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李世通 近年来,越秀区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创新,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2017年,越秀区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一,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四年蝉联全省第一,获评全国县级政府透明度十佳区县称号。 聚合政治优势,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一是精心绘制一张图。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制定街道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强化党建绩效考核评议,构建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责任体系,党组织政治属性显著增强。二是联动下好一盘棋。吸纳驻区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两新”组织负责人和社区民警、党员骨干等,加入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行列,落实区域化条块共建服务项目。100多个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对接“双结对”“老人饭堂”“法律诊所”等300多个惠民项目,形成区域共驻共建的强大合力。三是融汇织牢一张网。以组织融合、服务聚合、资源整合促进楼宇、园区、商圈党建效能提升,其中白云街成立全市首个商圈党委——海印商圈党委,在实践中成功创出“四个党建+”经验。四是倾力唱好一台戏。建立“一家一站一中心”党建工作三级网络阵地,不断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和社会支持为辅的基层党建经费保障体系,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四个三”为要求着力在各领域打造一批党建示范点。 聚焦安全稳定,坚守社会治理底线 一是常态治理风险隐患。坚决抓实区域维稳安保工作,聚焦矛盾高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坚持一手抓情报预警研判、一手抓包案督导化解,形成区域多层次多领域齐抓共管、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全区三级综治中心(站)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高达99.8%。二是高压打击违法犯罪。以严打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深化群防群治为依托,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着力构筑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夯实区域重点部位反暴恐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基础,区域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呈现逐年警情立案双下降、破案数破案率双上升态势。广州火车站广场地区取得全年260天刑事零发案的战绩。三是重拳推进专项整治。重点突破和精准发力并举,区街联合与部门联动同步推进禁毒攻坚整治,区域毒情形势不断向好。北京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成为全国大中城市落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样板。扎实推进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对外来人员和外国人坚持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并重,创新推出登峰街外国人服务管理成功模式。 聚智共建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升级应急指挥平台。以街道综治中心为载体、网格管理为手段、科技信息为支撑、精细精准为标准,强化“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狠抓社区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整改安全隐患三大工作,打造实体化、实战化、实效化的基层综治管理平台升级版。北京街街道网格化(应急)管理指挥中心融合应急指挥、视频监控、政务服务、“三防”调度等四网功能,成为全市建设标杆。二是深化雪亮天眼应用。在全市率先建成高空全景视频监控系统,20个高空监控瞭望点全面覆盖广州火车站、北京路步行街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建成火车站广场立体防控云防平台,融合增强现实技术、人像比对、车辆布控、高低点视频联动、社会信息采集、警力信息动态显示等立体化防控手段,实现警情可视化、警力可视化、视频信息结构化、指挥调度立体化。三是夯实法治越秀根基。建成区街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区中心法律服务站,设立全市首家驻区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挖打击基层黑恶势力,积极查处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 聚心共享发展,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一是提升基层自治效能。成立地缘、趣缘式功能型党小组,组建16支志愿服务队,吸纳个人会员和机构会员构建社区治理联盟,形成以党建带动社区建设的“一街一特色”服务品牌。完善“党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夜间接访、三议两公开等居民自治议事协商机制,推进电梯安装、楼栋管理、社区停车等居民事务有效解决。二是编制智慧越秀网络。推进网上大厅、社区便民自助终端、智能手机三网融合,形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机制。创新政企合作模式,探索“互联网+物联网+公共服务”型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与广州邮政局联手打造综合型智慧社区服务综合体并在全区推广,把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窗口延伸到市民家门口。三是擦亮党建创新品牌。自2012年至今,持续深入开展万名机关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百个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社区的“双结对”工程,累计提供帮扶资金和慰问品2043万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763件。该项目被评为基层党建创新省级示范“书记项目”和广州党建“十大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