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语句型总结

 秋叶别馆 2018-06-03

句型总结

第一编  句型总论

第一章  句型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一、句型的概念

在符合前述通用语法的前提下,针对某类表达内容提出句子的范式,供人们套用。它可以是自然产生,也可以人为强制规定

二、句型的特点

1   必须符合通用语法,或通过一些公认的合法变通手段——即通常说的习惯。违背任一条都是一个错误句型。

2   每个句型针对某类表达内容,一般不适合其它表达内容,有很强的对应性。

3   一个固定的句型,它的语法构成要素也相对固定,便于分析和理解,这也是句型存在的意义。

4   一个内容通常有许多表达方式,句型只是提出一个范式,对于句型以外的表达,是高级文字表达,名作家书中经常出现,一般人只看不用。

5   句型是习惯,不是法律,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初学者通过全域句型可以快速掌握该内容的表达形式,但文字高手则完全可以脱离句型,改变现有句型,增加新的句型。

三、句型的分类

句型分全域句型、群体句型和个人句型。

1   全域句型是指所有学英语的人认可的句型,也是英语教科书句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后面主要讲这部分内容中非英语专业级别的基础内容。

2   群体句型是指在一个群体内公用的句型,群体句型要独立存在,必然对全域句型有些变化,甚至根据需要增加一些特有句型,否则不存在群体句型。

3   个人句型是个人自己创造的并不为他人所用,它同样也以不遵守全域句型、群体句型且有可能增加新句型为前提,只不过名作家的个人句型有可能被争相模仿,上升为群体和全域,事实上许多全域句型是这么来的;而普通人的个人句型永远只是你自己用,虽然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事实上,对个人来讲,对不同内容,它是可以任意选择对全域、群体句型是遵守还是不遵守,这样多个表达内容形成一个系列,这个系列是三种句型的组合,这个组合其实就代表了各人的风格。

四、句型的作用

1   对阅读来说,由于要素固定化,分析和理解比较容易。

2   对写作而言,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模板,便于快速上手。

五、句型的限制与发展

1   全域句型的限制

教材介绍了许多种全域句型,并给出了范式,但语言本身的复杂性是没有范式可言的,且不说句型种类未必包含所有的表达内容,即使一个具体句型,范式所表达的深度也是受限制,有些表达无法体现。所以记住,全域句型只是初学者打基础用的,最好把它当作一个过渡性的东西,真正进入高级领域,必须抛开它。

2   句型的发展

前面说过,全域句型是为初学者学习提供的一种基础模板,它通过通用语法和合理的变通规律,实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内容表达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表达的深入,全域句型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产生群体句型和个人句型,这两种句型可与全域句型完全不同,即全新打造自己的句型,那么必须掌握形成句型的方法。无论什么句型,都无法包容所有表达内容,因此要形成动态的句型理念,随表达内容的变化而随时改变句型,将固定化句型转变为可替换句型。群体句型和个人句型的表达要素可以任意,但含义必须准确,这是所有表达的终级要求。

   

第二章  句型的核心和出发点——陈述句

纵观所有全域句型,都离不开与陈述句的联系,或以其为出发点导出,或围绕其进行。因此,陈述句是所有全域句型的基础,其它句型是一定基础上加一定变通规则形成的。只有讨论好了陈述句,以后只要分析变通规则即可。

一、陈述句的含义

所谓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件事实或陈述一个观点,重在陈述。陈述事实要客观,不能有任何褒贬,陈述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一般陈述句没有感情色彩。

这里陈述句概念与教材中不同,它只是提出了一个陈述,本身没有肯定与否定概念,相当于设定了一个命题,但没有说明真假,肯定与否定是对命题真假的判断。

二、陈述句的内部结构

作为一个陈述句或者一个命题,基本上通过丰富词汇的应用,表达可以是包罗万象的,包括可以直接表达一个判定句(将其作为命题,一般是从句)。但无论如何,它们共同的一点,都只是选取了相应含义的词和词组,没有判断词。只是词意不同,处理方式没有任何不同。陈述中出现的带不字含义的单词,则只是表示“非”意义的单词,不能认为是我们严格的否定概念。换句话说,只有是非概念。甚至也用动词表示确信,我确信你能行,变成了客观,自己品味一下。但命题中不能出现疑问形式,这是由陈述的确定性所决定。。

三、陈述句的三大子句型

1   性质句

主干结构为“名词+系动词+形容词”构成主系表结构。名词是主语,系动词承担语法功能,形容词作为状语修饰对象。

2   过程句

主干结构为“名词+实义动词+(名词)”,构成主谓宾结构。名词是主语和宾语,动词既承担语法成分,也接受状语修饰。

3   同位句

主干结构为“名词+系动词+名词”,构成同位语结构。名词是主语和宾语,系动词相当于实义动词。

4   三个子句型的融合

实际上,这里系动词不是没有意义的助动词,而是具有特定意义的一类实义动词,这里提一下,被动语态的be是真正的助动词。因此,严格说,虽然都属于过程句一个句型,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使得我们有必要将它们分别讨论。

1   一般的实义动词甚至具有“做”含义的do本身都不可避免要再加一个助动词do来实现句型变化。但系动词虽然在这里是实义动词,如果需要,它会自行上升为具有助动词的语法功能,同样还是be,此be非彼be,此时的be已经是助动词了。这有点象双动词,效果相同,但原因不同。换句话说,它们的助动词不同,因此完全有必要分开。

2   至于同为采用系动词的同位句和性质句,它们的一个最大区别是系动词的词性,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形容词。前者可以带宾语的定语从句,后者不能。对于状语,修饰对象也不同,同位句状语修饰对象是系动词,而性质句状语修饰对象是形容词,所以是有一定差距的。

第三章  句型的灵魂——助动词

详见另一篇文章《助动词-句型的灵魂》

第四章  陈述句的时态

详见另一篇文章《英语时态新解》

第五章  陈述句的具体句型

    这个是习惯用法层面的。我曾经说过,句型只是为初学者便于快速掌握而设立,是个过渡性知识,理论上,陈述句能够表达除疑问句以外的所有内容,虽然表达效果可能不如专门句型。因此,句型必然千变万化,绝不是书上总结的少量句型可以包容的。因此,我们的基础也就不再建立在这种狭窄的句型上了。以后的变化对任意陈述句都适用。我们提供的是转换规则。

第六章  后续句型构建规则

一、基本规则

1   句型中所有与动词有关的变换都需要通过助动词进行。包括全句操作及单独对动词操作。注意虽然所有助动词都没有意义,但其存在同形的实义动词,如do的实义为做,have的实义为有,be的含义为是。当这些词出现时,必须分清它是助动词还是实义动词。

2   对全句操作,有时需要采用倒装手段,倒装可以是主谓倒装,也可能是谓宾倒装;对于局部操作,需设立句型标志词。每个句型至少设立两个标志词,分别对应静态和动态。两个标志词分属于不同词性,需要与修饰对象满足正确修饰关系。各句型对标志词位置有特定的严格要求。

3   下列每个句型都是陈述句某个单一方面变换形成的,但有时需要同时变换几个要素,如否定句和疑问句的叠加,这时要考虑变换的顺序,一般先变否定再变换疑问。

二、后续句型与陈述句的关系

1   形式关系:所有后续句型都是由陈述句经过一定的规则转化而来,这是推导过程。转化后,各句型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自身规律直接使用。

2   意义关系:我们说,所有的表达原则上都可以用陈述句,后续句型只是为了实现不同的表达效果。即每种后续句型的表达内容在陈述句中都能找到对应,这两者表达效果不同,因此不能直接句型转换,我们会分析它们的表达区别。

第二编  围绕陈述句,根据动词形式实现转换的句型

第一章  被动句

一、被动句的含义

以被动语态表示的描述动作或事件承受者的影响和感受。这个含义分两个层面:一是句子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动作或事件承受者的影响和感受,事件的施行者并不重要。二是必须用被动语态表示。为什么要明确这点呢,因为陈述句中通过使役动词也可以表达相关内容,但不能叫被动句。

二、被动语态的概念

在陈述句中,都是以动作发出者或事件发起人、控制人为主语,作为修饰动词的副词主要描述动作或事件的程度、状态,通过使役动词。而被动语态,顾名思义,指以动作承受者及事件影响人为主语,副词强调对承受者的影响以及承受者的感受等。相当于对同一个事件的不同角度的描述,其语言效果是非常不同的。品味一下“他打伤了我”和“我被他打伤了”的不同语言效果。这也是需要单独划分的原因,由于原宾语变为主语,打破原有正常语序,必定存在一些变换。

三、被动语态的标准表现形式

被动语态实际上由四部分构成

1   动作的承受者作为主语。其相关的定语随带着提前。

2   副词不是修饰动词的状态,而是强调对承受者的影响以及感受,是主语补足语。

3   动词形式需要发生变化,以与陈述句相区别,被动语态采用固定的动词形态帮助识别确认主语是承受者

4   动作的发出者可省略,也可通过by短语引出,by短语视为对动作的说明,勉强划入谓语补足语。

四、被动语态动词标准形式是be+过去分词。

为什么是这样呢?首先说过去分词,由于被动语态主要强调对承受者的影响以及承受者的感受等,而这些只能在完成态下进行,而完成态恰恰是过去分词。再说be,前面说过,过去分词前面配have构成时态,be与进行态搭配也构成时态,但此处be与完成态配合没有产生重叠,就用来表示被动语态。

几个注意点

1  be助动词简直是万能助动词,我们知道它还是系动词,要区分是系动词还是助动词,一般后跟形容词和名词的是系动词,后跟动词的是助动词。

实际使用中,一些非正式场合。用get代替be。此部分属于民间自发使用,我们无需掌握,只要看到在脑中替换成be就行了。不过要记住get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式。

3  become  做助动词,表示承受者由于动作或事件造成某种状态的改变。

4  come  做助动词  Come to be 形式。以上两种均表示过程的渐变。

标准形式可以加情态动词。关于情态动词前面已经讨论过。就是变为标志作用的be,不考虑数的变化,情态动词承担“时”的功能。实义动词保持不变。

6  By 引出施事者,可以是生命也可以是非生命,根据需要,可以有可以没有,无论如何,施事者都是不重要的。对于由主动语态转化而来的,一般都要有。

  被动语态的时态

时态均体现在助动词上,即把be原型作为一个动词,考虑其各种时态形式,自行推导。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永远不变。充分体会助动词作用。

六、主动句和被动句的选择(这里的主动句就是陈述句)

我们不希望用句型转换来形容它,因为它们不等价。我们只研究表达一个内容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语态。

1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关系

主动句和被动句是对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所形成的句型,理论上,两者目的不同,应该各有各的表达方式,但确有一部分内容,两者都可以表示,但表达效果有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被动句作为独立体,而不是主动句的附属品。

2   副词所起的作用

    一个事件由施事者、事件、承受者三部分组成,副词是修饰动词,是描述事件的状态,它也分三种:一是与施事者有关的,二是只与事件有关的,三是与承受者有关的。正是这三种不同形式构成了不同语态及其转化。

3   只能用主动句的情形

   无动作或事件承受者。

   主语所表达内容非常重要。

   副词部分与施事者有关。如他非常痛苦地望着它,这里的痛苦与主语他联系紧密。无法转换为被动语态。

4   通常用被动句的形式

   首先排除上述三种情形。

  承受者作为叙述主体。

  副词部分与承受者有关。重点叙述其感受、造成的结果,其状态的改变。

5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互换且意义不变的情形

   首先排除上述三种情形。

   状语部分只与事件本身有关,或干脆任何副词都没有,与施事者和承受者没有密切关联,如表示程度的,我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转化为被动句则为他被我狠狠打了一顿。完全没有问题。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虽然是意义完全相同,且如果通过by引出施事者,两者可以相互转换。但毕竟主语地位高于一切,在实际交流中一定体现了侧重,因而严格讲也是不通用的。即从语法现象看都是对的,但在某个具体的语境只能有一个正确。

七、主动句转换为被动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宾语换主语时,如果是人称代词,需进行主格、宾格转换;其它名词,一般都是定冠词the

2   谓语动词不一定是一个单词,可能是一个词组,一般原宾语和主语之间的部分全部照抄,即包括动词及所有副词、介词短语,即使最后一个是介词。

3   如果想用by引出原主语,则一般放在句尾。

4   动词如果是一般式,需与新的主语分析主谓一致。可能要加s或去s

八、几种特殊的情形

1   使役动词

主动语态一般不能表达承受者相关状态,但加入使役动词即可在保留主动语态的前提下,表达承受者状态。使役动词有:letmakehave

使役动词的主动语态可以转换为被动语态,在使役动词后加to。此种形式虽然也反映承受者的变化,但更强调被迫。

2   感觉动词

See  hear  watch  feel  notice,规则与使役动词相同。

3   双宾语

必然有物的传递,一般间接宾语是承受者。如果把间接宾语变为主语,则直接宾语不变;而如果将直接宾语物作为主语,则必须在间接宾语前加tofor,具体用哪个,查看介词部分,根据动词词意决定。

4   被动句同样适用于从句。

第二章  虚拟句

一、虚拟句的含义

与被动句类似,虚拟句是以虚拟语气表示的表达虚拟事件的句型。这个含义也分两个层面:一是句子的内容主要是描述虚拟意义。二是必须用虚拟语气进行表达。这里我们把虚拟意义和虚拟语气概念分开,虚拟意义表示表达内容,虚拟语气表示构成虚拟句的构成规则。陈述句同样能够表达虚拟意义,但只有通过虚拟语气的这种变化,才真正具有特有的表达效果。

二、虚拟意义的确切含义

1   “虚拟”这个词的百科解释

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凭想象编造的事物,由高科技术实现的仿实物或伪实物的技术。最后一条对语言分析无用,我们分析前两条。

2           虚拟的实质含义

我们前面说过,陈述句就是一个命题。命题就有真假之分,根据逻辑概念,完全符合事实的命题为真命题,而不符合事实的命题为假命题。语言表达中,经常需要表达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陈述,这些就是虚拟意义表达。虚拟意义不是看它是否有类似假设的含义,而是看整个句子是否真实,必须从真假命题的角度加以区别。这里假命题的含义有所扩大,即包括不符合及未确定的不一定符合,总之,不能确认命题为真,即为虚拟。

3   虚拟的级别

  不符合,已经判定为假命题,不可能成立。

  不一定符合,未确定真假性,可能成立,可能不成立

4   虚拟的表现形式

  从主观看,是人们想象的产物,不一定实现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如愿望。

  从客观看,某个陈述不一定符合事实。

三、虚拟句的作用

1   虚拟句是使用虚拟语气的句型,而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它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陈述句中,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意愿.请求,设想,等未能或不可能实现的事实

  虚拟句中,表达一定不符合的假命题,说话人看来实现可能性很小甚至不可能的情况

四、虚拟语气标准形式

    虚拟助动词通过标志作用,形成虚拟语气,虚拟助动词不承担语法功能,时态等功能仍需用实义动词承担。但虚拟助动词接受其它句型标志词功能。如加否定词。

五、虚拟助动词  were  should(would)

1   were用于同位句和性质句,直接代替系动词

2   should  用于过程句,作为标志词加在实义动词之前。

六、虚拟语气时态

关于此点所有书上讲的都不甚合理,尤其是should be 翻译成“应该是”太可笑,这种形式根本不存在,因为后面一定跟的是现在分词doing,有些书把它们一起写出,实际上表示进行时态。下面讲解合理的解释

虚拟句的时态非常简单,对一个句子而言,仍然与陈述句基本相同,即所有规则不变。时态中有两个助动词“have”和“be”,“时”一定是过去,在时态中have一般用过去式hadbe已经用were 表示过去,总之无需另行分析,而“态”的部分只要注意助动词的一个特殊变化即可。在性质句和同位句中,were作为标志词表示,而当它们用于构成时态时,也充当一般态功能,而完成态和进行态则只能以原形be的变化,即have beenwere being进行态。另外,当存在should时,表达“时”的功能属于should,两个助动词变得只具有标志作用,即behave,标志作用不能有任何变化。

七、几个说明

1   虚拟语气一定要与情态动词分清。

2   虚拟语气以一个单句为依托,既可以在主句中,也可以在从句中。在主句中,可用should,也可用would;当可能出现两个should时,必须在主句中使用would

3   虚拟句的含义是不符合,是对整句而言的,对简单句而言,就是与事实相反。对主从复句,单个句子是与事实相反,整体则是不符合。

第三编  围绕陈述句而产生,并通过判断词而变化的句型

第一章  肯定判断句

一、肯定与否定关系的重新界定

在现有的所有教材中,肯定与否定的描述是按照是与非的标准,即没有否定的就是肯定,但如果考虑命题逻辑,则一个句子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对命题真假的判断,而两者表达的意义一个客观一个主观,相差较大,按统一标准处理一定会混乱,所以必须加以区分,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肯定否定的本意是对一个命题的判定,判定是人的行为,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也就是说,肯定否定关系只存在于判定句中。需要做以下几个工作:

1   把所有没有判断的句子从肯定和否定形式中删除。

2   将所有判定句围绕其命题进行全新分析,建立新体系。

3   判定句的标志是以命题为中心,以一定的添加规则添加固定的判定词。

4   由于判断都是主观的,而主观较多用形容词表示。因此特别留心句中的形容词。

二、肯定句的含义

表示作者判断陈述句命题成立的句子。

三、肯定的范围

根据命题规则,只有全部成立,命题为真,因此其肯定范围只能是全句。对复合句而言,只能对主句。

四、肯定的焦点

    即命题真正的中心。主要是形容词和表示主观的词语。

五、程度

1   在主句中没有判断词的陈述句视为一般肯定句,也称假设正确。即未经过确认的肯定。

2   加强肯定句。经过确认的肯定,用肯定词 must be。注意be一定是原型,因为must的实义是情态动词。

六、must be添加规则

1   这里must虽然仍是“一定”的意思,但不要把它看作情态动词,就把它看做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词。

2   一般添加规则是must be 在动词前,当性质句中,取代原来be系动词(注意原来系动词不是原型),在双动词和助动词情况下,must一般放入第一个动词前,be放入第一个动词后。

七、与陈述句的意义关系

陈述句与肯定句有些句子看起来完全相同,但要注意,它们是有区别的,区别的原则是主观和客观。下面举例说明

1   “这个东西很好吃”, “我认为这个东西很好吃”。显然,第1句是肯定句,第2句是陈述句。

2   “我今天买了一件衣服”,“我看到她买了一件衣服”,两者都是陈述句。

3   “我很累”,“看起来你很累”。两者都是判断句。

4    “我是经理”,“你看起来是经理”,“他说你是经理”。句1和句3是陈述句,句2是判断句

第二章  否定判断句

一、否定句的含义

这里的否定句特指对命题进行否定。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将其以看作以陈述句为基础。通过否定某个成分,使整个句子的肯定意义失效,从而达到否定整个句子的功效。

二、否定句的形式

采用在陈述句基础上加否定标志词的方法,一般在否定对象前加nonot。二者用法区别如下:

  not 只能是副词,所以按照词性修饰规则,只能否定动词、形容词、副词所在的成分。

  not  any  可以否定名词型成分

  no  也可以作副词,表示强烈,决不

  no  作名词,表示“否定”这个含义

  no  作形容词,否定名词所在成分。

  no  作独立结构,一般用在答句,后面会讲。

  any 代表一类特殊的形容词,在此作为名词和词的桥梁。还有一些,anyoneanybodyanythinganywhere

三、否定的范围类别

1   全句否定——通过固定语法实现整体否定,中心是谓语动词,此种否定主要体现原陈述句不成立,至于哪个不满足,不重要。为与局部否定相区别,采用固定的语法规则,即借助助动词的方法。

2   局部否定——通过否定某一个要素使原陈述命题不成立,否定要素比较清晰,根据否定对象决定否定词的范围。不借助助动词,但仍应采用否定词。注意局部否定整个句子命题也为假,不能误认为部分成立。

3   双动词否定——有情态动词、系动词、感觉动词、使役动词四种双动词,特点是有两个动词,否定标志词加在第一个动词后,但既可能否定第一动词,也可能否定第二动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因为形式完全相同,但实际意义不致混淆,确定不难。注意,系动词后面的否定标志词not可能是否定全句,可能是否定后面形容词,需具体分析。

四、否定标志词的添加规则

1   对局部否定而言,完全遵循词性修饰关系,即对名词和形容词性成分否定放在词前,对动词型成分放在词后面。

2   利用助动词表示全句否定。如果由于时态、语态等原因,已经有助动词,则将否定词not紧跟助动词后。如果原来没有助动词,就增加助动词do系列,既然是助动词当然就承担语法功能,也就是说,否定句的时态通过助动词do表现。助动词加否定词经常缩写。

3   对于双动词结构,如果根据意义判断否定前面动词,则属全句否定,否定后面动词则比较特殊,意义上属于局部否定,但由于第一动词的存在,其位置起到了助动词的作用,但又不能作为全句否定,所以只是可以将否定词从动词后搬到动词前。

五、与陈述句意义关系

陈述句中是通过采用带否定意义甚至反义词的单词来实现否定,否定意义的动词可以体现全局否定,其它否定意义的单词构成局部否定,但两者表达效果的区别是:陈述句是一个命题,是客观的,而否定句是命题的判断,是主观的。用汉语举个例子,我是非主流的,非主流是一个固定单词,相当于一个陈述句。我不是主流的,是对我是主流的的否定判断。

第三章  疑问句

一、疑问句的含义

同样是围绕陈述句而产生,表示质疑、确认、询问。疑问句一般需要有相应的陈述句作为回答,但由于疑问句中相关要素已经出现,故陈述句存在省略结构。与否定句类似,疑问句也分全句疑问句和局部疑问句。

二、全句疑问句

是对所依托的陈述提出真与假的询问,即对整个句子的成立与否作出确认请求,作为回答的陈述句一般只要回答yesno即可。如果有其它成分,一般属进一步解释,不是必须的。如这件事情是你做的吗?回答是的就行了,也可以再进一步说I do表示是我做的。既然针对全句,与全句否定相同,通过助动词体现。具体见后。

一般疑问句——指对肯定形式表达的确认请求。回答表示肯定含义。

2  否定疑问句——指对否定形式表达的确认请求,回答表示否定含义。优先处理否定形式,再处理疑问形式。

3   反意疑问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一个陈述句,后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疑问句,中间用逗号隔开,两部分的人称时态应保持一致,判定结果要相反。有前肯后否和前否后肯。简短疑问句满足一般疑问句规则

4   陈述疑问句——即对命题本身内容进行确认。如今天是星期五吗?回答虽然也是yesno,但比前三个要客观。

二、局部疑问句

1   特殊疑问句——对某个具体要素进行询问,具体要素未知,保持原陈述句结构不变,用疑问词直接替代相关位置即可。疑问标志词形式

  疑问代词who, whom, whose, which, what

  疑问副词when, where, why, how, how much, how many,

具体使用区别自行在实践中总结

2   选择疑问句——对某个具体要素给出两个备选项,需要回答者二选一,一般不允许都选。分以下两种情形:

  两个备选项是相互否定关系,如同意不同意。

  两个备选项是两种可能的选择,如走着去还是坐车去。

三、全句疑问句的变化

将助动词或相当于助动词的动词经过肯定、否定变形后一并放入主语之前即可。要注意反意疑问句反映在后面的简单疑问句一般只有一动一名两个词,,动词在前名词在后,但主语是I时,则将I放前。对must behave to等双词,用主语名词隔开。

四、疑问词的添加

疑问词添加的一个终极原则是疑问词必须在句首。

1   疑问点是主语或主语的限定词,可以直接在相应位置替换为疑问词。

2   疑问点是性质句的表语时,将系动词be提前到主语前,前面再加上疑问词

3   疑问点是同位语,即名词做表语时,与表语处理相同。

4   疑问点是宾语,在主语前加do或将情态动词等提前,句首放置疑问词what短语或从句,因此,whatdo可能相隔很远,do始终紧贴原主语之前。

5   疑问点是状语,只要将what换为how即可,其它规则不变。

五、与陈述句的意义关系

    疑问句含义是唯一在陈述句中找不到表达内容的句型,本来应该与陈述句并列,但因在形式关系上源自陈述句,所以我们仍划入后续句型。另外,虽然陈述句中找不到疑问句的表达内容,但疑问句中却可能出现陈述句的效果,如难道引出的问句,并没有询问的目的,也无需解答,只是表达很强的感情色彩。

第四章  感叹句

一、感叹句的含义

用来表示说话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如果说否定、疑问都是人们的一种反映,那么感叹也是,是情绪的反映。所以三者都是相通的。它的特点是,情绪一定是整体的,但既可以直接全句表达情绪,也可以通过表现不同的要素达到这个目的。分为全句感叹和局部感叹。

二、全句感叹

用“哦”“哎呀”等为感叹词,原陈述句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将这些词或放在陈述句前或放在陈述句后。如果在前,需用逗号隔开。它有以下特点:

1   感叹词可以独立成句,表达说话者的情绪,不需要陈述句的配合,而一旦有陈述句则说明产生此情绪的原因。

2   感叹词一般在句首,且与主陈述句用标点隔开,一般是逗号,有时用感叹号。

3   感叹词既可以用在主句,也可以用在从句,突出体现在文章中所引用的对话。

4   不同的感叹词可以非常自由的排列组合,同一个感叹词也可以多次重复,以实现各种情绪形式及激烈程度。多次重复表现特别强烈,而不同组合一定实现了某种情绪形式,有可能增大或减少激烈程度。

5   感叹词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东西,实际使用中,要多用心去感受,不拘泥于书上的用法,用各种感叹词试探自己的情绪,能触发正确情绪的就是正确和好的用法。

    鉴于感叹词比较零散,故将常见的收集如下,具体区别还要在实践中训练。

1   Oh 表示惊讶、指责、痛苦、称赞、懊恼等,可译为哎呀”“等。

2   Ah表示惊奇、高兴、讨厌、懊悔、藐视、威胁等,可译为呀、啊等。

3   come表示鼓励、不耐烦、引起注意、安慰等,可译为喂、好吧、说吧、得啦等。

4   dear表示后悔、难过、怜悯、同情、吃惊、盼望等,可译为哎呀、天哪等。

5   well表示快慰、让步、期望、讥讽、解释、责备、犹豫等,可译为好吧、不过、好啦、嗯等。

6   now表示警告、命令、请求、说明、安慰筹,可译为喂、喏、好了等,有时也可不必译出。

7   there表示得意、鼓励、同情、悲哀、不耐烦、失望、安慰、挑衅、引起注意等,可译为哟、瞧、好啦、得啦等。

8   man表示兴奋、轻蔑、不耐烦、引起注意、可译为啊、嗨等。

9   boy表示高兴、兴奋、惊奇等,可译为嘿、哇、哼、怎么样等。

10  其它 ha(惊奇、疑惑、鄙视)aha(得意、惊奇、嘲弄、满意) hey(喜悦、打招呼)hell(喜悦、惊奇、打招呼) sh(制止、引起注意)why(吃惊、抗议) nonsense(胡说) Good heavens(惊异、不高兴)

三、局部感叹

通过对某个要素进行情绪处理而使整个句子表现出情绪形式。由于这个特性,要求与需表达情绪的要素紧密相联,失去了许多的自由性,所以全句感叹的特点中只有一条可以保留,就是从句也可以感叹。

人们眼中的世界只有事和物,而事的核心是过程及动词,物的核心是名词,所以人们的情绪触发点无非是名词和动词。另外一个特点局部感叹标志词是词级修饰,它服务且只服务于所有的名词和动词,性质句中的形容词视同动词。换句话说,无论这个名词或动词在什么位置,属于什么语法成分,都可以情绪化。

局部感叹的原理类似倒装,但比倒装灵活。

1   通过名词要素表达

That +形容词是相当于否定词疑问词一类的感叹标志词。它专为名词服务,后面紧跟要表达的名词,形容词前可以加捆绑级修饰词——冠词、数词、量词。形容词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产生情绪的基础,注意名词本身不会产生情绪。这里what起标记作用,形容词当然起修饰名词的作用。

感叹标志词与名词紧贴放在句首,关键是后续处理,不同位置名词有不同的方法

  该名词恰为主语,句首直接加感叹标志语即可。

  该名词为宾语,宾语转移到感叹标志词之后,原位置空缺。

  该名词为同位语,即名词做表语时,与宾语处理相同。

  该名词为介词宾语,按宾语方式处理后,介词放句末。

2   通过动词要素表达

How作为感叹标志词,对于系动词构成句子,相当于动词的形容词是产生情绪的基础,所以直接将其转移到句首how后面。原位置空缺。注意只能转这个形容词,后面如果有状语成分也应保留原处。对于实义动词,副词产生情绪,没有副词修饰的动词是不产生感叹的。规则是并不移动动词,只将副词移到规定位置即可。

四、意义关系

    与否定句类似,陈述句中用“惊讶”等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但陈述句显然反映不出感情色彩,所以要想表达丰富的情感,必须采用感叹句。

第五章  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比较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疑问句和感叹句有很微妙的关系。下面分别讨论

一、共同点

1   都是以陈述句为基础,且特定使用环境类似,都是人类心理的表现。

2   都分全句和局部两种,虽然内部不太一样。

3   都按针对名词和针对动词设立两个标志词,甚至采用了同样的how

4   对双动词的处理相同

二、不同点

1   疑问句需要助动词,感叹句没有助动词。

2   虽然都是移动单词,疑问句移动的是动词,而感叹句移动的是形容词和副词。

 

第四编  残缺句

第一章  总论

一、问题的提出

通常说,一个句子构成需要主语和谓语。但本编所研究的句型恰恰违反了这个通则,当然,并不意味着不遵守句子基本原则,其实只是根据下列句型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省略处理。关于省略牵涉面很广,后面会专门解决,而下面的省略句型因为比较特别,故在此讲解。

二、残缺句的含义

在一个特定表达情境下,对通用陈述句的主语和谓语进行一定合理的省略处理,并形成相应规范的句型。它的具体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必须使用在特定表达情境,离开此情境则不能使用。学习者要真正明晰每个残缺句的特定表达情境。

2   它是由命题形式的陈述句发展而来的,因此不能违反陈述句基本规则。

3   省略的一定是主语或谓语。且不是上下文造成的省略,而是特定表达语境能够实现的省略,否则纳入后面省略通则考虑。极端情况下可以只剩一个词或短语。

4   省略必须遵循句型本身的规则,掌握句型也就是掌握省略规则。

5   对残缺句做句子分析,不能按正常句子分析方法,必须按句型构成规范进行分析。就好比它是从陈述句推导出的一个公式,直接套用就是了,当然与定理一样,我们也要会推导,加深对句型的理解。

三、残缺句的三要素

1   特定表达情境。陈述句基础  3  省略对象及省略规则。今后我们按三要素分析每个具体的残缺句。

四、残缺句的种类

前面说过,残缺句以省略主语或谓语为特征,这样残缺句就分无主语和无谓语(也称无动词)、全无句,根据是否还有其它成分,还产生了独词句。

五、残缺句的地位

    虽然残缺,但与正常句地位相同,与正常句可以发生多种句间关系。

第二章  答句(详见现代汉语句模研究P184~208

第三章  无主语句——祈使句

一、祈使句的特定表达环境

祈使句包括祈求和役使两种方式,其实只是口气不同而已,实质完全一样。其特定表达语境为只要求别人完成某行为,谁做都行。即主语不确定。祈使句不存在判定,即没有肯定、否定和疑问形态,但有是非。

二、陈述句基础

通常陈述句也有表达请求和役使含义的用法,但一般必须指定执行对象。

三、省略规则

由于主语无法确定,且不影响句子含义,故采用省略主语的形式,相应的,因为没有主语,动词不存在数的变化。由于谓语动词仍然存在,仍可表现时态、语态、语气。

四、祈使句与相关陈述句的比较

1   含义相同,都是表示请求、命令、忠告。

2   陈述句一般有固定的对象作为主语,有的甚至还指出命令者和请求者。祈使句没有固定对象。

3   当可选对象只有一个可能时,两者是等价句型,可以进行转换。

五、实例分析

如请把门关上,如果旁边由多个人,哪个人关都行,如果面前只有一个人,两种表达方法都可以采用,翻译时主语可以带出来。但在多人中指定某人去作某事,就不能用祈使句。要用陈述句。有些书把有主语的也划为祈使句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完全与其它句型没有区别。作为祈使句,它的语言效果是体现出命令的被执行、请求的回应、忠告的被响应。

第四章  无动词句(《英语句型大全》P446~492

一、无动词句的实质

指整个句子中没有动词,包括非谓语动词,事实上也没有主语,虽然可以有名词,却作为介词宾语。换句话说,句子中没有主词,所以可以称为无主词句。或修饰词句。

二、无动词句的特点

    没有主词,修饰词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五章  存在句——there be

一、存在句的表达含义

表示什么地方或时间存在什么事物。

二、存在句的特点及与陈述句的关系

前面三个句型都是从陈述句为基础经过变通而得到,但存在句不同,它完全没有陈述句基础,主谓语都不存在,书上把There be后面的名词作为逻辑主语非常牵强,实际上存在句与陈述句完全不同,它的地位与陈述句是平等的,所以,它的语法自成体系。事实上许多书都是并列三大句型,说明了它的地位。而我们之所以把它划入此处,主要是表达情境应用太窄,不宜作为主句型,我们有许多对主句型通用语法研究,存在句并不适用。

三、句型格式及各要素意义

存在句的句型格式为There be 名词短语+附加成分,在这里没有什么主语谓语,只要寻找到自己的规律即可。下面分别介绍各要素的关系

1   there  存在标志词,没有任何含义。

2   be   属于替代动词,与性质句中的系动词类似,但没有含义。承担时态等语法功能。Be随后面名词而变化。

3   名词短语——表示存在的事物。短语的含义是可以加捆绑级单词即冠词、数词、量词。

4   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地点以及其它可能有的修饰成分。真正有意义的只有名词短语,所以应该有定语和定语从句。同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状态,因此一定有状语,多数是时间和地点。担当成分可以是形容词、不定式、介词短语、从句等。注意副词只存在语级修饰,不存在词级修饰。因为词级没有对应的实义动词。

四、存在句与陈述句相同,有自己的围绕变通句型,变通规则是由需达到的目的所决定,所以陈述句等同。我们仿照陈述句做一个分析

1   肯定句:只有包括原形的一般肯定。一般没有加强肯定。

2   否定句:be后面加not,表示全句否定;名词前加nonot any 表示局部否定。由于be与名词紧连,否定词夹在了be和名词之间,那怎样把它们区分开呢?判断的依据就是:如果是not,则是否定be,即全句否定;如果是nonot any,否定名词,即局部否定。

3   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将be提前到句首。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对象是名词,此时的结构是疑问标志词⑴ what+be+there+附加成分。、⑵ how many+名词be+there+附加成分。

4   感叹句:全句感叹将感叹词放到句首,并与主句用逗号隔开。局部感叹只存在针对名词的感叹,结构是what +名词短语 +there be +附加成分

5   祈使句:陈述句是以省略主语达到祈使句效果,而存在句没有主语,它的祈使句形式就是在原句前加一个let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