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基于学生体验的戏趣课堂探索

 老刘tdrhg 2018-05-30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传统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主体性常常被剥夺,导致教学乏味低效。而在戏趣课堂中,有意思、有意义的学习将更多地成为一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课堂潜藏着“故事弧线”,在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注重课堂中的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化学习场景,引导儿童参与多种感官的体验,将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戏趣课堂中师生以各自的角色进行现场互动,使教学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历程。

关键词:课堂 学习方式 弧线结构 戏剧元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然而,在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研习不足,师生满堂对话,教师一导到底,置学生于被动接受和听讲等现象并不鲜见,学生的主体性常常被剥 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要想使有意思、有意义的学习更多地成为一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进一步反思学习活动,积极变革教学组织形式。笔者以为, 在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积极创设戏趣课堂,可以改善当下课堂教学的质量和状态。戏趣课堂,注重课堂中的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化的学习场景,引导儿童通过戏剧的方法来学习,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多种感官的实作体验,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意愿,强化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课堂教学之“学习”反思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但我们现在却不完全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 “学习”,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学习活动中的人,重新认识学习活动本身。

“听讲”这一学习方式,我们耳熟能详,几乎贯穿于我们的每一节课。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研究中,学生听讲两周后的知识留存率只有 5%,学习效果之低超出我们的想象,这足以令我们警醒!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进行过参与式学习、团体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学习个体来说, 被动获得的信息是外来的、浅层的,不能深刻、持久地保存,只有主动探索来自于实践的知识,才会牢牢记住并内化为能力。因此,也有人将这一理论翻译成“经验之塔”。这启示我们,课堂教学要突破“你讲我 听”的传统输入模式,要积极开发“经验之塔”的教育价值,“过程”“体验”“实作”等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词。课堂教学要由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构成,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他们能够充分置身其中开展体验性学习。

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和主体,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他们既有自主性,也有能动性,具有将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新的能力。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结构和倾向,课堂上实现理解的多元切入点,可以深化多元的观念。因为每个人的优势、潜能和学习方式不尽 相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围绕一个 大的学习主题,从各个角度探索学习路径,让学生多途径通达目的地,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并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习,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条条大路通罗马”,探索对各自有效的学习方式。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他们乐于在游戏中生活和学习。戏剧是假扮性游戏,是最高级的游戏形式,可 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经验和自我表达的可能。把戏剧应 用于教学,起源于卢梭的“做中学”“由戏剧实作中 学习”,经过杜威的发展,被英国教育家库克运用到 教学中来,确立了以表演与游戏为主的戏剧教学法。 教学潜藏着戏剧的元素,从角色交往讲,教学是师生 对话、互动的过程;从文本解读讲,是文本向教本,进而向学本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师生具有体验、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从育人目标讲,戏剧对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艺术感悟能力以及全面的素养,具有独特的发展价值。因此,戏剧的教学功能值得开发。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渗透与应用戏剧方法, 将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戏趣课堂之“弧线”结构

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师生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共同将教学过程向前推进,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剧场活动。依据戏剧结构,从课堂的开始、发展、高潮到结束,我们会发现课堂教学也有“故事弧线”。

课堂情节就是课堂 教学结构,按照课堂教 学的一般走向,大体上有这样五个阶段:激活、 研习、对话、演绎、延展。 课堂剧场中的这几个阶 段,不是平直运动的,而是有起伏变化(如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推进课堂逻辑展开的关键人物。将学生激活于学习起点,推动他们进入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上升过程中有新的思考和发现,直至推进到解决问题的高潮部分,然后将教学转为深入理解与满足认知的回馈、展示与延伸。在课堂剧场活动中,有学生的研习积累,有教师的引导提升,每一 阶段时间量有保证,着力主体比较明确,师生以各自的角色进行现场互动,使得教学成为一段生动有趣的学习历程。

课堂教学“故事弧线”就是课堂教学的情节线,情节线还可以细化为一个个情节点,运用戏剧手段使之成为便于学生实作体验的学习场景。笔者倡导戏趣课堂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和逻辑性,同时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入戏剧元素对传统课堂学习方式封闭单一,缺少过程体验进行改造和变革,使之提 质增效、焕发生机。

戏趣课堂,有以下几个特性:①主体性。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复合主体,以往在这一问题上主客体不明,借助课堂“故事弧线”,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在课堂不同阶段的主体作用和角色主次关系。如:自主研习是学生深入自己的学习,教学对话应在课堂剧情的高潮处开展,师生的主体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发挥。②体验性。戏剧技巧运用于课堂,将突破 传统的听讲式学习,突出过程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作机会,不仅有言语表达,还可以有身体表达,学生的身心资源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多种感官 得以参与学习,个人在身体、情绪、技能上获得多方 面发展。③合作性。戏剧角色存在于团体之中,要与他人发生种种关系。传统的课堂偏重教师讲、学生听,是由师到生的单向传输,课堂缺少网状交流、智慧生成。在戏趣课堂中,随着多重关系的建构,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学生若能本着开放、包容的精神投入学习,培植同理心,体现交互性,就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性实践活动。④趣味性。把戏剧的元素和基本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进入课堂情境,通过肢体表演、五官认知、语言表达等多种方式去想象和体验,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深化认识。更多充满戏剧元素的教学方式,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使教学不会因丧失乐趣而变得索然无味,能够让学生在更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有所进、学有所获。

三、教学过程之“场景”营造

从课堂的展开来看,一个个学习场景能够让师生身临其境,强化儿童在情境中的认知和行动,将学习 转化为场景理解和实践参与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戏剧与剧场技巧,如:暖身、即兴表演、 默剧、定格、写作、扮演、访谈、戏剧性游戏等。一系列的学习场景依据课堂“故事弧线”一一呈现,问题和高潮会在故事的核心场景展开。

以《九色鹿》为例,这篇课文被多个版本教材录用。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九色鹿的生活环境和特征。“九色”的特征,既交代了它的名称由来,也为下文的“灾难”埋下伏笔。故事情节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讲九色鹿勇救落水的调达,不求回报;后一部分讲被救的调达出卖九色鹿,见利忘义。最后写国王知晓真相,重罚调达。

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戏趣课堂的“弧线”结构 展开教学过程逻辑,加强教学活动设计,利用戏剧手段创造相应的学习场景。

热身激活。在课堂伊始开展“色彩接力”游戏, 先由教师或学生描绘一种色彩,再由一位承接者说下 去,以此类推,所说色彩尽量不一样,这样,学生眼前就仿佛是斑斓的世界。随即让学生虚拟角色,在自己身上添加喜爱的色彩,好像自己就是一头身有九色之鹿,在景色秀丽的山林中跳跃、嬉戏,学生就会饶 有趣味地进入到课堂情境。教学中围绕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专注练习、专项积累、团体游戏,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精神集中于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之中。

自主研读。九色鹿有怎样的遭遇呢?将 1~2 个问题贯穿于研读过程中,一要读懂情节,先讲九色鹿救调达,后讲调达出卖九色鹿。二要读出人物关系,初识人物形象。这是课堂必不可少的“静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带着新奇心理,阅读、思考、领悟,解决一些问题,发现一些问题。这样的自读“静景”,需要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性输入,不可忽略、跳过。

对话生成。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或是教师适时引出问题,这将成为后续学习的需 要。当学生有疑难问题时,教师需出场与之对话,在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状交流活动。《九色鹿》一文在情节安排上与一般故事有什么不同?故事连环,一波三折,新型的故事结构; 文中多次出现关于“恩”的词语,你能读懂吗?文中 的“恩”指什么?引导学生以词语直击故事,理解内容;深居山林的九色鹿怎么会遭遇祸从天降?不是美之罪,而是人之祸!在多个回合的对话中,问题聚焦,话题相遇,思维碰撞,相互激发与启迪,使教学成为不断生成精神能量的活动。

现场访谈。有趣的课堂不会止于刻板的问答,现场访谈也是思维的交锋。由一个课文中的角色扮演被访问者,其他参与者可以围绕他的身份、处境、心情 等加以提问。这样一对多的访谈方式比传统的一问一 答要精彩,思维也更有深度。文中有九色鹿、调达、乌鸦、国王等多个角色,可分别由他们担任被访问者, 自由分组开展访谈活动,围绕“恩”“义”多角度地获得认知,凝聚共识,课文的主旨终会被揭示出来。

角色扮演。可以利用情境、角色、气氛、情节的设计让学生融入故事本身当中,由学生化身为某个角色,根据自己的想象及对角色的塑造,通过语言、动 作等进行模拟表演、展示活动。《九色鹿》中前后两个连环故事可以分开独立表演。第一场中九色鹿奋勇施救,调达千恩万谢;第二场中调达带人来抓,九色鹿愤怒揭发。学生专注在当前设计的目标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获得真切认知和感受,经历学习的深 化过程。

转化运用。阅读教学不仅要从文本中获得内容营养,还要侧重于发掘言语表达形式,将文本知识转化为清晰的言语结构,并运用于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在《九色鹿》一课教学中,可以结合角色扮演,改编、撰写台词,即角色语言, 体会角色语言与性格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感知、体会, 形成“一波三折”的故事结构,然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掌握“一波三折”的故事表达方式。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课堂是由大大小小的场景构成的,每个场景都应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起伏。好的学习场景具有以下特征:①受学习需求和欲望驱动。人的欲求是参与活动的动力所在,学习场景的创设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②探索为了解决问题而实 施的各种策略。场景要服务于目的,不能落入表面热 闹而无实质意义的误区,最终要能解决一些问题。③ 引导进入下一个场景,创造因果关系。每一个场景只 是课堂链条中的一环,好的学习场景应当承前启后, 这是课堂逻辑推进的体现。④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生长,并与学习结果息息相关。在思维节点之处抛锚、 荡开,营造思维生长的环境,催生思维之花。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冲突产生、问题解决也是课堂推进的核心所在,建构学习场景时要把焦点放在学生 身上,并关注他们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 学习场景要基于学生的现实性,并着眼于学生的可能性而展开,戏趣课堂各个场景的设计应体现“最近发 展区”的要求,不是让学生简单重复一些愉快的体验,而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难关,品尝成功的喜悦。

杜威曾说:“教育无目的”。最理想的教育效果是把教育意图隐蔽在课堂情境之中,以轻松愉快的间接形式完成教育活动。人天生就具有“游戏”的本能,各种肢体动作正是这一本能的表现。戏趣课堂,重在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气氛,使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的过程,并运用戏剧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听觉、 视觉、嗅觉、触觉与味觉的“五觉”参与,让学生多途径通达学习目的地。其不仅重视结论,更是在强调过 程。通过学生的角色参与及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感知、去体悟,学习到应有的认知,获得应有的成长,真正实施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这样尊重人性的教育。

一节课就是一个故事,有其角色、情节和场景。传统的课堂之所以乏味低效,是因为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探索,学生的主体地位被 教师的主导作用所消解。课程改革必须深入到课堂技术的革命,我们要真真切切地把课堂还给学生,遵循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知识逻辑规律展开教学。在当下诸多教学改革实践中,戏剧无疑是最综合、最有趣、最有可能的途径和手段,基于学生实作体验的戏趣课堂探索值得关注。在课堂剧场中,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叙事高手。从学习的开始,就将学生的 情绪、认知等融入到教学情境中,逐步迈向学习挑战, 直至到达解决问题的最高点,演化、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从而带领学生创造一段生动有趣的学习历程, 并获得师生精神能量的转换和生命的成长!

(江苏省淮安市教师发展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