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转地理 | 高考地理核心知识点汇总,帮你高效回归课本!

 不考上戏不改网 2018-06-02

临考前一定要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构建知识体系,纲举目张,便于调动运用。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规律等。复习时,要立足基础和主干内容,弄清、弄透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进而将着眼点放在其迁移运用上,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知识只有通过理解、总结,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武器”。        


一、把握高频考点


某些考点因其独特的学科地位而成为高频考点。抓住高频考点,既可避免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又能提纲挈领,抓住主干,突出重点,更便于综合思维。以全国卷为例,综合考查区域是历年的重点和热点,且分值较高,应引起考生的重视。试题往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这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与地理学科的特性——综合性、区域性密切相关。另外,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也是高频考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重、略偏向人文地理是高考的基本趋势。下面以“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这一高频考点为例,归纳其知识体系及考查角度。           

1.农业

(1)知识体系

(2)考查角度

①考查大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林业——山地与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海洋;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②考查局部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2.工业

(1)知识体系

(2)考查角度

①考查区位分析:自然因素——是否有建工厂所需的良好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要考虑理想的区位条件和现实区位条件(是否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环境因素——根据不同工业的污染特点,尽量减少对城区或居民区的污染。


②考查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角度:为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工业布局要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与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

环境效益角度:要考虑主导风向、水源、地形的影响,以及与城市的距离。


③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原料、燃料、劳动力数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技术、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加强;交通运输在发达国家工业区位中不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度越来越重要。

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

主演:水田山葵 / 大原惠美 / 嘉数由美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3.交通运输

(1)知识体系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交通点

线:商业→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城市外围环路边缘

工业→工业集聚或扩散

聚落→分布、形态


(2)考查角度

①考查宏观选线:交通线的建设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自然因素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


②考查微观选线: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原则;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地连接一些节点(如居民点、铁路车站等)。



二、对高频考点进行微专题建构


对于高频考点,应以微专题的形式进行精细梳理,这既是“深度学习”的要求,也是应对高考的“法宝”。以“区域特征”为例,可归纳如下图:


三、重视热点地区的知识拓展


生态脆弱地区是高考的“常客”,对此要多加关注。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地区”主要有我国西部地区(2017年全国卷Ⅱ9—11题贺兰山东麓、2016年全国卷Ⅰ10—11题“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第36题“广西横县茉莉花茶”;2016年全国卷Ⅲ第37题“我国瓜州县风电建设”)、环渤海地区(2016年全国卷Ⅰ7—9题“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2015年全国卷Ⅰ7—9题“渤海海冰”,10—11题“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世界其他内陆或生态脆弱地区(2017年全国卷Ⅱ6—8题尼罗河泛滥区)。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对热点地区进行知识拓展、总结,才能适应高考的“深度”考查。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可构建如下思维导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