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鉴赏句序 省略(完稿)

 传统文化资料 2018-06-04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

鉴赏诗歌语言:
注意诗句语序的倒装

一、关于“倒装”在古诗中的形式 古诗词中倒装的出现形式主要分为三 种:倒词、倒句、倒叙。 倒词主要指古诗词中的词语因作者表达需要出
现颠倒的现象。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是“目 欲穷千里”的倒装,这是为了与下句“更上一层楼” 形成对仗和适应诗歌平仄要求而改变了语序。

诗歌倒词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主宾换 位、定语提前与挪后、状语后置等,基本适用 文言句式解读方法。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燕自去自来,水中鸥相亲相近”。

崔颢《黄鹤楼》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主语后置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

杜甫《月夜》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宾语前置

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门户生光彩”。列土指的是封疆列土,指封高官给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刘叉《从军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定语位置变化

4.定语的位置。
(1)定语提到谓语前,置于句首。这类句子往 往是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插入动词或名词谓语。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细草岸,独夜危樯舟”。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陆游《昼卧》) 意即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这个句子的定语和 中心语之间有三个字“生帐里”,理解为“帐里 生”或者“生(于)帐里”,都与古汉语一致, 都通顺。

(2)定语挪后
数量定语置于名词中心语后的情况比较 多。“血痕一缕在眉梢,胭脂红让娇。”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寄扇》)前句即为 “一缕血痕在眉梢”,胭脂红夺去了女儿娇色 (让:夺
去)

这与文言文中的数量词定语后置一样, 如“为窗八”。

状语后置或挪前。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唐· 李益《盐州过胡儿饮马泉》)意即“(在)明 月(之)夜(听到)几处吹笳(的悲苦声),白云 天(下)何人(抽出)倚(天长)剑(捍卫边 疆)”。 “自许封侯在万里。”(陆游《夜游宫· 记梦寄 师伯浑》)意即“自许(信)在万里(外打败金兵, 收复失地,立功)封侯”。

?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 ? ? ? ?

唐 李益

? 诗题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中唐时期,遭受安史之乱沉重打击的大唐帝国尽 管呈现出了派复苏气象,但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 盖国力渐衰、边境不宁的事实。曾在大漠风沙中 度过了十余年戎马生涯的李益,当比旁人更深刻 地感受到大唐帝国的积弊隐忧。因此,如果说盛 唐时期投笔从戎的诗人们多在边塞诗中倾吐凌跨 大漠绝域的豪情,那么李益的边塞诗则在悲凉的 歌唱中透出无限的忧心。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作之 一。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唐 李益 诗题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春天的五原,杨柳拂水,清泉汩汩,绿草如烟。然而,不久前,这片水草丰 美的原野还是染血的战场,这清泉还是胡人饮马的地方。表达出诗人踏上 这片失而复得的土地时的欣慰心情。 不过,这种欣慰的心情很快就消失了。五原的明月夜,远处隐约传来胡笳之声。 这使诗人想到:莫非哪里又发生了战争?是哪些壮土在英勇卫国呢?月夜笳 声揭示出五原的宁静中所潜藏的骚乱动荡,而“倚剑白云天”的形象固然 是对守边将士的赞美,却又传达出剑拔弩张的紧迫气氛。“几处”、“何 人”的不定语气微妙地表达出诗人对边防未固、战事未息的忧虑:这失而 复得的土地,可不要再失去啊! 第三联,诗歌的情绪又是一变。“从来”边塞都是冰雪严寒,关山阻隔,“今 日”适逢冰雪消溶,春水分流,似乎在欢迎远来的客人。前句指胡人统治 下的五原,后句指收复后的五原。这一联顾往瞻前,诗人多希望“绿杨著 水草如烟”的春景常驻,边塞从此无狼烟啊! 末联诗人触景生情,委婉吐露心曲。眼前这道清流恰似一面明镜。然而诗人告 诫说:切莫去临水照镜呀,你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恐怕会大吃一惊的。这 一联意味深长。那汩汩不息的饮马泉,使诗人想到自己在边塞度过的悠长 岁月。 当初,他何尝不是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投身塞北,然而国力日衰,个 人功业何在! 这身世之叹使诗人不忍临泉“照容鬓”。这弯汩汩清泉曾映照 胡儿饮马的身影.它正是大唐帝国兵力日弱、边境不宁的历史见证。今日 饮马泉春水潺潺,谁敢说明日、后日不会胡尘再起。这是国事之忧使诗人 感到往事不堪回首,不堪“照容鬓”。身世之叹和国事之忧使收复五原的 喜悦蒙上了浓重的阴云,显示了李益对现实及前途的深重顾虑。

主语后置 宾语前置 主、宾换位

定语位置变化
状语后置或挪前。

倒句是指诗人因表达的需要而改变诗
歌句子的关系,一般是倒置诗歌当中相 临两句的顺序。 李白词《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 断秦楼月。”其正确语序应为:“秦娥 梦断秦楼月,箫声咽。”这里出现了因 果倒装,作者为了与下句“咸阳古道音 尘绝”形成对仗和韵律上与后句“秦楼 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形成顶真修 辞的需要而改变语序。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霸陵伤 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 残照, 汉家陵阙。 ①箫声咽:据《列仙传》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 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 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风声,凤凰来止其屋。 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 ②秦娥:此泛指秦地美貌女子。③梦断:梦醒。 ④霸陵:又 作“灞陵”,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有汉文帝墓而名。 附近有霸桥,为唐人送客的折柳告别之处。 ⑤乐游原;唐代 的游览胜地,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⑥咸阳:今陕西咸阳 市。汉、唐时期,从长安西去,咸阳为必经之地。 ⑦音尘绝: 音信断绝。 ⑧汉家陵阙:汉朝皇帝的陵墓都建在长安四周。 阙,陵墓前的楼观。 在李白词中指的是一个秦地(今陕西省一带)女子。写她自从爱人 出了远门,她夜里睡不安稳,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下去, 总是音信杏然。在失望、痛苦中什么乐游原、汉朝陵墓的好 景致,她都感到一派凄凉。

? 李清照《忆秦娥· 咏桐》 ?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 西风吹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 泽东 忆秦娥· 娄山关 ?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倒叙主要指诗人因诗词结构的需要而改
变常见的表达方式。
这种情况在叙事抒情类诗歌中常用, 如唐刘禹锡的《柳枝词》:“清江一曲柳 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此诗由“清江碧柳” 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 入胜。该诗采用“今——昔——今”相对 比的方式可以更突出今日的遗憾情感,章 法上回环婉曲,收到了曲尽其妙的表达效 果。

(一)为符合声律的要求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 诗词需要符合韵律规则——押韵和平仄。因 此,作者在表达时就出现了词语的倒置。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说笑 喧闹,是洗衣服的女子归来了;水面上荷花摇动, 是打鱼的小船从远处划过来了。诗中“归浣女” 是“浣女归”的倒装,“下渔舟”是“渔舟下” 的倒装。这样调换语序,一是为了避免颔、颈两 联动词都用在句末,将“归”、“下”换到句中, 使全诗的句式变化多样,不致呆板单调,创造出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主要的原因 是为了让“舟”“秋”“流”“留”押韵和五律

苏轼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 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 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其中“绿水人家绕” 应为“绿水绕人家”,这里“绕”字后置 主要是为了与 “小”“少”“草”“道”“笑”“恼” 押韵。
这种句子结构的颠倒用法还可以增强 诗歌的音乐美,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为了突出和强调表达的情感而 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 诗人为了突 出某种特殊的情感,在写作时有意 将词语的语序改变。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青海长云暗雪 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后句应为“遥 望孤城玉门关”。“遥望”为“远远地望”, 此处突出强调了在外守卫边疆城池的士兵遥 望着内陆.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怀。

(三)为追求“新意”而改变词序、句序、结 构的情况

所谓“新意”即:事物不新字词新,字词不新事物新, 字词不新句子新,句子不新结构新,结构不新立意新。处 处求新是每个诗人写作时的共同心愿。要想达到推陈出新、 标新立异、出奇制胜这一目的,按照常规思维表达是达不 到理想效果的,因此诗人就会考虑选择词序或句序的变换。 钱起的《谷口书斋寄杨初阙》中“竹怜新雨后,山爱 夕阳时”两句。其正常语序应为“新雨后怜竹,夕阳时爱 山”。如果采用正常的语序,会缺少很多诗味。 将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七八个星天 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改为正常组词“天外七八个星, 山前两三点雨”,词的意境美就会大打折扣。

结构上的求新往往以倒叙为主,诗人选择 倒叙的行文方式主要是为了设置悬念,引 人入胜,化平淡为神奇。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去年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 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用去年和今 年的今日在都城南庄的见闻不同而引起内 心无比的惆怅和感伤之情,诗歌采用倒叙 手法将一个很平常的见闻写得饶有情趣。

鉴赏诗歌语言:
注意诗歌语言的省略

省略现象
? 省略可以使诗句紧缩、精炼和符合格 律的要求,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对语句的省 略较常见。在成分省略上,又有几种情况, 我们一一举例说明。 ? 这种省略跟文言散文相比,有两个特 点,一是句子的任何成分都可以省略,词 的省略有时候可以把一句话省略为一个词。 但是这在散文里不允许的, 所省去的成分, 只能补上近似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古代 诗词在理解上可以有更多的伸缩性的原因

(1)主语省略
? ①句子主语为作者本人时,往往省略。例如韦应 物《寄李儋元锡》诗: ? ?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 ? 其中,该诗第一、三、四、五、六、七各句 被省略的主语,均指作者本人。第七句中的“欲 来相问讯”半句的主语乃指李儋,亦被省略。

? 例如: ? (1)向晚 (余) 意不适, (我) 驱车登古原。 ? (我)寻白羽, ? (2)平明 (白羽)没在石棱中。 ?

(2)谓语省略
? 例如: ? (1)寻章摘句老雕虫, (如) ? 晓月当帘 挂玉弓。 (照) ? (2)迟日 江山丽, (吹得)花草香。 ? 春风

? ① 谓语直接省略。 ? 例如杜甫《野望》诗句: (有 )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 浦 清 江 万 里 桥。 其中第二句的谓语“在”或“有”被 直接省去。这里“万里桥”为主语,“南 浦清江”为地点状语。

? ② 谓语省略,由副词兼而代之。例如杜甫《客至》 诗: ?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 其中,第一句省略了谓语“是”或“有”字, 由副词“皆”兼而代之。第六句类同,谓语“有” 字被省略,由副词“只”兼而代之。

(3)宾语省略
? 例如: (红豆), ? (1)愿君多采撷 ? 此物最相思。 (李龟年歌唱), ? (2)岐王宅里寻常见 (他的歌声)。 ? 崔九堂前几度闻

4、省略介词
? 例如: ?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自) 九天。 (于) ? (2)两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省略方位词
? 例如: (里) 无 ? (1)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 人见泪痕。 (上)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 ? (2)天街 近却无。

6、省略定语中心词
? 例如: (的诗文) ? (1)王杨卢骆 当时体,轻薄为 文哂未休。 (调), 何人不起 ?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故园情

7、省略连词
? 例如: (若) 东风不与周郎便, ? (1) (则) 铜雀 春深锁二乔。 (故) 夜惜衰红 ? (2)明朝风起应吹尽, 把火看。

8、省略两个词或两个以上的词

? 例如: (耸立于) ?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风雨中。 (下) (于) 月 (在) 清宵立, ? (2)思家步 (于) 忆弟看云 白日眠。 ? 此外,还有省略状语、兼语等成分的, 兹不一一列举。
说安史之乱时诗人在成都,思念家人,因为忧愁,常常半夜 里睡不着觉,独自在月下伫立,而白天望着悠悠白云,想起 兄弟,又早早入睡(期望能在梦中相遇)。

鉴赏诗歌语言倒装和省略注意以下 两方面:
1、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 图与情感侧重点。 2、注意语言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 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一个字令你黯然神伤,
一句话道尽人生悲凉, 一首诗见证历史的沧桑.

夕阳古道空见尘世迷茫,
秦砖汉瓦演绎悲欢兴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