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脚秆”

 吴越尽说 2018-05-30
[ 来源: 吴江日报│ 作者:吴江日报 │ 时间:2015/12/25 9:55:22]

脚秆勤挑圩懒修,

高田戽水低田收。

不逢霪雨由天幸,

莫怪惰农亦有秋。

江南地区的农田大多是地势低洼的圩田,依靠四周的圩堤(俗称圩岸)来抗旱防涝,因此圩堤对于农田的收成至关重要。旧时的圩堤都是就地取土堆积而成,牢度较差。在河水的长年冲刷下,圩堤常常出现塌陷,因此各村的圩堤几乎每年都须整修。

由于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时灌溉,加上旱涝灾害频繁,因此,旧时的圩堤上经常出现或以水车、或以戽斗戽水灌田或排涝的景象。宋朝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诗中有“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垅翻江逆上沟”之句,陆游的《村舍》诗中也说“山高正对烧畲火,溪近时闻戽水声。”

一些懒于戽水的农夫,有意在自己的农田中“将田泥挖低,以便他田之水浸入”,名曰“挑脚秆”。如果不是霪雨连绵,那么投机取巧的“挑脚秆”者或许能得逞,所谓“不逢霪雨由天幸,莫怪惰农亦有秋”,但是一旦“偶遇水潦,则泛滥成泽田,禾尽漂没矣”。

“戽水”意为汲水;“戽斗”是旧时取水灌田的农具,形状像斗,两边有绳,由两人拉绳牵斗取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