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真一气汤,妙方克疑难

 lvzhifeng 2018-06-04
全真一气汤,妙方克疑难

魏宝荣

        《冯氏锦囊秘录》载:“户部主政徐老先生夫人,年逾七十,由楚中任所回南,长江惊恐,早晚积劳,到家未几,身发壮热头疼,医作伤寒,发散数剂,渐至面赤烦燥,神昏不语,头与手足移动,日夜无宁刻,医者病家俱窘极矣。乃延余治,按其脉细数无伦,重取无力,余曰:此劳极发热,热者乃元阳浮越于表也。更发散之,阴阳将竭矣。非重剂挽之无及,爰用全真一气汤方,熟地一两六钱、炒麦冬、炒白术各三钱、牛膝二钱、五味子八分、制附子一钱二分,另用人参六钱,煎浓汁冲服,二三剂后,热减神清,后用八味归脾二汤,加减间服而愈,精神倍长。”


        全真一气汤为明清医学大家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中的著名方剂,由熟地黄、炒白术、人参、麦冬、五味子、附子、牛膝组成。冯氏称该方“加减出入,活人甚众,见功甚速,取用甚多,去病甚稳”。

        方中白术、熟地分补脾肾,一燥一润,以麦冬和之,俾土生金,补益肺脾之阴;再入牛膝、五味,则更得纳气藏源,澄清降浊;藉附子温肾助阳,“使真阳交于下,真阴自布于上”,复以人参驾驱药力,助真元、复精气。诸药合用,温阳而无升浮之弊,育阴兼有化气之功,“全此一点真阴真阳,镇纳丹田,以为保生之计而已,即名之曰全真一气汤”。

        全方药虽七味,但配伍严谨,“功专不泛,补速易臻,滋阴而不滞,补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壮火而不热,火降而心宁”。每味药物剂量又随病症不同而灵活变通,“燥涸则熟地倍之,肺热则麦冬多用,脾虚则白术重投,阳虚则附子多加,元气大虚,则人参大进,气浮气散则牛膝五味略多”。

        清·陈修园《时方歌括》称此方为“滋阴降火之神方”。

        近代何廉臣称“此为冯楚瞻《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于一派滋养阴液之中,得参、附气化,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输精于肾,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气之少火,大有云腾致雨之妙,故救阴最速”。

        冯氏创立该方,对久病重病出现的脾肾阴阳俱虚、症候错杂者很有实用意义。临床常以该方为基本方,灵活施用诸如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肠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中风后遗症、晚期肿瘤等,凡见脾肾阴阳俱虚者,均可运用。


病案一则

        刘xx,女,66岁,山西孝义人,2017年10月13日初诊。

        主诉:头晕疲乏2年余。

        现症:头晕,失眠,乏力,汗出较多,双下肢畏寒,口干,纳差,便难。经医院检查,患有甲减、甲状腺结节。查舌质淡稍暗,苔薄,脉沉。辨证为脾肾不足,阴阳俱虚,治以温补脾肾,滋阴潜阳。

        处方:

        白术15g,制附子3g,生晒参3g,

        熟地20g,生地10g,天花粉10g,

        怀牛膝15g,五味子6g,肉苁蓉15g,

        吴茱萸3g,酸枣仁15g,磁石20g,

        珍珠母20g,石决明20g,当归15g,

        白芍15g,玄参10g,夏枯草10g,

        知母6g,麦冬10g,黄连粉(冲服)0.5g,

        油桂粉(冲服)1g,。

        5付,水煎服,日一剂。

        数日后复诊,诸症明显缓解,病情趋向平稳,以前方加减化裁巩固治疗。

体会

        脾肾阴阳俱虚多见于大病久病后期,是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病机变化。大病久病多因虚而病,由虚致实,正虚邪实,久不能愈,五脏虚损,穷必及本。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中气虚损、肾精不足、元阳衰微,虚阳外浮。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午后至夜间发热、畏寒或恶风、汗出、乏力、口干欲饮、纳差,大便难或便溏,舌淡或红而干,脉沉细数。纵观诸症寒热互见,虚实交杂,处方遣药须把握住脾肾阴阳俱虚的核心病机,兼顾脾肾阴阳,又当以肾阳为主。全真一气汤的功用正与此病机相合。临床常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肾四味、龙骨、牡蛎、磁石等药物,加强补肾、潜阳之功。多法并举,更显其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