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wsyqn 2018-05-30

由于风格不同,章法布局亦不同,历史上山水画风格出现了多次变化,古人说:山水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黃鹤又一变也,这种变化尤以宋、元两代最为突出。明代董其昌将中国古代传统山水画分为南宗与北宗,是指山水画的两种迥然不同的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北宗宗祖为唐初李思训,其后继承者包括北宋三大家的关仝、李成、范宽,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人。南宗宗祖为唐代王维,其后继承者包括五代宋时的董源、巨然及米芾父子,元代四大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人,并提出南宗为国画正宗,此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王维作品

董其昌提出的这个观点虽有门派之嫌,但他对于分析传统国画的风格特点却非常重要,因而对于山水画家而言,不能不去深入研究南北派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关仝《溪山幽居图》

首先是构图不同,北派山水通常都以高山复岭,苍松古柏为对象,构图雄伟大气,远古苍桑。而南派山水主要表现的是江南风光,丘陵湖水,花柳杂树为对象,构图简约天趣,诗意盎然。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董源《夏山图》

其次是技法不同,国画山水的基本技法就是勾、皴、点、染,北派山水主要以石山古树为题材,故线条宜刚硬老辣,南派山水多画土山丘陵,线条则宜平缓婉延;皴法上,北派多用点皴、面皴,而南派因主张以书入画,几乎全部用线皴;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李成《茂林远岫图卷》

北派画树大多画针叶、夹叶,南派大多画杂树以水墨勾肋点簇而成;在渲染上,北派多注重渲染,用水墨渲染山石阴面,染树叶树丛,染云雾水体等,渲染成了不可或缺的技法,且渲染成份越来越多。而南派反倒不太重渲染,除远山外,主景大多采取素画法。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从元代始,只有水墨勾、皴、点而少染无染的素画法越来越盛行,画面设置越来越简, 用墨越来越淡, 写意味也越来越浓,画法越来越草率;在使用材料上,北派山水因构画复繁,且渲染较多,所以多用熟宣。而南派山水因注重意趣,多使用生宣,意在充分发挥墨韵晕化的效果。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

南派山水虽推为正宗, 但其后的发展却走上了极端,越来越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因为这种简约清淡的画法越来越草率,越来越走向了小品行列, 不太适合大幅巨幅山水的创作, 而北派山水其博大的气势,艳丽的色彩更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倪瓒《六君子图》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变异是受审美取向主导的,所以画家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尤其要注意研究历史审美和现代社会大众审美,不能仅以个人爱好,孤芳自赏式的审美观为取向。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马远 《梅石溪凫图》

历史上审美虽有多次变化,应当明白的是,在绘画领域,一种新的审美思想的提出,并不是要用新的思想去代替旧的思想,而是要让绘画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是内涵的增加与扩展,也就是说,一件作品首先要注重它的形态美,这是基本的要求,但好的作品仅靠形态美是不够的,还要同时注重和体现出意境美、情趣美、笔墨美、色彩美等要素,应将这些要素揉合在作品中,共同发挥各自的审美作用,这样的作品才是形神兼备,比较优秀的作品。

中国传统山水画章法的风格特征

夏圭《西湖柳艇图》

当代绘画尤其是写意画许多人曲解了苏轼“若以形论画,当与儿童邻” 的意思,太过注重笔墨而忽视形态美,这是危险的倾向,笔者曾警言,宋元之画,兼备神形,明清之画,得意忘形,现代之画,狂怪失形,照此下去,死于无形。传统国画亦看重“逸笔草草”, 但这个草字当是简洁、意趣之意,可不能理解为草率、潦草。(文字摘自原野书斋7787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