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看懂肌肉代偿有哪些危害?

 昵称12253181 2018-05-31

曾经有个患者跟我反映,说他某次因为偶然落枕导致脖子痛了好几天,然而脖子痛还没完全好,结果肩膀也开始痛了。这是怎么回事?他感觉很痛苦。但我听他了讲述后心里已经有了些底:这些疼痛症状表明,他的身体正在进行自我保护。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今天的文章里,我就要谈一谈肌肉的代偿。



文章导读

1、什么是肌肉的代偿

2、“两个补偿调节”理论

3、代偿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什么是肌肉的代偿?


Ⅰ 概念


代偿”的字面意思,就是替代和补偿。那么肌肉怎么进行“替代和补偿”呢?当我们为了维持某个姿势或为了完成某个动作,本应发挥作用的肌肉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而由其他肌肉代替它进行工作,补偿因其缺位而缺失的功能,这就是肌肉的代偿。



引起肌肉代偿的原因很多,比如:因疲劳、肌力弱、肌肉处于被抑制状态而利用其他肌群借力,也可能是由于神经损伤导致肌肉力量薄弱,等等。


 代偿是身体在进行自我保护


肌肉的代偿除了会表现为,像上述患者那样的脖子痛之后出现腰痛,也会表现为在某次急性腰扭伤后出现脖子痛。这都是在临床中真实发生过的病例。有些腰扭伤、拉伤的患者,如果拉伤问题没有得到正确处理,很快脖子也会痛,甚至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开始疼痛。


你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腰痛了,脖子也会痛?为什么脖子痛了,肩膀也会痛?简而言之,为什么一个区域的疼痛会连带着其他区域(可能还离得很远)也疼痛?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身体的自我保护作用,只是不幸的是,这却会引起新的疼痛。


让我们联系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个案例来解释一下。当患者因落枕出现脖子痛时,他就会有意抬高或降低肩膀位置了缓解脖子痛。但因肩膀长期处于僵硬的状态,自然就会引起肩部不适。


我们再以腰痛患者为例,当该患者的腰部发生急性损伤时,他的身体就会出现保护性痉挛,使肌肉处于一种代偿位置,因此整个人会呈现出一种右侧侧屈的体态。久而久之,他的左侧肩部就会出现疼痛。此外,我们还会发现,长时间腰椎右侧侧屈的患者,身体的许多功能活动都会出现障碍,这是因为胸椎和骨盆代替了部分腰椎活动,因此就导致整体疼痛的出现。


两个补偿调节”理论

Ⅰ 概念


我国的“软组织外科之父”宣蜇人在很早以前就提出过“两个补偿调节”理论(宣老提出的“补偿”和扬达理论中的“代偿”意义类似),这一理论有两个重要概念,即: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


▼对应补偿调节

例如:腰背的肌痉挛可以引起腹部肌肉的补偿调节。又如:一侧腰部的肌痉挛可以引起对侧腰部肌肉的补偿调节


系列补偿调节

如果原发部位的肌痉挛经过对应补偿调节仍不能保持正常功能和平衡,就会导致其上方和下方一系列肌肉进行补偿调节。例如:腰部疼痛、肌痉挛久治不愈,就会导致臀部或背肩部肌肉的系列补偿调节。


“两个补偿调节”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说明肌痉挛破坏了身体的动力平衡。身体为了在病理状态下保持平衡而进行调节,一组肌肉的痉挛必将引起对应肌肉发生与其相适应的变化,达到补偿原发部位肌痉挛引起功能障碍的作用。


 补偿调节常见的临床症状


无论身体出现对应补偿调节还是系列补偿调节,都会导致肌痉挛。肌肉因被过度牵引而产生的牵扯性刺激,又会在原发部位的对侧或其上、下方骨骼肌附着处继发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疼痛。



在临床上,常见的补偿调节的症状有:

1) 对应性:一侧腰痛日久可向对侧发展;

2) 向上或向下发病:单独腰痛日久可向下沿臀、髋、大腿根部、下肢发展,或向上沿肩、背、颈项、枕颈、头颅、上肢发展。出现在高位的疼痛日久可向低位蔓延;低位的疼痛日久可往高位攀附;

3)腰痛多于颈痛:由于腰部软组织的负重作用和活动度比颈项部大,因而临床上的原发性腰痛或腰骶痛的发病率要比原发性颈项痛或枕项痛高得多。


代偿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肌肉代偿不仅发生在肌肉骨骼系统,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非常大。扬达的关于肌肉失衡的评估与治疗体系中,我们了解到,当人体出现疼痛时,其实适应就已经开始了。根据扬达理论,当身体开始出现疼痛后,人体会经历两种适应:一种是水平适应,另一种的垂直适应。接下来,我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分别讲解。


Ⅰ 水平适应


所谓水平适应,只发生在肌肉骨骼系统中,只在肌肉骨骼水平上发生改变。当人体出现疼痛时,一些肌肉就会出现保护性痉挛,进而骨骼的位置出现变化,姿势开始七扭八歪,甚至发生旋转。对于出现水平适应症状的患者,我们一般建议遵照关节链或运动链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处理。


▼足跟痛的评估思路


来看一个足跟痛患者的案例。如果从软组织角度上来说,足跟痛的原因很可能是比目鱼肌损伤所导致的。但这么处理的话一般效果都不好,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根据扬达水平适应理论就能发现,该患者在走路的时候,表现出屈髋肌和伸膝肌力量的不足,因此他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不能达到要求,踝关节只能进行代偿产生更多力量,因而增加了踝关节的压力,最终导致足跟痛的发生。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在于,如果从运动链的角度思考足跟痛,那么就必须从处理髋关节和膝关节入手。


Ⅱ 垂直适应


垂直适应已经不是单纯停留在肌肉骨骼水平上了,而是上升到了神经中枢的层面。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的肌肉在被过度拉长和收缩时,会经历很多神经学方面的交互抑制、影响等等活动,这些活动会影响到小脑。小脑控制着肌肉张力、协调能力,一旦小脑出现问题,那么神经中枢结构势必也会出现问题。垂直适应一般会引起动作模式的改变,以及动作过程中肌肉启动顺序的改变。


▼垂直适应的处理方法


对于出现垂直适应症状的患者,除了对其进行一般的软组织处理外,还需要对其进行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就包括了从运动感知觉系统,到平衡能力,到动作控制等一系列的恢复,这些都需要进行不断的训练。在此要提醒大家一点,对患者进行的运动感知觉系统的训练应当优先于力量训练。


总结起来说,当我们的身体出现疼痛,实际就是它在告诉我们:要注意了!你的肌肉骨骼系统已经出现了问题。如果是发生了肌肉代偿,那么就可以从水平适应的角度去评估思考。如果面对的是久治不愈的慢性长期疼痛,可以考虑是垂直适应的问题,需要从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入手。希望在看完本文的时候,你已经对肌肉的代偿有了全面的理解。


把本文转发给你身边的朋友吧



让你的关心更专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