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一个真实的玄奘法师,国人不该忘记的“民族脊梁”

 红翡綠翠 2018-06-02



       唐太宗盛赞他为'法门之领袖'、'只千古而无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名人录》里,只有两位中国人,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他。梁启超誉他为“千古之一人”。鲁迅称他为“中华民族脊梁”。他,就是玄奘法师。

1玄奘5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父亲去世,13岁出家,在国内历经7年的游学,被誉为佛门的“千里之驹”。


       公元600年,隋帝国创建20年,在都城长安于东的洛阳附近,玄奘出生。玄奘俗姓陈,《大唐三藏法师传》记载,陈氏家族曾经显赫一时,是朝廷的高级官员。父亲陈慧,尽管只是隋帝国的一个普通县令,但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在这样的名门世家,幼年的玄奘,接受了良好的的儒学熏陶。

       然而,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玄奘5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辞官隐居的父亲去世。显贵一时的陈家遭遇巨大的变故。父亲去世之后,玄奘跟随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从此踏入佛门。公元612年,隋帝国选拔僧人,13岁的玄奘以非同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最终被破格剃度。由于良好的儒学根底,仅仅几年时间,他的才华就传遍了整个洛阳。

        公元618年,隋帝国灭亡,大唐初建。玄奘开始了长达7年的游学生涯,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研究各种佛教典籍,访问了几乎所有的高僧大德。好学的玄奘声名鹊起,被誉为佛门的“千里之驹”。虽然如此,玄奘的内心却是充满了迷惑,因为在当时的年代,来自印度的佛经并不齐全,再加上翻译的曲解,对佛法的误读司空见惯,佛教领域教派众多,相互争执不下,很多疑问得不到解答。

       公元625年,玄奘结束游学生涯。一个偶然的机会,玄奘在长安碰到了一个来自印度的高僧叫波颇,他正在长安讲经说法,玄奘从波颇身上迅速体悟到印度佛学的智慧,感受到佛学发源地的魅力。波颇告诉玄奘,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烂陀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是当世的佛学大师。玄奘决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发源地寻求佛法的真谛。


2玄奘27岁违法西行,一路被朝廷追捕通缉,“偷渡”过程中险遭徒弟杀害,独自过沙漠迷失方向... ...


       公元626年,玄奘召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西行。然而,朝廷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禁止出境。当时,大唐立国不久,帝国的安全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西行计划被官方否决后,结伴同行的人都退缩了,但是玄奘没有放弃。他一边学习古印度文,一边等待着离开长安的机会。

       公元627年的秋天,机会终于降临,为了应付霜灾造成的饥荒,官方允许长安的百姓外出。就这样,玄奘离开了长安。让他没想到的是,出发第一站兰州,他就被告发了,成了通缉犯,他只能冒着生命危险,隐姓埋名,昼伏夜行。坎坎坷坷,一路经兰州到瓜州,到玉门关。


       助玄奘偷渡出关的是一位常年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胡人商人石磐陀,他是玄奘西行途中的第一位徒弟,他主动提出帮助玄奘偷渡出境。可是偷渡刚刚开始,石磐陀就动摇了,大唐严厉的律法让他害怕受牵连。石盘陀想杀玄奘灭口,在玄奘发誓绝不出卖之后,石盘陀才离开。


       从瓜州往西横亘着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戈壁,玄奘必须独自穿越这片死亡之地。进入沙漠之后,玄奘彻底摆脱了官方的追捕,但险恶的环境更为可怕。行走了数里后,玄奘发现自己迷路了。 


       《三藏法师传》记载,迷路之后的玄奘非常急躁,慌乱之下打翻了皮囊。“西行刚刚开始,救命之水就荡然无存”,绝望中的他走上了回头路。然而,就在玄奘走出了十多里之后,他停下了脚步,他决定继续西行:“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奇迹就在这时候降临了。陪伴他西行的枣红马突然发现了水源。这匹识途的老马最终拯救了玄奘的生命... ...


3与西域第一大国高昌国的国王结拜兄弟,玄奘以绝食抗拒国王挽留的厚意,最终,国王以举国之力助玄奘西行。


       刚刚从沙漠九死一生的玄奘,打算沿北道西行,然而高昌的国书打乱了他的计划。 高昌在伊吾以西,是西域的第一大国,高昌王命令伊吾人必须将大唐僧人送达高昌。


       崇尚佛法的高昌王麴文泰对玄奘法师崇高的僧格和高深的佛学造诣非常敬仰,他以最高礼遇盛情接待了玄奘。高昌国王开口,只要玄奘留在高昌,全国国民以神明待之,侍奉终生。然而玄奘不为所动,谢绝了他的厚意,甚至在无可奈何之下以绝食的态度抗拒。

       玄奘的修养和舍身求法的决心深深地打动了高昌王, 一个国王一个僧人,两人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高昌王表示,尽最大的力量支持玄奘西行,玄奘也答应,从印度求法归来,在高昌讲经三年, 在丝绸之路探险史上这是最为传奇的一页。


高昌故城大经堂(玄奘法师讲经处)


       公元627年的冬天,玄奘和高昌王洒泪而别。《三藏法师传》记载,高昌王为玄奘提供了足够20年的路费,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队伍随行,不仅如此,他还为沿途24位国王准备了厚礼,叮嘱他们关照玄奘,高昌王在用举国之力帮助玄奘西行。 


4在西域遭遇强盗,舍金钱留性命;过雪山,一半人马丧命;在原始森林,险遭杀害... ...一路凶险不断,历经4年,玄奘终达目的地。


      从高昌国走出后,路上的危险一个一个等着玄奘和他的队伍,先是遭遇强盗,高昌王的金钱换得一路人马的平安。接着就是可怕的凌山天险,也就是冰川雪崩,30多人的队伍,将近一半葬身在凌山。


       公元628年的春天,玄奘翻过雪山走出了西域,从此进入中亚。根据史料记载,从西域穿越帕米尔高原,有不止一个山口,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这些山口是最为险要的地段,很多人死在那里。


       公元629年的秋天,在今天印度旁遮普帮的原始深林里,玄奘遇到了强盗。《三藏法师传》记载了这次危险的劫难,强盗大约有50多人,企图在一个废弃的池塘里把他们赶尽杀绝,他的徒弟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水洞,才侥幸逃脱。


       在公元631年的秋天,经过整整4年的跋涉之后,玄奘终于抵达西行的目的地——那烂陀。


55年那烂陀学习,3年印度游学。玄奘在异国的土地上,被奉为“先知”。


       那烂陀寺是当时佛教的最高学府,戒贤论师是寺里地位最崇高的导师。在那烂陀寺,玄奘受到了极其崇高的礼遇,被列为寺院十大德之一。玄奘在那烂陀学习了整整5年,其后的3年时间里,他走遍了整个印度去求法巡礼,遍访那烂陀寺以外的学府和高僧。玄奘在学业上的成就引起了印度各国的注目。

       公元640年的春天,一场不期而至的辩经让他想回国的计划搁浅。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曲女城辩论大会。

那烂陀遗址

       在当时,统一了五天竺的盟主戒日王,他信仰大乘佛法,是那烂陀寺的护法。在拜读了玄奘《制恶见论》后,戒日王万分折服,极为推崇,便在首都曲女城举行无遮辩论大会,五天竺18国的国王均列席会上,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7000千人到场参加。戒日王礼请玄奘作为大会论主,弘扬大乘法义。这场法会的影响遍及全天竺。

       这场法会取得了空前的胜利。玄奘自此得号“大乘天”“解脱天”。戒日王益增崇重,18国国王并于会后归依为弟子。玄奘的声名达到辉煌的鼎盛,传遍了全印度。

      在异国的土地上,玄奘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众供为圣物。从看到印度河算起,玄奘在印度停留了整整14个年头,14年的时间,一个中国人在异国的土地上,取得如此成就,堪称空前绝后。


       戒日王一再挽留玄奘在印度弘法,有的国王甚至要为法师供养100座寺院。在玄奘的强烈要求下,戒日王等无奈,只好送他回国。公元641年的春末夏初,玄奘离开印度,踏上了归国之路。


玄奘法师西行之路

619年西行结束,46岁的玄奘返回大唐。他从印度带回了大量典籍和佛教圣物,完成了稀世奇书《大唐西域记》,翻译佛经47部,1335卷。


       公元645年,玄奘终于回到了都城长安,他归国的消息早已传遍了长安城,闻讯而来的百姓阻塞了道路。大唐宰相亲自主持,长安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玄奘从印度带回了大量典籍和佛教圣物,其中包括657部佛经,150粒佛舍利,7尊珍贵的佛像。


       19年西行结束,而玄奘已届中年。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开始了庞大的佛经翻译计划。同时,皇帝希望他写一本书,将他西行的见闻记录下来。玄奘一边进行译经工作,一边口述西行的历程,让他的弟子辩机在一旁记录。


       最终在公元646年的7月,一部被今天的学者公认的稀世奇书《大唐西域记》12卷本成书。里面详细记录了玄奘西行19年历程,138个国家(110个亲身经历、28个没有到达但有传闻的国家), 从历史到地理,从都城大小到风俗礼仪,内容及其细密详实。唐太宗捧卷细读,如获至宝,大大嘉奖玄奘为历史作出的贡献。

玄奘大师所著《大唐西域记》


       在玉华宫,唐太宗亲自为玄奘翻译的经书作序,高度评价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壮举,也充分肯定了玄奘的佛经翻译事业。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至此一生,不枉辛苦。


       接下来,玄奘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佛经翻译上。根据史料记载,玄奘每天的睡眠时间不会超过4个小时。《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性情淡雅,不喜交友,进入翻译现场之后,如果没有朝廷的命令,从不中途离开,为了他挚爱的佛学事业,玄奘呕心沥血。

       公元664年2月5日夜晚,玄奘安详地离开人世。唐高宗哀伤不已,反复说:“朕失国宝矣!”史料记载,从皇室到百姓,从佛门到俗世,长安附近五百里内送葬者100多万人。 



南红吊坠《玄奘》,重18克,尺寸40x26.6x13.2mm

7结束语:致敬玄奘法师!


      回顾玄奘法师的一生:10岁踏入佛门,13岁正式剃度,27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19年孜孜不倦的学习,110个国家,独行5万里。46岁归国译经,19年呕心沥血的翻译,65岁圆寂。

       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不仅翻译了规模庞大的经书,而且创立了著名的法相宗。玄奘圆寂之后,法相宗分别由窥基和圆测发扬光大,其中窥基是西域于阗国王室的后裔,而圆侧是朝鲜半岛新罗国王的孙子,今天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法相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流派。

       其实玄奘的影响远远超出宗教之外,公元7世纪初期,他以坚定的意志和智慧征服了丝绸之路,玄奘是古代世界首屈一指的旅行者,现代探险家的先驱,是古代世界两大文明之间最成功的使者。

       他在印度学习佛法,也在印度成为佛学大师,没有他的著作,印度人几乎无法重建自己的古代历史。今天,玄奘的故事被写进了印度学生的教材,凡是读过书的印度人,很少有人不知道玄奘的名字。公元2007年2月,在中印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玄奘纪念堂在印度那烂陀附近落成。玄奘已经成为亚洲两国大国之间友好的化身,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玄奘是空前绝后的,他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玄奘留给中华民族的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鲁迅先生这样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

       玄奘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这就是玄奘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本文根据纪录片《玄奘之路》编辑整理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