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由小肠及大肠共同组成,作为人体消化、吸收、排泄的重要器官,其健康稳态与人体营养状况、衰老速度、生存期限密切相关。为提高公众肠道健康意识,2005 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 将每年的5.29日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 炎症性肠病(IBD)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两种,在世界范围内,该病年患病率约为396/10万人,西方患病率高,我国作为该病的低发病、患病率地区,既往对于该病缺乏认识。然而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及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目前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出现由罕见病向常见病种转化的趋势,因而需要引起大众的关注。 疾病概念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20-30岁及40-60岁人群,主要累及直肠与乙状结肠,病灶连续;克罗恩病好发于15-35岁,是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灶更偏向于节段性、跳跃式分布。 疾病症状 肠内症状 1)腹痛:UC多位于左下腹及下腹部,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CD偏向右下腹及脐周疼痛; 2)腹泻:UC可每日排便10次以上,常有粘液脓血便; 3)腹部包块:克罗恩病多见; 4)其他非特异性症状: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全身症状 发热(多为低或中等度发热)、贫血、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皮肤口腔等部位溃疡、关节肿痛等。 疾病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慢性病程等可考虑该疾病存在,肠镜镜下表现、病灶分布及活检结果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注意炎症性肠病为排除性诊断,且治疗药物多可抑制人体免疫反应,存在扩大感染范围的风险,因此疾病确诊前需充分排除肝炎、结核、细菌性痢疾、HIV、肿瘤等疾病。 疾病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 SASP、5-ASA等,适用于轻中型患者。 2)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重度活动期或对于5-ASA疗效不佳的轻中型病人,急性期起效快,病情稳定后需规律缓慢减药,并配合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等。 3)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起效较慢,早期需配合激素缓解症状。根据病情程度,必要时可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定期随访血象等。 4)生物制剂: TNF-α单抗等,可用于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效差或不耐受的患者,但价格高昂。避免在无炎性反应的纤维化狭窄CD 、感染控制前及肿瘤等背景下使用。 5)其他治疗方法: 粪菌移植、肠内营养治疗、外科手术等。 缓解期健康管理 炎症性肠病目前病因未明,还没有能够彻底治愈 IBD 的药物,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延长缓解期、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诸如劳累、感染、妊娠、烟酒、刺激性饮食等常见生活应激事件均可诱使病情活动,加重病变。一方面因该病反复发作,病程冗长,对于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负担,另一方面病情的多变、病程的漫长给个性化治疗及随访增加难度。 为切实实行慢病管理,我科目前已建立网络“病友会”,并设立副主任级别医师带头的微信远程治疗小组,在降低疾病复发率方便已初见成效。 科室介绍 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消化内科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A类)、长宁区创新团队、长宁区“名科”、医院重中之重学科,是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临床综合科室。目前科室每周四下午开设炎症性肠病门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