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自然评论: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在线刊出了一篇年度综述,文章作者德国汉诺威医学院海纳·梅德维尔(Heiner Wedemeyer)教授对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无干扰素疗法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并亮明个人观点——是时候准备和干扰素(IFN)说再见了! 20多年来,IFN-α已成为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基础,根据HCV基因型、肝病所处阶段以及宿主的基因学,IFN-α已使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达到30%~90%。 治愈丙肝是可能的。然而,含IFN疗法与广泛的不良事件相关。因此,仅有少数HCV感染者接受了IFN-α治疗。 HCV具有纯粹的胞质细胞周期,而且在没有耐药的情况下,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可以治愈HCV感染细胞。因此,提高丙肝疗效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是——联用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这些药物可以靶向作用于HCV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第一项证实无IFN DAA联合疗法疗效的概念验证研究,于2012年1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研究中的化合物是HCV非结构性蛋白5A抑制剂daclatasvir以及HCV非结构性蛋白3蛋白酶抑制剂 asunaprevir。使用daclatasvir+asunaprevir的无IFN双药疗法,可使所有11例患者的HCV RNA水平快速下降,并有4例患者出现SVR,2例基因1b型患者的HCV得以清除。 其他无IFN的DAA联合疗法目前正在临床研究中。日本研究者发现,雷洛昔芬(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以增加绝经后丙肝患者对标准Peg-IFN-α+RBV疗法的应答率,并可以降低复发率。到2014年末,可能有3种以上不同类别的DAA联用方案(联用或不联用RBV)上市,考虑到至少有30~40种不同的新型化合物目前正在接受临床试验,因此,丙肝患者将可能告别干扰素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