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销不是忽悠,是为了让律师成为客户信赖的决策顾问

 唐律师的资料室 2018-06-03

营销的任务,是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

帮助客户决策,最终提供解决方案




长时间以来,营销在很多人眼中都被认为是一种玄学。


一方面,人们认为营销很重要,因为这几乎是所有商业主体必备的一种能力;另一方面,却又对营销到底怎么发挥作用不甚了解。


所以才会有广告行业里那句经典的话——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白花了,但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常常听到律师和我说——


你看我也做了 XX,但是最后也没产生什么效果。看来做营销的都是忽悠。我还是踏踏实实做业务吧,毕竟业务是自己实实在在看得到的。


只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很多人之所以会有前面的反应,是因为对营销的底层逻辑没有认知,做了不少『照猫画虎』的事情。但是『营销行为』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作用的,一旦条件变化,便无法产生效果。


所以今天的内容,我想围绕『营销本质』这个话题,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先思考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营销到底是如何对我们发挥作用的?


基本路径都是这样——


  • 你想换一部手机(或者,你看到一款新发布的手机拍照特别好看,特别想买)

  • 然后打开某个 App 或者网站,开始检索这个手机的相关信息(最重要的是,你会看各种各样已经买过的人的评价)

  • 最后,你把这款手机放进了购物车里——可能还在犹豫,然后突然看到一个提醒,提示你限时抢购(或者限时优惠),你看了一眼自己的旧手机,最终坚决地点下了付款按钮。


上面所描述的路径,可以抽象成普通用户产生购买的三个阶段——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几乎所有消费型产品的营销,基本都是这么做的:


  • 通过各种广告、内容、电视植入……让你对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兴趣,形成『这个产品能解决我 XX 问题』的特定印象。

  • 通过用户评价,权威认证,效果承诺,口碑推荐……等一系列手段,提供信任背书,让你对产品放心,通常还会为你强化购买理由(比如对自己好一点、相比 XX 也没那么贵……)

  • 最后,通过各种限时优惠、限时抢购、排队、预约……等一系列方法,鼓励你尽快下单成交。


如果理解还不深,不妨想想前段时间很火的『某茅药酒』 ——


  • 在电视上反复强调我能解决 XX 问题(激发需求)

  • 由 XX 种中药调制而成、XX 专家都说好(强化信任)

  • 现在买3瓶还送1瓶(刺激下单)

  • 有孝心的儿女都会买给老人(购买理由)


几乎都是标准打法了。



沿着这个思路,继续从客户的视角出发,你会发现当你寻找像法律服务这样的专业服务(医疗、商业咨询)时,路径也是类似的(不过因为行业特点,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有的时候,是先『产生需求』,然后『建立信任』,最后『形成交易』:


我遇到一个房产纠纷问题,找不到律师,赶紧上网搜,在 X 度(或者 X 律网)上看到两个看起来不错的律师,当面聊聊之后,选了看起来年纪比较大,比较有经验的那个。


但更多时候,是先『建立信任』, 然后『强化信任』,等到『需求出现』,最后『形成交易』——


我认识(或者知道)一个律师朋友,他看起来是做 XX 业务的,总是看到他在媒体上讲 XXX(或者看他朋友圈总是在做 XXX)……(三个月后)我遇到了 XX 问题——赶紧问他该怎么办!


但不论是消费品还是专业服务,都需要完成下面的两件事之后,才能有效地推进交易发生。


  • 第一:用特定方式,形成与客户的信任关系

  • 第二:通过帮助客户决策,最终说服客户购买


(主要区别在于,消费品的成交周期短一些,专业服务的成交周期长一些。)


上面两点,其实就是『营销』发挥的作用。


所谓营销,分而析之,可以简化成两个部分——


营 - Marketing


通过『市场活动』、『品牌活动』、『推广运营』等方式,对目标客户进行价值输出,提前在客户脑中形成『我能解决你的XX问题』的信任感(品牌)。


销 - Sales


通过对目标客户的持续跟进,沟通客户需求,基于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在客户决策时强化购买理由,以优惠等方式促进客户完成交易。





我们一个个来讲。



我之前所写的大部分文章,都在强调一件事——律师需要强化自己的品牌建设。


为什么一定要做好品牌?因为品牌的核心作用,是为了给你的潜在客户提前解决『信任』问题。


事实上,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存在着两种价值——


  • 客观价值:这个产品/服务『客观上』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 品牌价值:目标客户『觉得』这个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


所以品牌的目的,就是『让客户觉得你是怎么样的律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客户的视角,从感性的角度给客户建立印象。


关于这点,前两天我在朋友圈举了一个例子——




统计显示,更多的人会选择带瓜藤的西瓜——因为看起来更新鲜。


事实上,因为有这样的洞察,每日优鲜在采购西瓜的时候,都会要求瓜农『一定要把瓜藤留下』——即使从客观上来讲,有没有瓜藤,与西瓜是不是新鲜并没有因果关系。


因为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感性』的,并且在正式购买之前,也确实无法了解产品的实际情况。而他对于产品的预期,基本都是建立在一个个感性的『印象』上的——有瓜藤=新鲜,就是他脑中建立的印象。


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类似的做法。做品牌不是忽悠,而是用你的用户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在他脑中建立一个你期待的印象的手段。


在品牌理论中,建立信任的核心方法就三个——


  • 有效承诺:免费试用、无效退款、声望质押:创始人声望、名人代言……

  • 自行验证:品牌能见度、本身可见特性、口碑、评论、报道、常识关联……

  • 权威证明:官方背书、开创者、领导者、专家认证、经典、热销……


而律师检验自己品牌是否有效的方法也很简单——


询问一个与你有过接触,但是还没有被你服务过的客户,问问他对你的『印象』到底是什么?


如果他能够给出对你很信任的描述,明确你能够给他传递的价值,那么就证明你的品牌做得不错。


反之,你也就能够找到自己品牌的问题具体出在哪里。



只是解决『品牌』的问题,对律师来说还不够。


类比的话,『营 - Marketing』就是空军部队,是站在高处,从认知层面获取客户的信任。


但是对于法律服务这样的低频需求来说,如果你和目标客户没有足够的接触,不足以建立粘性。而如果粘性不够,客户即使产生了需求,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找到你。


我在上周的文章《为什么法律服务行业,到现在还没有被互联网改造?》里写过这么一个观点:法律服务的特点是需求低频,决策复杂。所以一个客户从和你接触,到最终形成交易的实际路径,很可能是这样——

既然如此,在空军的基础上,还需要地面部队『销 - Sales』来进行配合,才能有效达成目标。


所有的专业服务,因为客户的决策成本很高,所以即使客户已经提前对你产生了信任,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依然需要一个对客户进行『说服』的过程。


很多律师对销售这件事很抗拒,是因为把销售想 Low 了,觉得销售就是不停地催顾客『赶紧买吧赶紧买吧』。事实上,销售真正的价值(或者任务),是像一个『顾问』一样,帮助客户更好地做出购买决策。


举个买车的例子——


当你进入一家4S店,迎面走过来的销售顾问会直接让你买车吗?(如果是,那他一定是个新手)。通常路径会是这样的——


  • 沟通:进店之后,会和你沟通需求,确认购车目的

  • 介绍:根据你的需求,给你提供不同的车型介绍

  • 试驾:介绍完后,会安排你进行试驾,亲身驾驶体验

  • 草签:只有前面三步进展都比较顺利,才会草签付定金


    前三个阶段,都是在围绕你的需求,提供适合你的解决方案。


    所以本质上,销售提供的是『决策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导购,并给出咨询建议。核心目的,是为了降低客户的选择成本,减少他的决策风险,进而促成交易。


    回到法律服务的交易过程,客户在决定是否选择律师的时候,一定会存在很多顾虑——


    • 我是不是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 这个律师说的方案是不是就是最合适的?

    • 这个价格,是不是就是最理想的价格了?

    ……


    而律师需要做的,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像个『咨询顾问』(甚至是朋友)一样,通过和客户的沟通,挖掘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并根据情况给客户提供建议,帮助他打消这些顾虑。


    最终这些洞察,都会落到具体的『报价方案明细』、『案情分析报告』、『项目服务手册』等形式,核心目的,都是通过和客户沟通,持续推进客户的交易过程。


    关于销售这个话题,昨天我和一个朋友做了一期播客,你可以点击下方图片收听。




    今天的内容,其实就是希望为你解释清楚这件事——


    当你做了很多『营销活动』,希望通过它们给自己带来收益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清楚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于一个陌生客户来说,第一次看见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就决定购买的,一定是极少数。大部分人,从接触到最终购买,都需要一定的认知周期。


    为此,你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达到下面两个结果——


    • 第一:用特定方式,形成与客户的信任关系

    • 第二:通过帮助客户决策,最终说服客户购买


    所以,营销不是忽悠,是为了让律师成为客户信赖的决策顾问。这才是营销真正的价值。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