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说邢州官窑,议大盈、盈、翰林、官字款

 南山五彦 2018-05-30
 (邢窑翰林斋与您携手共同探讨邢窑白瓷)
 文/家华  

                     开篇寄语

   有关邢窑方面的文章我写了不少,不论是在新浪微博、博客,还是在空间和微信,但那都是零星片语。今天就有关邢窑方面的文章做一次小小的总结。因为不论是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邢窑,真正发现“邢窑遗址”也不过是短短的32年,在32年间里随着基本建设的开发和南水北调工程,及盗墓者的非法挖掘,发现了许多我们过去没不曾见过的东西。不知道今后会还有什么新的法发现,所以,邢窑是永远有写不完的话题。笔者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那遥远的邢窑。用这句话就概括了我对邢窑的追寻邢窑三十年风雨艰辛,白瓷八千里路云和月”。首先,从发现邢窑之初写起,其二,在写内丘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邢窑简史,第三,也是重点要写一下中国古代第一官窑——邢州官窑。本来是想一次发表出去,怎奈篇幅有点长,只好分期发表了。
大唐邢窑无言,

它在悄然无声地书写历史。
它没有最白,只有更白,它没有高大,

只有更高更大。

也有着千年的崎岖与辉煌。

 
 一、邢窑白瓷之谜
 由于邢窑停烧达千年之久那么,邢窑到底在哪里?唐代文献邢窑之名始见于。《大唐六典》(成书于公元756年之前)记载邢窑器曾以贡品向唐王朝宫廷进贡。唐人陆羽在《茶经》(成书于760—764年)中写道:“邢窑类银,越瓷类玉”,“邢窑类银,越瓷类冰”。这段记述说明,邢窑生产的是如雪似银的白瓷,并与同时代的越窑青瓷平分秋色,争相媲美。唐人李肇在《国史补》(成书于824年之后)中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段记述说明:邢窑白瓷的产地在内丘,无论贫富贵贱都在使用,可见邢瓷产量之大,行销之远。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茶瓯》诗(成书于公元861—873年间)中记: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赞颂邢窑端庄规整,体态轻盈。说明邢窑不仅有良好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从皮日休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看出邢窑白瓷的全貌。
  1984年春天,内丘县文管所,在本县境内120平方公里范围的区域内的古窑址进行普查,和基建施工时的地下埋藏情况,向当地群众讲解邢瓷的特征。共发现古窑址二十八处,从窑址上采集了大量的实物标本,从遗物判断唐代邢窑应该集中在县城西关和中峰洞一带。1985年12月,邢台地区科委邀请冯先铭、李智宴、李辉柄等古陶瓷专家,对内丘邢窑遗址进行考察,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唐人李肇在《国史补》中的记载是对的,邢窑在内丘是准确无误的,并肯定了内丘是邢窑的制瓷中心。专家们兴奋地谈到,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白瓷“盈”字粉盒,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盈”字底款白瓷碗残片,因找不到窑口,一直不敢下结论,这次在内丘遗址的标本中,有“盈”字底款的残片多达十几片,邢窑终于真正的找到了。旷日已久的邢窑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二、内丘县地理简述
内丘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北与临城县、赞皇县交界,东和任县、隆尧毗邻,南部与邢台县接壤,西部的太行山上的古长成了和山西省的昔阳县的界线。
内丘县地处太行山鹤度岭东麓,东西长100公里,南北宽31.2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东西狭长,中间束腰,形似一葫芦状。西部山区,山脉连绵,河流蜿蜒,谷壁陡立。中部丘陵为山麓谷地,地面起伏不平,岭脊鼓包星布,冲沟发育,谷地宽阔。东部为海河流域平原,地面平坦,土地肥沃。境内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钴、镍、石英、长石、石榴子石、白云石、磷等。著名的“东庞煤矿”就在内丘县。
    三、内丘县历史沿革简述
内丘县 有着悠久的历史。夏朝时期属于冀州。商代,属于邢地。西周时期(公元11世纪前)周武王兴兵伐纣,灭掉商朝,周公的儿子被封为邢候,内丘成了邢国的领土。春秋时期公元前658年,卫文公时期,国强势盛,他凭借武力,发动兼并战争,灭了邢国,内丘县又成为卫国管辖。公元前598年,晋景公夺取卫国北部土地,内丘县又成为晋国属地。公元前453年,由于晋国“六卿争权”,内部大乱,“韩、魏、赵”三家分晋,内丘成了赵国的地盘。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郡县,内丘为信都县地,属巨鹿郡。直到汉朝初年,,才在内丘正式建县。据《十三州志》记载:“《山海经》谓,西北有蓬山,丘在其间,故曰中丘。”属常山郡管辖。公元285年,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政权,在全国增设郡县,,中丘县升为中丘郡。东晋十六国时(公元335年),石虎杀死石弘,夺取政权,令在中丘郡建立一个赵安县。北朝时期,赵安县并入柏人县。公元497年,魏孝文帝元宏,恢复了中丘县。隋开皇初年,分置青山县。我:公元581年,因隋文帝杨坚的父亲讳“忠”,令中丘县给为内丘县。我: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大肆尊孔,因孔子名丘,诏谕全国,“丘”字一律改为写为“邱”,内丘县也就改为内邱县,至今。解放后1958年,内邱县曾与柏乡县、隆尧县、临城县合并为内丘县;到1961年,合并的内丘县又分置为柏乡县、隆尧县、临城县、内邱县,此地仍为内邱县。
四、邢窑白瓷简史
    邢窑是我国唐代著名瓷窑,以生产白瓷而名扬中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邢窑的工艺和文化艺术成就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邢窑白瓷是我国最早的白瓷,是他开创了白瓷的先河是他结束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他为以后能生产出五彩斑斓的瓷器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南方制瓷业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其产品主要是青瓷。北方经过孝文帝改革以后,社会经济恢复,中丘(今邢台内邱)人在南方制瓷技术影响下,也开始学习制作青瓷,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创烧了白瓷,从而也就结束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唐朝的初、中期,是我国古代兴旺发达的最好时期之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为陶瓷技术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时的邢窑在继承前人制瓷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把陶瓷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因此说到唐代邢窑白瓷才得到充分的发展。
 
唐末、五代以后的邢窑白瓷在开始走下坡路,其衰落的原因很多。唐灭亡后。中国历史呈现出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五代又是一个从分裂混乱走向统一安定的过渡时期。五代是邢台历史上社会最为混乱、破坏最为惨重、人民最为痛苦的历史时期。邢窑白瓷的生产也不例外。从五代窑址发现的数量和遗存来看,其生产规模远不如已发现的唐代窑址的数量多、规模大,甚至也赶不上隋代乃至北朝遗存。从大量的窑地遗存和出土的实物来看,基本上都是粗白瓷,胎质不纯,多为灰白或土白色,几乎都施化妆土,面部粗糙,工艺造型粗笨,胎壁较厚,足部也很粗糙。说明这时期的白瓷质量已有所降低(见图7),其生产规模也缩小,但并没有因此而停产,很有可能延续到宋金时期。
 
(1)说邢州官窑,议大盈、盈、翰林、官字款—开篇寄语
未完待续,欲知详情,请看下节!中国古代第一官窑——邢州官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