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砍头息”法律如何认定?

 昵称11935121 2018-05-30

预先扣除利息(砍头息),是指出借人在向借款人交付借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的行为。《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这是条禁止性规定,即禁止出借人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砍头息”法律如何认定?

1.如何处理出借人预先扣除利息?

在预先扣除利息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出借人在提起诉讼时都请求法院判令借款人偿还借款合同约定的全部本金,而借款人通常以预先扣除利息是违法行为为由拒绝支付全部利息。预先扣除利息仅就减少借款本金部分无效而不影响借款合同其他内容的效力。《合同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因此,这两种主张都不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出借人在交付借款本金时扣除利息的,正确的处理方法,一是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如借款10万元,出借人预先扣除利息1万元,实际交付给借款人9万元,那么,借款人只需返还9万元,而不是返还10万元;二是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计算利息,借款人只需按照9万元的本金、年利率12%计付利息,而不按照10万元计付利息。

“砍头息”法律如何认定?

2.借款人自愿承受预先扣除利息怎么处理?

借款人是在缺钱的情况下才向出借人借款的,有的甚至非常着急求助于出借人,所以在借款发生时都自愿接受预先扣除利息。借款人自愿接受预先扣除利息,届时偿还了本息,双方没有产生纠纷,法院实行“不告不理”原则,于是,法律禁止预先扣除利息的规定,除了在法院审理中发挥作用外,也就别无其他方法予以制止了。由此可见,预先扣除利息不是现实风险,而是诉讼中的法律风险。这是预先扣除利息依然流行于民间借贷市场的原因,特别是以民间借贷为业的个人和组织,预先扣除利息也就习以为常了。

3.预先扣除利息不损失借款人利益如何处理?

“砍头息”法律如何认定?

在民间借贷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出借人与借款人在协商借贷时,出借人提出两种利息支付方法供借款人选择,即预先扣除利息的利率低一些(如年利率12%),如果正常付息利率就要高一些(如年利率18%),借款人经考虑后,认为按按照年利率12%预先扣除利息更加合算,便选择了预先扣除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预先扣除利息并不损失借款人利益,因而不宜适用《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进行处理,理由:

一是由于借款人在两个方案中选择对其有利的一种方案预先扣除就成为利息先后支付的不同方式的选择;

二是借款人选择按照年利率12%预先扣除利息方式,比选择支付年利率18%的利息更加合算,所以不存在出借人故意损害借款人利益的情况;

三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符合合同意思自治原则。因此,不宜“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进行处理,而应当按照约定数额判决偿还本金。

“砍头息”法律如何认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