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面诊,望面色,知病症

 医道无涯 2018-06-04

面诊是我国传统中医里面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从解剖学上看,面部的血管丰富,皮肤薄嫩,一些色泽变化容易显现出来。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本身的气血都上行于面部,所以面部的色泽可以直接反映内脏气血的盛衰与否。


望面色时需从气与色两方面着手,而气又较色为重要。因为它是人体精气盛衰的标志,气主要通过光泽表现出来。

中国人属黄种人,所以基本上都呈微黄色。但不论怎样,只要面色是明亮润泽,隐然有生气的就是正常的面色。

中医面诊,望面色,知病症

(1)青色 多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中医多见于寒症、痛症、瘀血症及肝病。青色属肝,主风,主惊,主寒,主痛。面唇青者,寒极也。青而脱色,惊恐也。青而黑者,多寒痛。青而白者,多虚风。青而赤者,为肝火。青赤而晦滞者,为郁火。

(2)赤色 即红色,是血液充盈于皮肤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热症。赤色属心,主热。心热者,庭先赤。脾热者,鼻先赤。肺热者,右颊先赤。肾热者,颐颏先赤。肝热者,左颊先赤。

(3)黄色 是脾虚湿郁的表现。

黄色属脾,主湿热,食积。黄而明如橘子者,湿少热多也。黄如烟熏,暗浊不明,湿多热少也。(湿土瘀浊。)黄而黯淡者,则为寒湿。黄而枯 者,胃中有火。

中医多见于湿症及虚症。

4)白色 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虚寒症、血虚症和虫症。白色属肺,主气血虚寒,纵有虚火,断无实热。白而无神者,为肝泄脱血。白而青者,气寒血凝。

中医面诊,望面色,知病症

(5)黑色 是肾精虚衰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肾虚症、寒症及瘀血。黑色属肾,主寒,主痛。青黑为阴寒,焦黑齿槁,为肾热。黑而枯夭,见于耳目口鼻,不论何处,俱不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