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气虚证的病机和临床表现分析

 rwm1110 2018-06-03
脾气虚证是由脾气不足,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所引起。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则会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脾气虚证的病机和临床表现分析: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内停,故脘腹胀满,不思饮食;食后负担加重,故腹胀更甚;


水湿不运,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


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日久肢体失养,故神倦乏力;中气不足故少气懒言;




脾虚失运,水湿浸淫肌表,故面色晄白,浮肿;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日久可致营血亏虚,或气血两虚之证;


肌肤失去血的濡养和温煦,可致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浮弱,是脾气虚弱之象。


脾气虚证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法。常用方药:





六君子汤适于脾气虚诸证;


参苓白术散适于脾气虚而挟湿诸证;


补中益气汤适于脾气虚伴有脏器下垂;




人参归脾丸适于脾气虚伴面色萎黄,月经量少等;


艾灸: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胃俞、脾俞、建里等。用艾条或隔姜灸,日1次。


生活调摄:


1.保持精神愉快。




2.吃饭要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