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禅泰山的皇帝为什么只有“六个半”?怎么还有“半个”?

 太有度 2020-06-17

从秦始皇算起,中国古代的皇帝有408位之多,可是到泰山封禅的却只有六个半。是的,您没有看错,就是“六个半”。为什么数量如此之少?主要是因为封禅的条件苛刻。司马迁曾在他的《史记·封禅书》中给出了帝王封禅所必需的条件:第一,更朝换代国家统一;第二,必须有政绩;第三,必须有祥瑞出现。

那么,幸运地到泰山封禅的皇帝都是谁呢?为什么还有半个呢?

1. 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即帝位的第三年,巡行东方,亲自定礼制,依照“五德终始”理论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泰山封禅大典。封禅大典分两步进行,首先辟山修路,从泰山之阳登上山顶,“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是为封礼。从泰山之阴下山,“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天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是为禅礼。

2.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封禅。汉武帝效仿秦始皇,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登泰山,行登封礼。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改年号为“元封”,“封”自然是“封禅”的标志。此后,汉武帝21年间,八临泰山,五次封禅。是封禅泰山次数最多的皇帝。

3.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56)正月,光武帝下诏东封泰山。正月从雒阳(今洛阳)出发,二月至于泰山下。光武帝先在山下东南方焚柴祭天,接着乘御辇至山顶,设坛行封礼,瘗玉检文。下山又行禅于岱麓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封禅如仪之后,光武帝命于泰山刻立碑石,叙述了自己“至于岱宗,柴望秩山川”的封禅盛况,并夸耀其开创光复汉室、重现太平之功业。

4.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开始封禅泰山,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 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下,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封祀坛”;在山顶筑“登封坛”;在社首山筑“降禅坛”。次年正月高宗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封禅后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改元“乾封”。

5.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玄宗皇帝东封泰山,规模巨大,盛况空前。单仪仗队伍前的马队,就以每种颜色的马1000匹作为一个方队,交错排列,远远望去就像彩云绣锦。封禅后,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亲自撰写《纪泰山铭》,洋洋千言,刻在山顶大观峰,这就是泰山顶的唐摩崖碑。

6.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封禅加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扩建岱庙,建嘉宁殿、天宁殿,摩崖镌刻等,规模颇大。但滑稽的是打了胜仗,却鉴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使封禅变得毫无意义的欺骗和自我欺骗。

宋真宗之后,帝王临泰只祭不封。故而,宋真宗成了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皇帝。

封禅泰山“六个”皇帝之外的“半个”皇帝又是谁呢?

这就要说到唐高宗封禅了。唐高宗封禅有一个创新的地方,祭地时,皇帝首献后,由武则天亚献,越国太妃燕氏终献。武则天此举提高了声望,争取到了男性公卿拥有的特权。因此,武则天可以算封禅泰山的“半个”皇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