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人?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昵称4705243 2018-06-04

摘要


 

变法的实行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只如昙花一现,其中原因种种,但用人确实一个重大的败笔,在洋洋洒洒接近万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已经详细介绍了王安石的一些用人思想,后来的奏章中也都有涉及,但最终选人却成为败笔,可以说是无人可用,也可以说改革实施过急,然而王安石用人思想中一些缺点却也是不得不重视的原因。


王安石在变法时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目的是为了解放思想,为了自己的改革思想铺路,这本就无可厚非,但这背后却隐含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权利的失去约束,对于非常重视“人治”的王安石来说,一旦权利失去约束,无论改革措施设计的如何详细,在执行的层面终将失败,也就是用人的失败。在以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问题探讨中,人们都认识到了王安石的用人失败,但只涉及到所用之人的品德问题,却没有从王安石思想中寻找其变法失败的原因。从王安石早期的奏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的用人思想有以下几个缺点。

盲目相信举荐

在早期宋仁宗执政期间,王安石就呈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在这篇奏折中,王安石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育人、选人、用人的思想,但在选拔人才上仍然注重个人修养的力量,王安石认为古代的天子,选拔是非常谨慎的,如果公卿选对了,他们就会推荐出像自己一样的一类人,会聚集在朝廷上,那么朝廷所有机构都不会有不称职的人,这种思想可以说伴随着一种臆想,就连王安石本人举荐的人中,尚且有不可用之人,又如何能保证举荐人再次举荐的人拥有较好的执行能力。

这种思想在王安石的奏折中并非只出现了一次,在王安石的《论馆职札子》中都有类似的思想,都认为贤能的人举荐的人都将是贤能的,缺乏系统的改革人才选拔,当然王安石也意识到了朝廷需要有正规的考核官员的办法,但在后期改革的执行者选拔中,仍然推崇自己的举荐制。这种思想存在于王安石的脑海中,最终促使自己一手缔造的改革大厦慢慢坍塌,例如王安石在向宋神宗推举吕惠卿时曾说“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把吕惠卿夸耀成当世学习王道者第一人,凡变法内容的初稿都经过吕惠卿的手笔,成为新党核心人物,司马光曾经告知王安石吕惠卿是阿谀奉承的人,并且认为当王安石失势时,必会捅王安石一刀,但王安石固执己见,仍然没有重新审视吕惠卿这个人。结果在王安石离任后,吕惠卿极力打击王安石。这不得不说是因为王安石用人思想的弊端,虽然在《王安石传》中,梁启超先生认为这种用人过失是由于宋神宗求治太急,而可用之人有非常少,认为这是宋神宗的错误,但也承认这是王安石的错误。其实这种错误的伏笔在王安石思想中早就埋下了。

推崇“人治”,而“法治”的建设懈怠

“人治”的思想一直存在于儒家的思想中,延续了几千年,孔子就曾提出过“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因此作为“通儒”的王安石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儒家的思想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为政举措皆通过人之手,所以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但他们却忽略人并非标准统一的,在执行时不仅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会收到内在因素干扰,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在政见宣言书中,王安石认为朝廷每一条政令的下达,其用意即使是好的,但官员不能推行来造福于民,差吏更是借机生事,扰乱百姓,就是无用的,王安石认为这是人的问题,只要能选拔到好的执行者,基本就能解决。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王安石过于看重人的重要性了,人固然重要,但盲目相信人,则是一个大错。虽然王安石也提到法治的重要性,并且也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思想,例如,王安石认为针对贪官污吏的条文特别严格,却忽视了禁止奢靡的条文,这就是所谓的“本末倒置”。但在措施行使过程中仍然偏向于人治,可能,从一个务实的改革家角度来说,王安石想要急切的把改革的想法赋予实施,选人执行是一种比较快速的办法,而法治建设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但作为一个改革家,如果没有全局意识,循序渐进,则终将失败,纵使成功,也只是昙花一现。


固执于自身影响他人

儒家常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态度,王安石也推崇这种思想,在《与王逢原书》中,王安石曾说:君子在学习时,固然要胸怀天下,但应该先己后人。我自身的修养好了,他人能否治理好,次系我的志向能否实现了。这种修身及人的思想在王安石许多文章中出现。可以说,这种思想本质是好的,在处江湖之远时,确实能影响身边的人,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希望靠自己的道德或者说名义上的共同志向去影响那些投机者,例如邓绾之类,可以说是一种无用之法,唯一可以相信的标准只有监督和惩罚措施。

变法的实行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只如昙花一现,其中原因种种,但用人确实一个重大的败笔,在洋洋洒洒接近万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已经详细介绍了王安石的一些用人思想,后来的奏章中也都有涉及,但最终选人却成为败笔,可以说是无人可用,也可以说改革实施过急,然而王安石用人思想中一些缺点却也是不得不重视的原因。


 文字精灵(历史、游思、影评)

一点历史| 星夜芳菲| 敏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