

有学者以为,许慎担任洨长之前的职务是太尉南阁祭酒。据对《后汉书》《全后汉文》的统计,结论并非如此。

《后汉书》记载的太尉掾属中,17名任职情况比较清楚,9位晋升后的职务比较明确。其中,5位通过“举高第”晋升侍御史,1位特征谏议大夫,1位特征郎中,1位特征博士,1位特征公车令,没有出补县令(长)的。

《后汉书》人物传记记载县令(长)中,原任公府掾属的仅有9位。其中,司徒掾属3位,太傅掾属2位,大司马掾属1位,太尉掾属1位,另外2人不祥。出自太尉府的1位,原为太尉自行辟除的官员,此前已经被皇帝任命为郎中。

《全后汉文》阙文部分记载的四府掾属共17人,升任侍御史6人,超过三分之一,升任县令(长)4人,升任其他职务7人。升任县令(长)的4人中,无1人出自太尉府。

2、献《说文解字》与洨长

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中提到,许慎因为患病在身,不能到京师献《说文解字》,说明他离职在家。离职官员担任县长,一条途径是从举孝廉、茂才开始,重新任职,一条途径是由皇帝亲自征用。而许慎是“除”长,也就是解除原职、就任新职,“再迁”一词说明,许慎任洨长前,不是离任官员。

3、郎官与

东汉郎官序列中,分为郎中、侍郎、中郎、议郎。《后汉书·黄琼列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后汉书·百官志》说,光禄勋对郎官“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通过举孝廉选拔的郎官,往往只是最低等级的郎中,任职以后,每年进行一次考核,称职者予以增秩,升任侍郎,任职三年后进行大考,优秀者被推举为光禄茂才,然后担任县令(长)等新职。例如,崔琦:“举孝廉,为郎,除为符离长”(《后汉书·文苑列传·崔琦》)。度尚:“拜郎中,除上虞长”(《后汉书·张法滕冯度杨列传·度尚》)。

鼎铭、汉碑中,从孝廉到郎中的职务变动是“除”。例如:蔡邕《鼎铭》:“(朱穆)初举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辟大将军府,实掌其事。”《孔彪碑》:“举孝廉,除郎中,博昌长,疾病,留宿。”许慎担任县长之前的职务应是郎中,从孝廉到郎中,属于“迁”;从郎中到县长,属于“再迁”。

《后汉书》没有许慎担任郎中的记载,可能作者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资料,也可能限于篇幅而删减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

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汉碑集释·袁安碑》:

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四月乙□,迁东海阴平长,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任城令。

《后汉书·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

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

《全后汉文·太傅胡广碑》:

年二十七,察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左丞、尚书仆射。

三、任命为洨长的时间

1、以往观点

不少学者以为,许慎任命为洨长的时间为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其依据是《后汉书·孝安帝纪》:

(元初)六年春二月乙巳,京师及郡国四十二地震。冬十月,或坼裂,水泉涌出。壬子,诏三府选掾属高第,能惠利牧养者各五人,光禄勋与中郎将选孝廉郎宽博有谋、清白行高者五十人,出补令、长、丞、尉。

前文已述,许慎献《说文解字》之前的最后正式职务是太尉南阁祭酒,不是洨长。当许慎由太尉南阁祭酒升任洨长的假设不存在时,这段记载已经不能用来证明任命为洨长的时间。

如果以郎中职务晋升洨长,则此时距献《说文解字》不足两年,尚在三年的任期之内,缘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又任太尉南阁祭酒,并因病辞职了呢?

2、《说文解字》称引“贾侍中”与任命为洨长的时间

永元八年(公元96年),贾逵以侍中领骑都尉。《说文解字》称引贾逵观点时,讳称其名,而称“贾侍中”。许冲《上<说文解字>表》则称“先帝诏侍中骑都尉贾逵,修理旧文”“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许慎称“贾侍中”表明,贾逵领骑都尉之前,已经完成“考之于逵”的工作。也就是说,永元八年(公元96年)之前,许慎可能离开京城,到京外做官了。

3、永元七年(公元95年)选拔长、相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

(永元)七年夏四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帝引见公卿问得失,令将、大夫、御史、谒者、博士、议郎、郎官会庭中,各言封事。诏曰:“元首不明,化流无良,政失于民,谪见于天。深惟庶事,五教在宽,是以旧典因孝廉之举,以求其人。有司详选郎官宽博有谋、才人典城者三十人。”既而悉以所选郎出补长、相。

因此,笔者将许慎任洨长的时间系于此年,与《说文解字》称引“贾侍中”和许冲称“先帝诏侍中骑都尉贾逵,修理旧文”“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基本吻合。

四、称病不就的可能性

不少学者依据《上<说文解字>表》“今慎已病,遣臣齎诣阙”,推断许慎以患病为由,没有到任长。其实,前文已述,献《说文解字》之前,许慎因病辞去的职务是太尉南阁祭酒,而不是。同时,称病不就,与东汉典章制度和许慎的性格特征根本不符。

1、病假制度

东汉时代,官员患病不能视事时,应当提交“病书”,也就是请假文书,称之为“告”,经批准后,根据治疗时间长短和官员级别高低,享受不同待遇。三个月的治疗期内,可以带职养病,病愈后继续履行职务,超过三个月还不能痊愈视事,朝廷即予免职。有些官员担心免去职务,往往隐瞒病情。

韩棱是颍川郡舞阳县人,任郡功曹的时候,太守葛兴患了中风,韩棱就暗自代替太守处理政务长达两年。葛兴的儿子想自己任命官吏,韩棱坚决反对,拒不执行。葛兴的儿子就唆使对韩棱有意见的人向朝廷奏章上告,反映韩棱隐瞒太守病情、私自行使太守职权,朝廷准备予以处理,永远不得做官。汉章帝听说后,知道韩棱出于忠心,下诏免去罪责。这里虽然没有介绍太守的结局,但是可以想象,肯定难以保全职务了(《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韩凌》)。

2、对称病不就的处置

获任命后,如果不愿任职,除特殊情况可以照顾外,必须按照规定任职,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东汉时代,被任命为县令、长而没有到任者极少,而且都有社会及个人的原因。据统计,《后汉书》中没有到任的8名县令(长)中,只有1人在汉顺帝时称病不就,被顺帝严加斥责,1人确实因病没有到任。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东汉朝廷对称病不就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一是宽容。东汉初年,鉴于局势未稳、前途未卜,一些学者拒绝出来做官,朝廷对此也比较宽容。称病不就算是给朝廷一个面子,有些学者连这个面子也不给。严光、周党等人,刘秀把他们请到皇宫,亲自招待,也没有打动他们。由于担心落下慢待学者的恶名,刘秀就拿“自古名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自嘲一番,把他们放了(《后汉书·逸民列传》)。

二是严惩。从和帝开始,特别是邓太后垂帘听政后,学者比较懈怠,甚至出现了“博士依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的局面,称病不就、疏于朝政的多了起来。为了树立权威,朝廷对此往往严惩不贷。和帝末年,五官中郎将何敞与宦官蔡伦不和。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何敞得了小病,认为祠庙是非常庄重严肃的地方,患病之躯不得亵渎神灵,没有参加斋戒、祭祀活动。后来,邓太后上爷爷邓禹坟祭拜,何敞同百官一起参加。蔡伦举奏何敞诈称患病,故意不参加先前的斋戒、祭祀活动,被予以治罪,到死也没有平反(《后汉书·乐何列传·何敞》)。

三是无奈。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称病不就成为一种常态,朝廷岌岌可危,哪有精力惩处他们。经学家任安先后被太尉征辟、诏除博士、公车特征,都以患病为由拒不到任,没见朝廷把他怎么样(《后汉书·儒林列传·任安》)。

3、许慎的性格特征

《后汉书·儒林列传》明确说许慎“性惇笃”,通过举孝廉入朝为官,《汝南先贤传》也称许慎“奉上以笃义,率下以恭宽”。永元七年和元初六年这两次选拔县长,都是在发生天灾的情况下,皇帝亲下诏令进行的。许慎怎会置皇帝命令而不顾,称病不就,犯下不忠不孝的欺君大罪!

五、离任洨长的时间

东汉时代,地方官员的任职时间往往受任期制度、丧葬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1、任期制度

《论语》:“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乃有成功”。东汉以此为依据,官员的任期一般为三年,三年期满进行考核,成绩优异的提拔重用。例如,鲁恭:“拜中牟令,在事三年,州举优异,会母丧去官,百姓思之”(《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鲁恭》)。东汉初期,官员任职时间普遍较长,到了后期,调动频繁,如同走马灯。

2、丧葬制度

东汉非常重视官员遵守丧葬制度的情况,不遵守制度的不准做官,正在做官的予以免职,服丧对象包括亲属、官长、恩师、朋友等,尤其重视师承关系,也按父母之礼行三年之丧。例如,桓荣:“事博士九江朱普,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桓荣》)。

3、许慎的任期

按任期制度,许慎于永元十年(公元98年)三年任满,可能提拔,也可能转任。由于尚未发现许慎提拔、转任的有关材料,目前只能按续任推断。

按丧葬制度,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许慎的恩师贾逵去世。依许慎对贾逵的尊敬,当辞官服丧三年,故将许慎离任洨长的时间,系于此年。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