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致职场关系破裂的头号杀手,竟然是它!

 曾半仙猪猪 2018-06-04

关键

对话

不错过人生中的每一次关键对话

关注



作为管理者,你是否曾火冒三丈地与下属对峙:“明明说得很清楚了,怎么还交给我这么一份驴唇不对马嘴的东西?”“上次明明给过修改意见,怎么还是漏洞百出?”


身为员工,你是否很困惑,我明明按领导的意思写的方案,怎么就完全不对路了?上次的修改意见和这次的修改意见完全大相径庭,领导难道是专门为了增加我工作量而存在的吗?


上下级之间知识背景和视角不同,误解总是难免发生。我们尝试读各种心理学,团队合作的书,期待团队成员能像电影里的神助攻们一样默契地帮助主角完成任务。


然而现实总是摇着头,向你表示“臣妾做不到……”是什么使我们彼此不断误解呢?很多时候,原因很有可能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可以说是我们的“想法”上。



 1.

误解是怎么产生的?



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名言“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形容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角色的不同解读,却很少有人知道莎士比亚很早就提过“我们的想法,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来解读这种现象。这里莎翁所说的“思想”,即是我们形成误解的最大元凶——想法



可以说,对于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想法,比如:


小张是一位热心肠的人,工作中经常帮助身边的同事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于是,大家一遇到什么问题就会第一个找到他。


对于这一个“小张乐于助人”的事实,公司其他同事想法一般有:


  • 同级小王想:拽什么拽,没帮别人解决好问题,你就等着被骂,被嫌弃吧。

  • 上级王总想:小张怎么做事总不按流程走,越权,太不把我放眼里了。

  • 其他部门小李想:这个傻x,被别人利用了,还傻笑着帮忙数钱。


是不是很神奇,同样一件事,在大家的眼里形成完全不同的想法。当这些想法产生的时候,感受也将不同,那么,他们采取的行为也就不同。


  • 同级小王感觉自己被搁置排斥,渐渐地离小张越来越远。

  • 上级王总感觉自己不被尊重,开始对小张的工作吹毛求疵,打压甚至挑刺。

  • 其他部门小李感觉开心,也开始经常找小张帮忙。

  • 而作为主体的小张,被同事、上级隔离,认为他们太冷血,不近人情,让自己受到了伤害,愤而辞职,一走了之。


当真是“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不同的想法下,我们会采取的不同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也将千差万别,而误解经常在其中闪烁,误导我们偏离正轨。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想法,排除误解呢?


通过研究500强企业的300多名精英人士的行为轨迹,我们发现职场精英非常善于利用“行为回顾”的方式来控制想法。也就是说,要想控制想法,避免随之出现的错误行为,精英们会一级一级地沿着已经出现的行为向前反推,整个反推过程是这样的:


1)【行为】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询问:


我是否表现出愤怒或沉默应对的行为?


2)【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


3)【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4)【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


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慢慢地改变其中固有的惯性想法。就拿上级王总来比例,对于小张乐于助人这件事,王总是这样回顾的:


1)我经常无故找小张的工作错误,吹毛求疵。

2)我对小张感觉很愤怒。

3)因为他总是越级帮助别人,忽略我的存在。

4)好像有一次,小张帮助小李完成项目合作,却没有得到我的批准。


通过反推,我们可以得到两种常见的结果:


1)我们的想法有事实依据。

2)我们的想法没有事实依据。


第一种,当我们的想法有事实依据时,职场精英会果断控制自己的想法,进而和小张展开对话,提出小张的举动对他造成的困扰,并希望小张能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考虑工作流程等问题。这样的坦诚对话,既说明问题,又能让小张理解,而不是无故找茬让小张误解。


第二种,当我们反推到我们的想法没有事实依据的时候,你就真正的陷入误解了,这时候,就别怪别人误解你了。



 2.

利用对比法消除误解



每个人想法不同,那么,在工作中,误解将无所不在。面对误解,你都是如何处理的呢?相信很多管理者都习惯“误解产生了,一掩盖二忽略”的处理方式,比如:


你手下几名员工正在连夜为公司副总的视察做准备,你负责接待副总,届时其他成员会向副总介绍你们工厂在生产流程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没想到的是,在来这里之前,公司副总给你来了个措手不及。她提出一项可能让公司失去最大客户的方案,由于只有一个小时陪领导,你决定先解决问题而不是到工厂视察。最后,你说服了副总调整方案,但却忘记了通知已经忙了一个晚上的员工视察取消了。


送走领导后,在回办公室的路上你碰到了自己的下属。带着一脸疲倦和失望,他们对你的做法感到非常愤怒。既没有视察也没有通知,现在你竟然连一句解释都没有就想溜之大吉,太不把他们当人看了。


面对下属的愤怒和质疑,强势且目的导向的管理者可能瞬间发飙“我必须在公司未来和工厂视察之间做出选择,我选择了公司未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这样做”,直接忽略员工认为“你太不把他们当人看”的想法。


这下子,你将员工的负面情绪迅速点燃,双方陷入无边界的口水战。这种争吵显然于事无补,可是除此之外你又能怎么做呢?



聪明的领导,不会被员工的质疑瞬间点燃情绪,反而会先行为回顾,看是什么地方让下属觉得他“不把他们当人看”。找到误解源头之后,大部分的他们开展对话,都会采用对比法来消除误解,营造对话的安全氛围。


对比法是一种分型陈述,其结构为:


  • 先否定。即用否定来打消对方的误解,常用词汇有“不是……”“不希望……”等。


  • 后肯定。即用肯定来明确你对对方的认可,常用词汇有“是……”“希望……”等。


在对比法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对辛苦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误以为你根本不关心他们的付出,懒得向他们通报情况,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因此,聪明的领导会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的安全感回复到正常水平,如“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认为我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紧接着肯定员工的努力,如“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这样一对比,让员工知道你是看到并且重视他们的付出,而不是忽略他们的付出,误解得到解除,员工情绪逐渐平缓,对话回到安全氛围,双方都可以继续讨论视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了。


小Key有话说


职场中的我们,总会有被人误解的时候,有的人快意恩仇,据理力争;有的人习惯选择沉默,委曲求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但只要你能控制自己的想法,采用合理的行为回顾方法来看清误解源头,并使用对比法来消除误解,这样就没有什么值得困惑的。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