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怀元谈太极拳“入化”阶段的修炼

 太极拳男科健康 2018-06-03


朱怀元谈太极拳“入化”阶段的修

     第七步,入化

凡练太极拳者,最后全应达到入化的阶段。否则就不能得到太极拳的奥妙。要把上面六步分阶段练习精通以后,再溶合在一起,才能随机应变,圆活运用,得心应手,轻灵变无穷,这才叫做“入化”,以上六步本来是一体,为什么又把它分出阶段来练呢?这是为了学通学精,必须有长时间的锻炼和研究过程,才能得到其中的奥妙。要达到入化,还必须搞清楚以下几个练入化境的相互关系:还必须搞清楚以下几个练入化境的相互关系:

   1.外与内的关系

   外是指外形是拳架,练习拳架是动的开始,是有形的,姿势是应敌的招法,拳架是运动的路线,练拳架必须明确练的方向和目的。运动拳架是知己之功,它是为内功服务的,是受内功的领导和支配的。

  内是指内功,也就是太极劲,是神意气的化合,是无形的,是应敌的术法。神意气运动贯穿到外形,即拳谱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就是运动拳架的根源,有了根源还必须有外型来配合运用姿式,指出方向,开出线路,内功才能得到通畅和开展。

    以上所说是内功与外形的关系,要练到内外相合,招术相合,把内与外招与术溶化在一起。 

    2.开与合的关系

   每个姿式的一动,必须带有开或合之意,开是内气先开,合是內气先合,外形是受内气的领导,而变换姿式,所以每个姿式的开合都有充分的内气供给姿式,这种练法是正确的,但还要进一步懂得,姿式的开合是有形的,内气的开合是无形的,要把外形和内气溶合在一起,听从意的指挥,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达到开合听自由的目的。精通了外与内的关系,开与合的关系以后,在运动拳架时,要把姿式由大化小,小大由之,做到轻灵变换,动静自如,在应付对手时,做到如影随形,得心应手,如拳谱中所讲的动中求静,静尤动的道理,把动静开合含于内,是有形的动化为无形的动,这是外形的,内气随外形的运动的开合而运动着,最后把外形与内气化合规一,溶合在一起,由有形化於无形,达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境界,心性才能得动中的静,静中的动的自然地步,筋骨得到了锻炼,血脉就得到了周流,意气得到了舒展,呼吸得到了通畅,体内的新陈代谢得到了加强,这就是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诗曰

入化本是集中意   无形无象莫猜疑

掤捋挤按皆非似   真得化境万归一

练入化境是其难   投门寻路找真传

真传易找功难练   一朝得道不费难

练拳一定要有门   用时必须要有路

入门引路需口授   得来全不费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