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遭受虐待时不会告诉父母?

 LHAK123 2018-05-31


作者:CC爸妈

来源:CC爸妈(ID:cc-bama)


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让人唏嘘不已的幼儿园虐童事件,让人感到震惊。


大多都是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并且还在持续进行着,直到家长无意中发现才浮出水面。


如果孩子能够及早的跟家长说出来,这类事件就会被及时制止。孩子也少受些罪。


在此跟大家聊聊,在不能预测孩子会遇到一个怎样的老师的前提下,家庭养育中,父母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作为一个经验不太丰富的过来人,我也有些经验想与大家分享。


因为CC本来就外向的性格,加上平时也有意引导她叙述事件,所以上了幼儿园之后,如果当天发生了什么让人记忆深刻的事件,问她,都能说出来。


班上的妈妈常开玩笑:不知道你家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问CC就行了。


后来,我给几位家长朋友分享了一些引导孩子“说“的办法,大家实践之后觉得还不错,至少能“套”出话来了。


今天也分享给大家,我的经验只能抛砖引玉啦,也希望大家给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想让孩子开口说,先看看这几点你做对了么?


 1 

你的孩子会正常表达了吗?


正常的表达,既是表达自己的需求:我渴了,我饿了,我想小便了,我不想午睡了;也是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


如果孩子根本尚未具备比较清晰的梳理和表达一个事件的能力,那不管你怎么问,他都只会回答:没事儿啊,不知道啊。


平时,可以多在家锻炼,家庭成员之间就可以。


比如C爸带CC下楼玩回来,我就会引导CC跟我讲讲,今天跟谁玩了啊?(悦悦姐姐还是小鱼?)有没有跟小朋友抢东西、吵架啊?


问的时候不要事无巨细,要懂得抓重点,人物、时间、地点、冲突(这里的冲突是指引起较强烈的情绪波动的事件,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难过的)


即便是还不会表达的宝宝,这些也可以操练起来的,只不过变为爸爸妈妈说,孩子听。


比如妈妈可以向爸爸表述:今天我带着宝宝去楼下玩了,突然冲出来一只大狗,吓了我一跳,把宝宝也吓哭了;后来隔壁的小雨给了宝宝一个球,她又开心了不哭了。


在父母总结性的陈述中,宝宝也能慢慢的学会梳理事件并准确表达。


还是提醒,父母讲述的,以及要求孩子讲述的,最好是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


千万别把今天遇上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经过一一道来,也不需要事无巨细的问先跟谁玩、后跟谁玩、玩了什么,这等鸡毛蒜皮。


(孩子下去一玩2小时,玩的游戏那么多根本叙述不上来的)。


不如问:今天跟谁、玩什么的时候宝宝最高兴啊?


要时刻记得拎!重!点!


另外,鼓励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也很实用。


CC无论是受了表扬还是挨了批评我基本都可以知道。家长们相互交流的时候,也有人来“取经”,为什么CC那么爱说?


我认为这归功于她从小就玩的一个游戏——角色扮演。


其实最开始我直接问她“今天在幼儿园的情况”的时候,CC通常也回答不上什么,但是在玩角色扮演的时候,她便能全部展示出来,尤其是让她记忆深刻一些经历。


入园大概1周之后,我就发现她在玩角色扮演的时候,已经开始加入了幼儿园的元素,并主动承担起了老师的角色。比如:


让所有的小动物们排队拉小火车;


告诉玩具娃娃先小便后洗手;


还会指点某只猴子或兔子:小板凳要坐好,小脚要并齐,小手放膝盖。


当然也会对不遵守秩序的“动物朋友”给予警告和惩罚。


某天,我就听到她对小猴子说:如果你再插队,下一轮滑梯你就不能玩啦。


这些情景,家长其实是不需要干预的,孩子只是在游戏中巩固行为准则,但刚开始我比较好奇,就忍不住混进游戏里多问两句。比如:


我:为什么不能插队呀?


CC:因为插队会撞倒其他小朋友。


我:哦,所以今天哪个小朋友插队了?撞倒了谁?


CC:今天Judy插队了,撞到了莉莉。


我:啊?那莉莉有没有哭,老师该怎么办呢?


CC:哭了,老师让Judy说对不起,然后抱抱(两个小朋友抱抱以示和好)。


这样,就轻松Get到了幼儿园中的情况以及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而这些信息的获取方式是孩子在游戏中的自然回应和流露,就没有被询问甚至逼问的反感。


 2 



你是只能听喜不能听忧的家长吗?


很多孩子不肯说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是因为,说了不仅得不到半分好处,反而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今天老师批评你没?


批评了。


为什么批评你?


我站在桌子上跳了。


哎?我就不明白了, 你这孩子怎么变着法儿的废啊,你没事站桌子上干嘛啊?


如果你过分在意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那么,孩子也会跟着你在意。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就等于把自己跟老师列在了一个阵营里,而不是跟孩子。


孩子会认为,讨好了老师妈妈才会开心,惹怒或反抗了老师妈妈也会生气。


所以,当孩子跟你描述今天被批评时,先不要大惊小怪的责备,也不要“忧桑”的觉得孩子受了多大委屈。


对于夸奖,适当鼓励就很好;对于批评,也要让孩子知道,妈妈只是希望他做对的事,却不是一定要臣服于某一个人。


 3 


你给了孩子“不管说什么都能被接受”的安全感吗?


 CC刚入园的时候,班上很多小朋友都存在吃饭问题,比如过分挑食、非喂不吃等等。


有天她回来自己“过家家”,就在说,XXX,你不吃完饭,我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了。


我听着不对劲,溜过去假装自己是某只兔子,自己嘀咕:恩,我妈妈一定会来接我的,不管我表现好不好,我妈妈都爱我,而且也都会来接我。


你猜如何?


CC暴怒,仿佛我是一个要谋害她的刁民,大喊:不会,就是不会。


然后,居然大哭了。


当然,不是只有CC在这样说,但有的家长就会告诉孩子:老师不是为你好吗?


甚至有的奶奶表示,这样极好,家里管不了,老师一吓唬,连吃饭都变好了呢。


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因为我知道我挑战了她心目中的权威,以及她眼中权威该有的不容置疑的绝对能力。


我没硬怼她,但是接下来的日子,每次接园我都会暗示:妈妈准时来接你了。而且你看,每个小朋友的妈妈都来接他们了,不管他们是听话还是调皮。不信你看,今天调皮的沫沫,爸爸也来接了呀。


我知道很多妈妈会质疑,觉得,如果家长这样放水,孩子还能有效地“被管教”吗?


他会不会完全不怕老师,然后油盐不进、无法无天了呢?


请注意,管教和臣服是不一样的,所有的管教都应该是在爱与拥抱中结束的,而不是恐惧和内疚中。


孩子跟老师之间,不应该是完全的命令与服从关系,老师不应该成为孩子心中“不敢挑战的存在”。


而且在这个不那么安全的社会里,在这个越是熟人,作案的几率越高的社会里,我们还敢让孩子无条件的臣服于谁呢?


很多孩子出了事情不敢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就是因为,老师在他们眼中是天、是一切的主宰,谁敢把天捅个窟窿,让天塌下来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教唆孩子公然去反对老师,最后我跟CC说,不管怎么样妈妈都爱你、都来接你这件事,是妈妈跟你的秘密哦。


你自己知道就好,不需要用这句话去怼别人或老师。虽然妈妈爱你,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遵守秩序,这样妈妈会为你骄傲。


 4 


你亲手把孩子推向你的对立面了吗


那天,闺蜜给我发来微信,说老师反应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中午不午睡跟小朋友打打闹闹。


但是老师说,已经跟孩子约定好了,如果明天乖乖睡觉,今天就不把她调皮的事告诉妈妈了,也通知闺蜜,她知道就好,别追问孩子了。


她问我的意见,我说最好不要这么做,这是活生生的把孩子推向了家长的对立面。


让他觉得自己做了坏事,是不能告诉妈妈的。


回家别告诉你妈,就是一切罪恶黑手最善于利用的一点。


永远不要让孩子跟老师一伙来对抗家长,还是上一条那句话,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做了什么,妈妈都会原谅TA,我只是不太认可你的行为,但是我永远爱你。


 5 


你会做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调和剂吗?


我也见过特别玻璃心的妈妈,不能容忍孩子在学校受一点委屈。


但帮孩子讽刺或贬低老师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如果没有一点敬畏之心,那么孩子真的会放飞自我,集体生活中也没有一点规矩,这对孩子并不是好事。


处理老师跟孩子的关系,就像处理婆婆和儿媳妇,会做的两头瞒,不会做的两头传。


当老师跟你交代孩子的情况时,不需要当面贬低孩子去迎合老师,让孩子对老师有敌意;


当孩子抱怨老师严厉时(如果是正常的立规矩),跟孩子解释老师喜欢你,只是不希望你站在凳子上往下跳发生危险。


试想一下,如果总是给孩子传达老师不好的观点,每天面对一个不喜欢自己、自己也不喜欢的老师,孩子又怎么会开心的在幼儿园度过每一天呢?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陈述事件;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波动,当他表现过分开心或失落的时候,引导他说出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我们家长能做的了。


END -

* 作者简介: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