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的书法能被当代书法博士后超越吗?

 人生如戏p8i2sd 2018-06-03

照现在的情形看,当代的人没有可能。

王羲之书法历经一千六七百年,也没有人超越。现代的人要超越,没有这个条件。

书法水平的高低,需要有良好的氛围。需要有不靠写字赚钱的心态,需要有高水平间的交流,需要有放浪形骸于山水间的情怀,需要有博大的胸襟,需要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投入。需要有世代相承的书法传承。

王羲之生于东晋。王氏家族在东晋的显赫地位,与司马氏政权关系密切。他的伯父王导,族伯王敦,父亲王旷,都是朝廷重臣。当时的人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羲之也是身居高位。会稽内史,右将军。岳父郗鉴,为大司马。儿子王献之,为中书令。

王氏家族世代官宦,而书法在这个家族中,有着极其深厚的根基。他的师父卫夫人,与王家为中表亲。卫乐家族世代善书。王羲之从小就在一个崇尚书法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他所接触的人和事,都是高层人物。是普通常人无法企望的。处于高层次的思想境界,使得他的书法得以超凡脱俗。

现代的书法博士后,境界不能比,家庭环境不能比,书学条件不能比,刻苦用功不能比,朋友圈子不能比,书法理念不能比,整体上的书学氛围不能比。什么都没有与王羲之相抗衡的东西,拿什么去超越?唯一的资本,就是一堆没用的学历。

其实就是学历,也未必及。


首先我们是无法超越王羲之创造的楷书书法范式的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自从唐代到今天,我们的楷书书法体系仍然是王羲之的书法体系。

中国的书法经历了不同的主流体系。大致来说,从汉字创立的篆书体系是汉字的第一个主流体系。

这个体系发展到秦朝完成历史使命,被隶书取代。

隶书是汉字的第二个书法主流体系,这个体系基本延续到东晋以后。

所以,隶书是超越了篆书体系的书法。因为它创造了新的的汉字范式,即普遍应用的汉字模式。

第三个书法主流体系是楷书。楷书由魏碑与楷书融合而成。

其中楷书部分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一部分书法家完善起来的,我们至今还在用。魏碑是在隶书的基础上,集体创造的。

那么,你想想,博士后有什么理由,可以再造一种“楷书”呢?

因此,从普遍使用的书法来说,就没有必要创造一个新的书法范式。

其次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博士后是一个书法创造者。

博士后是一个书法研究的学位,也就是国家级的书法科研工作。这些工作与书法有关,但是与博士后是不是一个书法家没有必然关系。

我们甚至说,书法学博士后不是书法家都没有关系。因为,的任务主要是研究书法。

书法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包括,我们能不能超越王羲之都可以研究。但是,不一定研究书法就要成为书法家。

国家培养一个博士后学者非常不容易,不是因为你是书法家就能够成为书法学博士后的。所以,不要错误理解博士后就是天天在练书法。

那么,博士后应该不应该成为书法家?

我们说,书法博士后真的不是在培养一个书法家。但是,假如有那么一个博士后能够成为书法家,这当然是好事。

第三王羲之的行书和草书也是现代行书草书的基础。

唐代以后,我们的书法主要是楷书、行书和草书。其它的书法基本不太常用。

而行书和草书也主要是围绕楷书的。尤其是王羲之的行书,至今仍然是经典书法,我们是没有办法超越改变的。

但是,王羲之的草书,唐代研究超越。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王羲之的草书体系,基本是“小草”,也就是单字草书。他的儿子王献之创造了“一笔书”的草书,但是也没有发展出一笔数字的狂草。

今天,狂草的经典也仍然是唐代的张旭怀素,而张旭怀素又是王羲之的书法体系。所以,本质来说,我们也没有超越王羲之草书的可能。

现代出现了对汉字表现主义的创作方法和作品,但是,这已经比较偏离了汉字书法的基本概念。

假如要创作现代派的书法,那也是偏离汉字的“书法”,不过是以汉字为抽象表现对象罢了。这样的创造,根本不用博士后。基本人人都可以。因为,这是一种纯粹的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