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释(一)

 鉴益堂 2018-06-04

1、《金匮》上工治未病源于《难经》七十七难:

七十七难言上工,五脏相通治未病。

见肝之病先实脾,小柴胡汤为其证,柴胡黄芩舒肝胆,参草大枣补脾功,

补其不足损有余,四季脾旺自养生。

脏病惟虚则能受,脏邪惟实则能传,五脏元真通畅足,养慎得宜人即安。

2、张仲景发病学说:

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针可除。

卫外皮肤邪所中,四肢血脉壅不通,房室金刃虫兽伤,自家知因皆应防。

发病无非此三因,六淫为主仲景陈。陈无择将三因并,张仲景重在六淫。

3、“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主“头中痛”:

语声啾啾细而长,气从下焦从阴旁,胸膈气道尚自如,病在头中不敢扬。

巅顶之痛偏头痛,低声细语怕震响。

4、“语声喑喑然不彻”谓心膈间病:

语声喑喑然不彻,心膈间病心肺所,痰湿阻滞升降难,心阳已被邪阻遏。

5、“息摇肩者,心中坚”“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

息摇肩者心中坚,胸闷邪实呼吸难,区别肾虚不纳气,肺失肃降鼻孔煽,

肺为气主肾为根,呼出心肺吸肾肝。

在上焦者其吸促,肺之气阴已不足,在下焦者其吸远,气不归根肾虚言,

虚慢难治脱不治,悔不当初护真元。‘

6、望气色:

色由气生气之华,气色相依气血家,气藏于内色外露,诸内诸外根枝芽。

桃花劳,美人劳,戴阳之症黛玉晓,虚阳上浮非时者,不因酒怒急走跑,

微赤非时为死证,阴虚血少脱阳兆。

7、“厥阳独行”“卒厥”“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

阳胜上行阴以吸,阴性下行阳以煦,厥阳独行阴气衰,阴阳失衡病总机。

厥气血并走上,内闭外脱阳涣散,唇青身冷血不流,身和汗出可回天。

入脏则邪无出路,入腑尚可令排泄。邪气骤至遏正气,气滞血阻失通利,

并非真正绝脱脉,入脏即死入腑愈。

8、《金匮》分类计算病证:

阳病十八何所谓,三六乘得一十八。

何谓三?营病卫病营卫交,何为六?头项腰脊臂脚痛。

阴病十八何所谓,二九乘得一十八。何谓二?曰虚曰实当为二,何为九?

咳喘上气哕咽满,肠鸣心痛拘急间。

五脏各有十八数,故合称为九十病。

六淫入腑为六微,入气入血气血并,此三合六一十八,六微一百零八病。

9、五邪:

五邪雾湿风寒食,清浊大小?饪别。雾伤于上犯皮腠,湿邪伤下流关节。

风为阳邪力大散,多中午前肌表犯,寒邪紧敛而气锐,多中日暮经络对。

?饪宿食从口入,伤损脾胃中法度。

10、五劳七伤六极:

久视伤血卧伤气,久坐伤肉立伤骨,久行伤筋谓五劳,不知七伤如何读。

饱伤脾,怒伤肝,强力湿地伤肾间,形寒冷饮则伤肺,忧愁思虑伤心内,

风雨寒暑伤形体,大恐惧时伤志气。六极极度衰之意,气血筋骨肌精类。

11、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直行为经横行络,络浅经深阴阳说,极寒阴寒云伤经,极热阳热谓伤络。

寒气归阴热归阳,同气相求以类讲,水流湿,火就燥,

禀体素质最重要,阴虚火旺邪归营,阳虚湿热气伤到。

12、表里同病,急者先治:

表里同病先治急,俱急俱缓同治齐,虚虚之戒君莫犯,虚者先治扶正气。

13、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

卒病万变势迅急,痼疾复杂非旦夕,先治卒病痼缓图,远其所恶近所喜。

14、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

素不喜食反暴食,脏气为邪气扰致,食入于阴长于阳,必发热加胃不适,

难受嘈杂曰火嘈,又称食复缘由吃。

15、痉湿暍三病合篇:

痉湿暍病在太阳,痉在筋脉项背强,角弓反张口噤态,内津不足外邪伤。

湿为外湿太阳受,暍为暑犯淫热伤。

16、痉病病机脉症:

素体津亏感寒伤,液失输布筋失养,误治伤津成痉病,误汗误下汗犯疮。

独头摇动热恶寒,直上下行脉紧弦。重按不减轻不轻,三部强直浮沉兼,

颈项强急背反张,身热有汗或无汗。脉细无力正不足,预后不良疾难安。

17、柔痉刚痉:

柔痉不足感风邪,瓜蒌桂枝当可解,刚痉不足感寒邪,葛根汤义君好学。

误治入里郁阳明,热盛灼筋成痉病,四肢拘挛肠满闷,大承气汤能解痉。

太阳无汗小便少,津液已伤未能表,气上冲胸口不语,欲作刚痉医当晓。

麻黄桂枝葛根求,微汗生津当为好。大汗伤津可亡液,温病亡阳虚脱戒。

18、湿痹:

湿阻经脉曰湿痹,关节疼痛脉沉细,内外合邪脾失运,大便反快小不利。

当利小便里湿除,里湿一解通阳气,阳气一通外湿解,五苓倍桂有深义,

治湿大法利小便,医家临证谨须记。

19、风湿:

一身疼痛感风湿,风湿微汗方为治,风为阳邪性轻扬,湿为阴邪性濡滞。

大发其汗风易去,湿邪犹存不能愈,缓缓蒸发微汗出,营卫畅通风湿去。

20、湿病治禁:

试论湿病禁攻下,攻下额汗喘促发,小便失权兼下利,阳脱于上阴竭下。

再论湿病禁火攻,误用大汗亡阳中,风去湿存病不愈,火热内攻黄衄成。

三论湿病禁大汗,外界气候阴雨绵,外湿极盛湿难排,仍利小便方为贤。

21、寒湿在上:

寒湿在上头痛多,鼻塞而烦身发热,面黄或喘能饮食,湿未传里腹中和。

宣泄上焦通肺气,寒湿得散为治则。

22、湿痹与湿家不同:

湿痹湿家不相同,湿痹邪阻阳不通,关节疼痛烦不已,湿家疼痛多酸重。

疼烦掣痛为风湿,风性善行游走疼。湿家发热多绵绵,早暮不分轻与重。

风湿发热有起伏,日晡较重因属性。

23、防己黄芪汤证:

防己黄芪汤何用,汗出恶风身亦重,脉浮卫虚不能表,风湿身疼风水肿,

两证一方托阳气,异病同治分邪正。白术姜草枣来助,固表祛邪即时应。

24、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适应证区别:

寒湿身烦疼,麻黄加术汤,太阳表实证,微汗功效良,麻黄得术不过汗,

术得麻黄行湿良。

发热变化无朝暮,偏于温散用此方。

麻杏苡甘风湿袭,化热之势痛可移,祛湿清热兼解表,偏于凉散为轻剂。

25、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

桂枝附子治风湿,邪在表兼表阳虚,若风已去湿残留,

去桂加术仍除湿,若大便坚小便利,理气调和此方施。

26、甘草附子汤证:

表里阳虚兼恶风,肌腠关节痛不伸,小便不及身微肿,

甘草附子双病因,桂附白术三并用,甘草缓急用意深。

27、太阳中暍:

太阳中暍暑为患,耗气伤阴湿热兼,白虎人参清凉滋,汗出身热虚燥烦。

莫误发汗误攻下,否则热蒸小便难。中暍恶寒汗出过,腠理开泄脉虚弱,

伤寒恶寒腠理闭,阳气被郁莫用错。

28、伤暑挟湿:

汗出入水水行皮,贪凉冷饮阳被遏,瓜蒂一味主大水,身面四肢肿疼说。

误用温针误汗下,更伤其阴溺淋涩。

29、百合狐惑阴阳毒:

百合狐惑阴阳毒,热病后期邪未尽,或感湿热疫毒气,辨证有异亦有同。

魏荔彤言百合病,百合药滋心肺阴。尤怡则言脉可分,分之则百合一宗。

一言病理一言治,虚多邪少清养中,不可攻补为其忌,百脉调和气畅通。

热病之后热未尽,阴液未复恍不定,情志不遂火伤阴,百脉受累变百症。

如寒无寒热无热,默默不语伤精神,意欲食复不能食,欲卧不卧行不行。

口眼阴烂狐惑见,阴阳毒见喉血脓,饮食行动皆失调,口苦便赤脉数症。

见于阴以阳法救,见于阳以阴法施。阴阳互根互消长,纠其偏盛得平衡。

见阳攻阴从里治,百合滑石正合时,见阴攻阳从外治,百合洗方从表施。

30、百合地黄汤,百合病主方:

百合病,百合方,百合地黄为主方,养肺阴而清血热,益气益营两相将。

误汗伤津心烦渴,百合知母可清养。

大便如漆地黄故,地黄寒凉致便溏,停药即复元,如此莫惊慌。

误下伤胃气上冲,滑石代赭可帮忙。胃中失和躁不食,百合加上鸡子黄。

热灼胃阴渴不止,栝蒌牡蛎散为飨。

里热较甚热外达,身热百合滑石尝,百合养肺清上源,滑石热从小便降。

溺时头痛六十日,内衰邪深脏脑髓。溺时不痛四十日,邪未入脏病浅意。

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不用急。阳气尚足营卫通,时日非定勿拘泥。

31、甘草泻心汤与赤小豆当归散治狐惑病:

甘草泻心用芩连,姜夏参草枣相安,尚未成脓清湿热,安中解毒和胃兼。

赤豆当归已成脓,解毒排脓渗湿清,浆水清热共为助,祛瘀生新自当平。

32、升麻鳖甲汤:

阳毒血分热毒盛,升麻鳖甲咽喉痛,升麻甘草为君王,当归蜀漆雄黄共。

阴毒热毒兼瘀滞,身痛喉肿面目青,升麻鳖甲去雄椒,山甲紫草加赤红。

不能食者热散慢,若能食者脓已成。

33、疟病脉证:

疟之始发起毫毛,寒栗鼓颔痛脊腰,伸欠乃作阴阳争,争不得出变花招。

寒去发热欲冷饮,头痛如破未轻饶。

连发间发病不定,必从病因探根苗,寒热往来作有时,邪伏少阳风暑交。

疟生于风通于肝,故疟病时脉主弦,内有痰涎宿留滞,外感少阳营卫间。

弦数可清迟可温,弦紧可汗亦可针,弦小紧者可用下,弦浮大者用吐法。

汗吐下温清自酌,和解截疟为原则。久病正虚热盛时,养正为主甘寒食。

梨汁藕汁西瓜汁,饮食消息以止之。

十五日为一更气,五日一候三候愈,更气不旺三十日,正能胜邪自然力。

34、瘅疟、温疟、牝疟:

瘅疟内外热盛候,少气烦冤时欲呕,阳气独发阴孤绝,消铄津液身脱肉。

外舍分肉内藏心,白虎人参功可收。竹叶石膏随证施,金匮内经同一筹。

温疟热多寒少证,表邪未解骨节痛,先伤于风后伤寒,“其脉如平”言其变,

白虎桂枝汤主之,金匮内经共相识。牝疟寒多热少者,素体阳虚痰饮说,

祛痰截疟蜀漆散,龙骨云母三味啜。

35、蜀漆散:

蜀漆姜汁炒熟用,或酒蒸煮夏陈共,发作前二小时服,冷服分服效显著。

蜀漆乃为常山苗,涌吐痰涎疟主药,和胃降逆须竹茹,以防呕吐当为要。

36、鳖甲煎丸:

迁延日久正气衰,假血依痰结成块,居于胁下成症母,鳖甲煎丸可化裁。

破瘀消癥和气血,通利上下表里解,平调寒热勿峻猛,有功扶正并祛邪。

37、牡蛎汤:

牝疟外台牡蛎汤,牡蛎蜀漆草麻黄,柴胡去夏瓜蒌入,劳疟发渴津液伤,

休作有时宜平调,柴胡桂姜真妙方。

38、中风:

正气亏虚外邪中,中风气血不足故,半身不遂难屈伸,口眼?斜语不出,

神昏不清脉失养,入脏入腑经络阻。

有邪一侧气迟缓,无邪一侧正急然,在络不仁经沉重,在腑昏冒脏难言。

39、风引汤

肝阳亢盛风引汤,大人风瘫儿惊忙,龙牡石脂石英镇,

寒水石膏滑石凉,苦寒大黄佐桂姜,甘草国老和短长。

40、头风摩散:

头风摩散附子盐,十二经通散风寒。入血能去皮风毒,止疼之效功独擅。

41、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阴不足,血虚生热外邪入,内扰心神不得宁,狂妄独语生地重,

桂枝防风甘草调,治风先治血为著。

42、历节病,断泄:

历节感受风寒湿,总是肝肾虚损时,血虚阳虚易受风,小关节病为主征。

断泄即损肝肾故,酸咸太过损筋骨,筋伤则缓名曰泄,

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断泄,精竭血虚难复苏。

关节疼痛两足肿,因遭风湿浊下注。

断泄乃历节主因,湿热历节君知否?

43、历节与湿痹病因病机病位治则不同:

历节湿痹皆痹症,病因病机病位殊。历节内虚外邪合,湿痹不因内虚入。

历节风寒湿杂合,湿痹外湿邪为主。历节病位在关节,湿痹多发在肌肉。

湿痹祛湿即可愈,历节祛邪正当扶。

44、历节病与黄汗异同:

汗出入水浴有关,历节病与病黄汗,历节受邪在骨节,黄汗营卫经脉间。

历节肢节疼不伸,黄汗色如柏汁染,历节各处痛剧烈,黄汗弛痛重腰髋。

历节可独足肿大,黄汗肿四肢头面,历节患处可发热,黄汗全身热黄汗。

历节通阳行痹治,黄汗调营卫除湿。

45、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乌头芍甘芪麻黄,白蜜久煎乌头汤,寒湿历节寒腹痛,喜热畏寒方可尝。

桂枝芍药知母汤,病久不解正气伤,祛风除湿兼清热,甘草麻防术附姜。

脚肿如脱眩欲吐,养阴之功正相当。

46、脚气冲心:

脚气冲心悸喘呕,导湿下行心气收,矾石汤用仅一味,浆水煎沸浸脚对。

47、血痹虚劳:

血痹病因体虽丰,气血不足感受风,筋骨脆弱腠不固,营气痹阻卫不行,

麻木不仁很少疼,轻微酸痛言其重。

引动阳气宜针刺,阳畅营运血痹通。

48、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调和营卫自有功。莫用气血双补法,滞气碍邪不能通。

活血之品多破气,反损正气因无功。

血痹主因阳气痹,血行涩滞肌肤丛,中风邪阻入经络,筋脉失养脏腑中。

血痹局部麻不仁,痹证四肢关节痛,血痹肌肤风来侵,痹证风寒湿皆胜。

49、虚劳:

久虚不复谓之损,久损不复谓之劳,五脏气血阴阳虚,虚中挟实医当晓。

补肾健脾为治本,肾气建中加减效。虚劳脉大应无力,阴虚阳浮为少气。

有形于外不足内,黄芪建中重薯蓣。四君桂枝龙牡汤,大黄?虫用仔细。

建立中气生气血,阴阳营卫寒热济,助阳之弱滋阴虚,培本固根自能愈。

50、革脉:

革脉脉形当为弦,大而中空不耐按,虚寒相搏精血亏,妇为漏下或半产。

男子亡血失精苦,阴不抱阳阳不敛,极虚芤迟微紧脉,失精日久脉皆显。

51、虚劳证:

肾阳不足虚劳证,少腹拘急兼腰痛,小便不利失气化,肾气丸助温肾用。

痰饮咳喘或水肿,小便频数遗尿症,微微生火生肾气,性命之根本生命,

助阳之物以化气,滋阴之虚以气生,水火之脏真阴阳,生生不息化无穷。

52、虚劳遗精,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虚劳遗精阴阳虚,阳不固阴梦滑遗。少腹弦急外阴冷,目眩脱发脉芤虚。

桂枝龙骨牡蛎汤,失精家服病自愈。

53、虚劳里急,黄芪建中汤:

虚劳里急为何劳,神劳体劳及房劳。积虚成损精气亏,腹急悸衄口咽燥。

四肢酸痛兼梦遗,黄芪建中为基调。

54、阴阳两虚之虚劳病,小建中汤:

阴阳两虚寒热杂,咽干口燥衄血加,手足烦热急腹痛,四肢酸疼悸遗乏。

小建中汤和阴阳,执中运以达四旁,气血生化健有源,寒热错杂自平祥。

55、大小建中,黄芪建中,桂枝龙牡汤异同:

阳损及阴小建中,桂枝龙牡阴及阳。大建中偏脾阳衰,痛连胸腹呕吐忙。

剧痛拒按腹有块,蜀椒干姜参饴糖。小建中偏胃气虚,寒热错杂腹里急。

“劳者温之”急者缓,湿滞加苓去枣腻。

痰湿“补气加半夏”,舌胖大嫩苔白滑,黄芪建中缓急补,临症化裁效极佳。

56、虚劳阴虚失眠,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栀子豉汤,虚烦不眠,可选哪方?虚劳阴虚,肝阴亏损,心血不足,酸枣仁汤。

苓草知芎,知为清养,养血安神,宁心梦香。

伤寒证中,汗吐下后,余热扰胸,栀子豉有,苦寒泻火,透邪烦除。

57、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生,健运脾胃法,薯蓣丸可行,八珍去甘草,

加柴桂防风,君若有此恙,何不试一用。

58、虚劳干血证,“缓中补虚”大黄?虫丸:

缓中补虚何意也,缓消瘀血补阴血,干血在内虚劳证,大黄?虫不伤正。

虚极羸瘦不能食,肌肤甲错血不行,两目黯黑腹却满,瘀停有碍新血生。

经络营卫气已伤,风伤卫而寒伤营,虚损日久经络虚,营卫自病虚瘀成,

血伤则热热更灼,谨守病机此说明。

59、区别薯蓣丸、䗪虫丸:薯蓣丸,䗪虫丸,同治虚劳分哪般,

薯蓣虚劳兼外邪,䗪虫虚劳瘀血兼,薯蓣扶正兼祛邪,䗪虫缓中补虚言。

60、肺痿:

肺痿因何起,重亡津液故,发汗或太过,呕吐或频数。

攻利药多用,消渴耗无度,阴虚火上炎,熏灼肺叶枯。

或因他病者,皆由误治故,咳吐浊涎沫,短气失宣肃。

寒痿因少见,脾阳伤病久,虚冷气不振,甘草干姜救。

热痿麦门汤,参草枣粳求,半夏七之一,下气化痰由。

61、寒痿与消渴之小便数区别:

寒痿小便数,多涎口不渴。消渴小便数,热盛肾不摄。

只问渴不渴,分清便好说。虚冷阳不升,头目眩晕作。

上虚不制下,培土生金和。甘草蜜炙倍干姜,干姜炮用志必得。

62、“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

风中于卫伤皮毛,呼气驱邪使不入,呼气不入萌可救,银翘加减功效速。

风舍于肺干不渴,时时振寒脉滑数,咳嗽喘满鼻不闻,葶苈大枣泻肺主。

热过于营引邪入,呼吸正伤难驱出,吸而不出入血脉,桔梗排脓清热毒。

63、肺痈恶寒振寒与太阳表证恶寒不同:

肺痈振寒风热毒,阳邪开泄肌腠疏,卫气抗邪争于里,不耐风寒外气无。

太阳表证振寒者,风寒束表外被郁,一分恶寒一分表,发汗解表病可去。

64、肺痈三阶段三治法:

风伤皮毛卫表说,风舍于肺咳唾沫,热伤血脉血凝滞,蒸腐为脓痈溃破。

开肺清肺排脓法,葶苈大枣第一家,清肺千金苇茎汤,排脓桔梗效可夸。

65、葶苈大枣汤:

葶苈大枣开泻肺,泻下逐痰为峻剂,咽燥痒咳脉浮数,汗出恶寒发热继。

兼表可加银翘散,正虚脓成非此例,葶苈十五克上下,大枣十二枚煮去。

胸胀身面浮肿者,不闻香臭鼻流涕。

66、千金苇茎汤:

千金苇茎可清肺,清热去痰化血瘀,咳吐痰臭胸痛喘,振寒脉数兼滑利。

苡仁瓜瓣桃仁行,银翘薄荷蒲公英,贝母甘草鱼腥草,荆芥桔梗各显能。

肺痈各期通用方,一再服当吐如脓,诱发呕吐增剂量,就近上排出痈脓。

67、桔梗汤:

桔梗汤以开提主,久久吐脓如米粥,血败肺蚀碍呼吸,毒势蔓延利导出。

生用甘草量加倍,桔梗用三甘草六,不伤正气排脓法,宣肺利咽在一吐。

68、肺胀:

肺胀病性实咳喘,内饮外邪病机言,欲作风水汗即愈,越婢加夏目脱看。

麻黄石膏当为主,姜草大枣不可减。烦燥喘有心下水,小青龙加石膏擅。

麻黄半夏与石膏,肺胀三味必用药,宣散外邪以麻黄,清肃水饮半夏效。

清泄郁热石膏灵,随症加减方为妙。寒阻细辛姜,气逆杏朴帮,痰阻紫苑冬花助,化热石膏宜加量。

上气面浮肩息症,脉浮大加利尤甚,阳越于上阴竭下,此乃脾肾俱败证。

外邪束表有是症,声高气粗胸膨膨,脉实有力起病急,非声低怯胸中空。

认真鉴别实与虚,方不误伤药误用。

上气喉有水鸡声,射干麻黄汤可用,姜细冬苑夏味枣,消痰祛邪不伤正。

时时吐浊不得眠,胸满便难痰稠粘,去皮皂角酥炙末,炼蜜和为皂角丸,

枣膏调服防伤正,愈后调治保平安。

69、脉沉者,泽漆汤主之,与厚朴麻黄汤鉴别:

脉沉应为里有水,水停溢表正气亏,停久不去郁热烦,二便不利泽漆为,

菀姜夏桂前参草,清热黄芩苦寒追。

厚朴麻黄汤治饮,饮热迫肺病在表,泽漆治饮病在里,治用下法君当晓。

70、麦门冬汤:

虚火咳嗽上气者,麦门冬汤细斟酌,参草粳米少半夏,肺胃津伤清养得。

虚热肺痿重亡液,此方对症正稳妥。

71、桔梗白散:

桔梗白散外台名,实乃仲景伤寒中,三物白散同一剂,贝母巴豆破逐功,

不利进热粥一杯,不止冷粥水可停。

72、咳嗽上气、肺痈、胸痹、支饮均因之不得卧:

胸痹痰浊阻胸阳,瓜萎薤白半夏汤,肺痈风热浊壅肺,葶苈大枣泻肺汤。

支饮温肺兼化饮,小青龙汤治法当,咳嗽上气宜导滞,利窍涤痰皂荚帮。

虚火上炎麦门冬,寒饮射干麻黄汤,饮停正虚身肿者,泽漆汤用可通阳。

寒饮夹热头汗出,厚朴麻黄正相当,饮甚于热烦而喘,小青龙加石膏汤,

饮热郁肺目如脱,越婢加夏平逆降。

73、奔豚气:

奔豚气病因征名,小猪河豚喜奔动,少腹气逆上冲胸,痛苦难忍咽喉中。

情怀不畅肝气郁,误汗感寒阴气盛,素有停饮肾阳虚,冲气上逆寒饮动。

阴液偏虚郁化火,肝经气火随上冲,因从惊恐引发者,治当认准心肝肾。

奔豚汤用姜夏降,李根白皮肝热情,甘草缓急当为使,佐有芩葛归芍芎。

往来寒热此方合,桂枝加桂阴寒盛,阳虚饮动脐下悸,苓桂甘枣方可行。

冲气平则如常人,此与冲疝不相同。冲疝发生因督脉,二便不通腹剧痛,

冲气平复痛不止,气上冲心不因情。奔豚气乃无形气,不与肾积奔豚同。

肾积奔豚有积块,有形无形识别清。

74、苓桂甘草汤:

苓桂甘草苓先煎,重用先煎力更专,甘澜水扬千百遍,水上有珠五六千。

扪无水性不伤肾,善走不滞因取煎,枣实培土防下焦,有形水饮势发难。

茯苓独重伐肾水,欲作奔豚利可安。

桂枝加桂有表邪,下焦寒气上胸间,心阳不足邪无形,更加桂枝二两专。

已作奔豚病较重,解表平冲温散寒。苓桂味甘治上焦,五味敛肺不待言。

苓桂术甘燥脾湿,主治中焦当明辨。平冲降逆皆有功,奔豚主药桂苓担。

75、阳微阴弦:

阳微阴弦胸痹脉,寸脉微乃阳不足,寸微即脉沉而迟,关弦即脉小紧数。

寸微上焦易容邪,下焦阴盛邪上浮,关尺脉弦阴乘阳,短气本虚标实处。

喘息咳唾胸背痛,阴寒痰浊相滞阻。

茯苓杏仁甘草汤,偏于水饮用此方,橘枳姜汤亦可主,偏于气滞用此降。

急则治标缓治本,无寒热者外感无,平人不虚非内伤,寒痰水饮实邪故。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39906129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