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辜鸿铭是怎样的一个人?

 kslztqs 2018-06-05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么一种生物,名叫学霸,往往对我们来说如天书一般的知识,他们总是能够轻松掌握,并且以望尘莫及的成绩,让我们只能仰望。那么学霸中的学霸应该叫什么呢,学神?如果有“学神”这种生物的话,那个辜鸿铭一定是了。

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1857年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祖籍是福建泉州。就是这个被称为“清末怪杰”的人,曾经在欧美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学贯中西,并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马来西亚语等九种语言,是名副其实的语言天才兼学神。

辜鸿铭的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人,他的母亲则是一位西方白人。在马来西亚的一个橡胶园出生后,由于橡胶园主的喜爱,将他收为义子,并在他十岁时将其带往英国学习。

正是在西方学习过程中,辜鸿铭彻底展露了自己非凡的学习能力,他先后在英国、德国等国获得了文学、哲学、理学、神学等13个博士学位,熟练掌握了九种语言。辜鸿铭不仅学习能力超强,他也将学习的知识化为己用,甚至可以用拉丁文写诗,他的著作也是欧洲许多大学的必读书。

辜鸿铭如此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渊博的知识,使得辜鸿铭在西方声名鹊起。1880年,在西方游学14年后的辜鸿铭回到马来西亚。由于父亲一直以来的影响和与马建忠的谈话,辜鸿铭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并走上了宣传中国文化的道路。

辜鸿铭先后将《论语》、《中庸》、《大学》,也就是四书中的三书翻译为英文,并在海外刊行。1885年,辜鸿铭来到中国,投入了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门下,担任了“洋文案”,也就是外文秘书,主要负责翻译。在张之洞的幕府之中,辜鸿铭整整呆了20年,他一边帮助张之洞进行洋务运动一边继续研究国学。

在这期间,正是靠着辜鸿铭的谋划和积极争取,在湖北武汉建立了由中国人自己建设和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自强学堂也是现代武汉大学的前身。

辜鸿铭先后担任了外交部侍郎、南洋公学监督等职,并先后发表了《中国札记》、《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春秋大义》)等在西方引起巨大影响的介绍中国的书籍。民国建立后,辜鸿铭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日本讲学,1928年4月,辜鸿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辜鸿铭学贯中西,对东西方文化都极为了解,他的著作也使西方人开始了解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也因此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在西方人中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可见辜鸿铭在西方影响之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