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讲:元亨利贞·认识辩论

 清醒4321 2018-06-05


  2017.9  

讲 座 回 顾




#  第一讲:元亨利贞·认识辩论  

杨陨电,2017


### 题解

《易经》:元亨,利贞。

【注释】

元:首,元首,最大;

亨:通,亨通,灵光;

利:利于;贞:占卜


*辩能利人


### 初识

选文一:《庄子·秋水》(节选)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 “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旣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谁在诡辩?理由?这是“辩论”吗?如何判定胜负?


选文二:《韩非子·说难》(节选)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 ,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 :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 ,而说之以厚利 ,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 ,而说之以名高 ,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 ,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


*辩论有目的吗?辩论是一种说服术吗?辩论与受众心理有关系吗?说服力大小与辩论是否有理有关系吗?辩论所遵循的“理”是什么?可否在辩论中使用“说服术”?


文选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节选)

然韩非知说之难 ,为说难书甚具 ,终死于秦 ,不能自脱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这个世界讲道理吗?对于辩论的认识是否有助于更好的立足于这个世界?




### 辞源


【汉语】

辛:《说文》:秋时万物而成熟,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䇂,辠也。

鑿型工具,刑具。“辛部”均与刑罪有关:辠(罪)、辞(诉讼)、辡(辩)

辡:《说文》:罪人相与讼也。实际上应从二䇂,治理义,引申为治狱。


《日·汉辞海》辯〘会意〙治める。「言(=ことば)」が「辡(=二人の罪人が訴えあう)」の間にあるようすから構成される。

【译文】辩(会意字)治理。辡,两个罪人(犯罪嫌疑人)之间以“言“(语言)互相控诉。


“辩”本身为“辨”,治理;后将相讼理解为“辩”。


*罪人在法庭上相讼,有目的吗?讲道理吗?有程序吗?治理需要讲道理吗?


考察以下先秦文献中的“辩”的含义。

《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孟子为何说“好辩”是不得已的?辩论具有攻击性吗?攻击性是来自于其目的还是其自身的方式?

《荀子·劝学》: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为何有“争气”者不能与之辩?辩论需要心平气和吗?

*以上的“辩”解为:辩论、辩解。


《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为什么老子说辩论的人是不善的?考虑前面孟子说的话。你是否同意?

《荀子·非相》:”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

*荀子为何说君子必辩?会说话是否就是会辩论?君子是否应该为善?

*以上的”辩“引申为巧言。


【小结】

*汉语的”辩“,以”言“为载体,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其目的为其自身所在“位置”所决定,采用修辞术并运用心理操纵手段以达到“胜”的结果。一般在对话双方间进行,而非在公众面前进行公开的演说。




【西文】

拉丁文

arguo, is, i, tum, ere. v. tr.

【解】

1)显示,(显露)明征,证明;

virtus arguitur malis. Cic. 板荡识英雄

arguo te pecunias in praemium sceleris accepisse. 我证明你曾受贿行凶。

tu arguis, ego nego. 你控告我,我反驳(否认)。

2)揭露(含责让、诉讼之意);

in vinculis cives Romanos necatos esse arguo. Cic. 我控告罗马公民在监狱中被残杀。

multa sunt falsa, quae tamen argui suspiciose possunt. Cic. 许多事纯属虚构,但能被控涉嫌。

occidisse patrem, Sex. Roscius arguitur. 塞斯洛西被控弑父。

Plinium arguit ratio temporum. Suet. 时间统计(足以)反驳皮里尼勿斯。

3)控告(证明其罪);


*以上可看出argue本义与中文”辩“之本义接近,有控辩之意,但其更强调控诉、而非辩解,并且有扬明、揭发、引证之义。


argute adv. argutius, argutissime

【解】精细,精巧,敏锐,伶俐,活泼貌。

【例】acute mihi et argute respondit. 他敏锐而精巧的答复我。

de difficillimis argumentis argute disputavit. 精巧的辩论了极难解的辩题。


argutator, oris. m.

【解】巧辩者。


*以上有”巧言”之义。


argumentatio, onis f.

【解】辩论,论证

【例】Argumentationen quaerere, invenire, concludere.寻求,获得、结束辩论。


argumentatus, a, um. part.v.argumentor

【解】辩论者


argumentor, aris, atus sum, ari. v.dep.intr. et tr. (argumentum)

【解】1)辩论,论辩,提证。2)证明,推测,推论,推究

【例】1)quid argumentor? Cic. 我辩论什么?

(argumentari) in aliqua re. Cic.对某事发生辩论……

de voluntary alicujus. Cic. 你证明当希望某事。

aliquid argumentari. Cic. 引证某事。


*提证、推测、推论、推究均为中文之“辩”所无之义项。


英文

argue

法文借词。古法文以及现代法文arguer一词,来自于拉丁文 argutari之义(参考前解)。argue与quarrel区别在于,quarrel 指持续较长时间并且涉及许多不同的事情=吵架。

【解】争论;论证(主张)


argument

1.A connected series of statements or reasons intended to establish a position; a process of reasoning or disputation; argumentation. ME.

【解】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陈述或理由以建立一种立场与态度;一种论理与争辩的过程;即argumentation


2.A statement or fact advanced to influence the mind; a reason urged in support of a proposition. Formerly spec. in Logic, the middle term in a syllogism. LME.

【解】一种陈述或事实以促进对于观念的影响;一种强烈的论理以支持某一动议。

Henry More: But that the Beast that was, and is not, is not the Devil, we shall now evince by other arguments.

C.M.Yonge: Well provided with golden arguments.

F.L.Wright: To hold snow on the roof is always a good, wise provision and a good argument for a flat roof.


3.Proof, evidence; a token, an indication. arch. LME.

【解】证明、证据;一种姿态、一种迹象。


5.a. Statement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a proposition; discussion, debate (esp. contentious); a verbal dispute, a quarrel. L15

【解】对于一种提案、讨论、辩论的支持与反对的陈述(特别是有所争议的);口头的纠纷,一种争吵。

Milton: In argument with men a woman ever Goes by the worse.

Shaftesbury:So intent in upholding their own side of the argument.

K.Amis: Just assume for the sake of argument that he’s a fake.

V.S.Pritchett: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and Father were shouting in angry argument across the table, about God and ‘that Eddy woman’.

A.Hailey: Their discussion... had quickly developed into an argument.


b.Subject of contention. L16-E17

【解】一种主张的主体。

Shakes. Hen.V: And sheath’d their swords for lack of argument.

6.Subject, theme of debate or discussion, either verbal or written. L15-M19

【解】口头或书面辩论、讨论的主题或主体。

Disraeli: The throbbing deed Shall make thy name a household argument.


*论辩、论点


argumentation 

1.The action or process of arguing; methodical employment or presentation of arguments; logical or formal reasoning; interchange of argument, discussion, debate. LME.

【解】论证的行为或程序;对论证所采用的有条理的组织方法与演示;逻辑的论证或正式的论证;通 debate, discussion, argument

2.An argument advanced; a sequence of arguments, a process of reasoning. LME.

【解】一个精密的论证;论证的所得的一个结论;论理的一种过程;



debate

拉丁文:

battuo, is, ere vtr. vel intr.

【解】1.tr.拍,打击;2.intr.比武,初试武器,

【例】battuere  rudibus cum aliquo. Suet. 舞棍比武


debatuo, debattuo, is, ere. v.tr.

【解】鞭笞、打伤


法文:

DÉBATTRE v. est le dérivé (v. 1050) en dé-* (valeur intensive) de battre*, à peu près démotivé aujourd’hui.

【译】前缀dé表示对battre(打)的加强义,(强力地)打,今意则不同。

❏  Le verbe a longtemps gardé le sens de « battre fortement » (encore relevé en 1627 en parlant du lait). Il s’est détaché de battre en prenant le sens figuré de « discuter vivement », construit indirectement avec préposition : débattre de qqch. (1172-1175) et directement (1283), emploi sorti d’usage. ◆  Cependant, le rapport à battre reste un peu plus sensible avec le pronominal se débattre (1175), au moral « se tourmenter » et au physique « lutter en faisant tous ses efforts pour se délivrer ».

【解】这个动词长期以来的保留有“强烈打击”的意思。它突出表达的意思指“生动的讨论”。其自反形式表示:精神上的:焦虑、苦恼、痛苦不安;肉体上的:为了解放而全力抗争。


◇  Le déverbal DÉBAT n. m. (xiiie s.) ne reprend que le sens de « discuter », désignant une controverse, une querelle, et, surtout au pluriel, des délibérations et discussions, d’abord à propos d’un procès (1283). 


À partir de 1627, il est employé dans le vocabulaire parlementaire pour désigner la délibération, au singulier, puis au pluriel (1704). En ce sens, il correspond à l’anglais debate (du verbe to debate, emprunt au français), employé au singulier ou au pluriel pour désigner les délibérations officielles dans une institution publique, et notamment au Parlement (1500). ◆  Il est courant au xxe s. pour « rencontre organisée pour produire un échange d’idées » (débat télévisé).

【解】débat 不能被理解为“讨论”,一场论证、一场争吵,它指的是特别是针对多人的阐述与讨论,有一定的目的,有一个程序。(1283)1627年以来,用被借用为议会词汇,用于指单独阐述、后来指多人阐述。在这个情况下,它与英语debate联系起来(被借入给英语),用于单数或者附属情况下,指在公开机构中进行官方陈述,特别是在议会之中。


 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2017



débattre [debatʀ] verbe 41

ÉTYM. xie ◊ de dé- et battre

1V. intr. VX ou RÉGION. (Canada) Battre fortement. Le cœur me débat. ➙ palpiter.

2V. tr. (xiiie) Examiner* contradictoirement (qqch.) avec un ou plusieurs interlocuteurs. Débattre une question. ➙ agiter, délibérer (de), discuter ; débat. Ils ont débattu la chose entre eux ; ils l’ont longuement débattue. Débattre un prix. ➙ marchander. Débattre les conditions d’un pacte, d’un accord. ➙ négocier, traiter. □ « Tout débattu, tout bien pesé » (La Fontaine). □ ABSOLT « Ils distinguent, débattent, jugent, critiquent » (Sartre). □ débattre de (par infl. de discuter). Débattre du prix. Ils en ont débattu.

3se débattre v. pron. Lutter*, en faisant beaucoup d’efforts pour se défendre, résister, se dégager. ➙ s’agiter, se démener. Se débattre comme un beau diable, comme un possédé, comme un forcené. Nageur qui se débat contre le courant. La victime s’est longtemps débattue. ◆  FIG. Se débattre contre les difficultés de la vie. ➙ batailler, battre, se colleter. Des jours « où l’on se débat en vain contre tout ce qui est bas et vil » (Maurois).

 Le Petit Robert 2016


débat [deba] nom masculin

ÉTYM. xiiie ◊ de débattre

◆ Discussion organisée et dirigée. Conférence suivie d’un débat. Débat sur la peine de mort. Débat télévisé.

组织并管理起来的讨论。

 Le Petit Robert 2016


debate

[N]

1.Strife, dissension, quarreling, (formerly) fighting; a quarrel. Long arch. ME.

2.Contention in argument, (a) discussion; esp. (a) formal discussion of a matter in a legislature or public assembly. LME.

J.Colville: Big debate on Finland this evening, during which the P.M. won great personal success. J. Herriot it was a matter of debate whether she was a widow or separated.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团体之间的)纠纷、争吵、正式的对决;一场争吵;论点上的争端、讨论;特别是(一场)在立法机关或公众集会上正式的关于一事的讨论。


[V]

2.Argue, discuss, esp. formally in a pulic assembly etc.; take part in debate (about). LME.

【解】论证、讨论,特别指正式在公开集会上等;参与辩论

Tolkien: They debated long on what was to be don.

B.Lovell: The existence of extragalactic systems had been debated for centuries.


【小结】

argue 论争,论证(举证主张,论说主张)

argument 论辩、论点

argumentation 论点、论证

debate 有目的、程序的公开辩论:

*特指在立法机关及公开集会中就一事的讨论。

quarrel 个人之间持续较长时间、可以是对于多个主题的争吵

dispute 国家或组织之间对于重大问题的争端


*以上各词,中文均可目之为辩论,而我们所讨论的“辩论”仅指debate:中文或译为“公开辩论“以于其它辩论概念所区别。


文选四:The Nature of Debate(节选)

What is debate?


In its essentials, debate is an extended argument. 

*Two groups of people dispute whether a statement is true or false. 

The Affirmative team in the round supports the statement, while the Negative team opposes it.


Once all the arguments have been put forth, an impartial judge decides the matter in favor of one team or the other. The decision is based only on the material presented during the debate...the judge’s personal feelings do not enter into his decision. What’s really being decided is not whether the statement — usually called the resolution, proposition, or topic — is true or false, but which team is better able to sustain its arguments.


*上文的 debate 一词是否可被 argue, argument, argumentation所替代?为什么?试将上文翻译为中文。


### 阐述


既然我们明了,公开辩论(debate)是具有特定目的、有一定程序的讨论行为,那么我们就必须对附着在辩论之上的辩论理论制度与程序进行考察。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现状“的概念。”现状“的拉丁文为 status quo 。为什么要明了现状呢?因为一种程序必须有输出结果,在最简单的情况之下,辩论的结果是:通过、不通过。通过则意味着改变现状,而不通过则意味着维持现状。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辩论双方在辩论程序开始之后,均一言不发,那么这场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呢?是维持现状,不作任何改变,也就是意味着反方获胜。然而在传统辩论之中,当我们遇到类似的问题则无解。比如”人性本善/恶“的辩论之中,如果出现同样的情况下,请问评委如何进行判决?评委的任何判决都是以自己的判断来进行代替,而不能有制度与程序本身进行输出。这就是传统辩论最为荒谬的地方。政策性辩论基于制度设置的本身,进行了如下的规定:

1.辩题只有一个;

2.辩题必须违背现状;

3.正方支持辩题,而反方反对(可采用多种立场);

4.正方具有辩题的定义权:也就是指提案的具体内容与措施及适用范围;

5.正方必须完成初步举证责任;

6.反方拆解正方的初步举证责任;

……依此类推

直到比赛结束。


文选五:原辩(节选)

政策性辩论对于正反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他假设,当我们遇到了社会问题A,正方拿出一个政策方案(比如一部法律、一项政策或者一项条例)来解决问题A,这个方案必须是“新”的,也就是说,这个方案必须是原来社会中所没有的,换言之,就是正方的方案必须改变现状。与此同时,反方责任就是通过对于正方方案的质询和反驳,以达到使得这项政策不能够由评委组成的委员会的通过,从而维持了现状。但是反方可以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提出另外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必须和正方的计划有所冲突,反方通过说服评委自己的方案比正方更好,从而达到击败正方的目的,在政策性辩论中我们把反方的这个方案成为相抗计划。

   但是问题出现了,因为在真实的社会中,正方的计划可能会由于某个利益集团的阻挠而搁浅,虽然这个计划本身是符合社会本身利益的,在这种情况下,反方可能进行这样反驳:正方的计划是合理的,同时也是有益的,但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获得通过,因为他违反了某个集团的利益。(比如在是否对烟草课以更重的税收的辩论中,这个利益集团可能指的就是烟草商,但中国没这个问题,因为烟草都是国家专营的,这里只是举例)如果反方进行这样的反驳,那么辩论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所以在政策性辩论中,我们给予正方以“强制通过”的权利。“强制通过”是这样一种权利,只要正方能够证明他的方案是合理的,总体上是力大于弊的,无论社会现实如何,正方可以强行要求立法机关通过其方案。

   政策性辩论对于正反双方如何进行论证都进行了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双方在进行辩论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论证框架。


强制命令权(Fiat):Fiat 为拉丁文,是 feri (become, happen, result, take place)虚拟式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意思是“要做成……”,比如说拉丁文《圣经·旧约·创世纪》(1:3)作:Dixitque Deus: Fiat Lux. Et facta est lux. (上帝曰、宜有光、即有光。/ 深文理本)  后被用来指一种正式的授权。在辩论中指正方的提案不会因为现状下“辩论”之外的因素而无法执行而得不到通过。



### 文本分析


文选六:1993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节选)

辩题:《人性本善》 正方:台湾大学;反方:复旦大学;


*这符合辩题的单一性规定吗?人性本善的对立面即是人性本恶吗?这类辩题在什么场合下辩论?是否适合进行公开辩论?辩论的目的是什么?


反方一辩陈词:

  姜丰:谢谢主席,大家好!我先要指出一点的是,康德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康德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的残忍的自私性。”对方不要断章取义。另外对方所讲到的种种善行,那完全是后天的,又怎么能够说明我们命题当中的“本”呢?神话归神话,现实归现实。对方同学请你们摘下玫瑰色的眼镜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就在你陈辞的这三分钟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强奸。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行为到底从何而来呢?对方为什么在他们的陈辞当中,自始至终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呢?我方立场是:人性本恶。 

*起始是如何进行论证的?证据有哪些?支撑论点吗?有没有与论证无关的修辞?这是反方第一次发言,正方回避了什么?


  第一,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最后一句话是论证还是论断?


  第二,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那个曹操不是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那个路易十五不是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还有一个英国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这些对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反方进行了哪些举证?进行论证了吗?足以支撑结论吗?为什么采用反问的修辞方法?


  第三,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时间警示)。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以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对方辩友,如果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话,那么孔老夫子何必还诲人不倦呢? 

*第一句话使用转折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改成陈述句是怎样?转折词在修辞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二句起是一种理论解释还是事实?有共识吗?

  今天,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是善的。但是历史、现实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扬善避恶。(时间到)。谢谢各位!(掌声) 

*人性本善是一个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所说的:历史、现实和理性三方面的证据是什么?是否有可能扬善避恶与辩论有关吗?




### 结论

辩论是一种具有目的、就某一事务遵循特定程序地公开讨论。其必须受到形式的约束。因此,不存在无胜负的辩论,一如再糟糕运动员参加的体育竞赛都会有胜负。这个胜负规则的核心概念就是现状。两造的对立是以现状与辩题所构成,而不是概念上似是而非的对立。深刻地理解这一点,是认识政策性辩论的关键性钥匙之所在。



【参考阅读】

1.游梓翔,《认识辩论》,(台湾)双叶出版社:

序言;第一章:什么是辩论?;第二章:什么是竞赛辩论?

*本书由杨陨电引入到上海大学辩论教学之中,洪一玮曾内部编辑节选本,节选的原因是对于”台湾化“的部分不满,其次则是考虑到原书篇幅过大;上海政法学院辩论协会之后恢复了全本的电子化,以作为内部培训使用。

2..奥斯丁·J·弗里莱,《辩论与论辩》(Argumentation and Debate),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第一章:批判性思维;第二章:应用性辩论与教学性辩论;

.*本书有条件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本书吴家麟曾组织重新翻译部分章节。

3.John R. Prager, Introduction to Policy Debate, 2002

第一章:The Nature of Debate

*本书洪一玮曾组织重新翻译部分章节。


【参考资料】

1.《庄子·秋水》

2.《韩非子·说难》

3.季旭昇,《說文新證》,(台灣)藝文印書館,民國一〇三年(2014)

4.Le Petit Robert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2016

5.Le Robert Dictionnaire Historique, 2016

6.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007

7.吴金瑞,《拉丁汉文辞典》,台中光启社,1965

8.《狮城舌战: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纪实与评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图片说明:Simone de Beauvoir: Tous les hommes sont mortels (波伏娃:《人总是要死的》)书影。


排版|黄媛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上海大学  辩论协会

奥瑞刚|传辩|入情入理|有胆有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