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子太极三十七式拳架标准演示

 tbb0723 2018-06-05

【诸罗遁叟恩师-赖茂松-郑子太极拳架视频演示】


自从【郑子太极拳理拳法】一书于今年2018年5月1日出版以来,有非常多读者留言希望诸罗遁叟能拍摄拳架演示,供他们参照习练,但我却至今未有任何拍摄动作。其原因是:


诸罗遁叟的拳架只适合自行练功跟一招一式的教学使用,不适合演示或表演。


我从14岁就开始习练郑子太极,开始习练靠山功,开始操根训练。现在我的拳架几乎跟大家经常看到的太极拳视频不同,因此很难看懂,反而会让大家徒增困扰,更可能学错。


现在诸罗遁叟的拳架是以近乎垂直轴的方式,两脚几乎完全看不出来有任何弯曲的状态下行拳。而且跨步也从来不会迈开一步以上,能有个半步的距离对我而言已经算张的非常大了。


而现代流行的太极拳,通常蹲很低,膝盖很弯曲,两脚迈步很大,动作非常漂亮。所有一切现代太极拳的流行元素,统统跟诸罗遁叟的拳架不同,如果用常规的标准来看我的拳架,根本没有任何可供学习之处,反而大家会看不懂。


我在【郑子太极拳理拳法】一书中的摆拍,已经是非常刻意把动作做大,以便大家能看清楚了,但还是有读者提问为什么我怎么站这么高?实际上诸罗遁叟的真实行拳过程,比书籍的拳照还高。


膝盖不弯曲怎么沉落的下去?好像是的,但诸罗遁叟可以。两脚不迈开怎么能稳定?似乎也是,但诸罗遁叟也还是可以。而且不只诸罗遁叟可以,我们这一支的师兄弟人人都可以。(如果你丢不掉以前的东西,那么怎样都做不到)


原因是为什么?因为长久的操根训练下,早就把一切融入到拳架这个容器里面去了。


也因为如此,诸罗遁叟才始终没有拍摄任何跟拳架相关的演示视频,避免误人子弟。


未来我是会拍拳架视频的,但不会是单纯的演示,而会是一整套的专业教学视频。只有从郑太三功开始,只有知道郑子太极完整训练体系的理念到动作,才有可能看懂诸罗遁叟的视频,否则您只会看到直挺挺、挪过来挪过去的身形,完全看不懂里面的重点与玄妙之处。


我建议所有阅读【郑子太极拳理拳法】的读者们,先以当年14岁之时为我开拳的赖茂松老师拳架演示为临摹对象。这是他老人家73岁时所拍,可惜的是在他去年88岁往生之前因车祸严重受创,而未再有新视频的拍摄。


赖老师将近五十岁中年之际才开始学习郑子太极,才开始进行一系列操根训练跟郑子太极完整训练体系学习,筋骨条件自然与14岁就接受他老人家手把手指导的诸罗遁叟不同。以赖老师七八十岁时的拳架形态作为大家学习郑子太极三十七式的临摹范本会更为适合,会更为符合大多数读者自身年纪与条件的情况。


但请各位留意,上述并不是说诸罗遁叟的拳架比赖老师好,而是14岁就开始操根之人的状态与50之际才开始习练者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同样操根10年,但20岁开始操根与50岁才开始操根所得到的体会,跟融入拳架后的情况也会大相径庭。


就常态而言,【郑子太极拳理拳法】大多数的读者,都不可能复制14岁学拳的状态,因此以50之际进入郑子太极之门的赖老师拳架,才是大家最适合的临摹对象。


当然,如果未来诸罗遁叟有拍摄专业教学视频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这就等于目前我的线下培训班同学情况一样,他们可以从学习之初就得到郑子太极正确的理念到动作,因此衔接到郑子太极三十七式拳架时,自然毫无问题。但如果他们丢不掉以前的习惯,那么也会事倍功半。


但就读者而言,大多数是已经有过练拳经验或是自学者,如果一开始就以诸罗遁叟的拳架为学习对象,那么九成九会学不进去。


一个没有操根经验之人,一个对理念到动作都尚未熟悉之人,如何以垂直轴行拳?如何只迈开小于半步的距离而能稳定屹立不倒?


所以并非我不拍,而是拍了反而让大家学不了。不然已经练拳多年的诸位学友,你们现在试看看。把您原来所习练的拳种改成膝盖不弯曲,直挺挺站着打拳看看,保证找不到感觉,保证沉落不下去。


既然明知道拍了也没用,而且更可能因此而误人,那么又何必拍呢?


请正在以【郑子太极拳理拳法】一书为学习教材的读者们,多研究赖茂松老师的拳架,实际上我跟他老人家的行拳特点是一样的。您可以看到他站的很高,脚步跨步也不大,只不过诸罗遁叟比他老人家更极端而已。


对各位现在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此时此刻,诸罗遁叟的视频对各位没有任何帮助。


请您多多研究赖茂松老师的郑子太极三十七式拳架。


【昨日文章】


【郑子太极拳理拳法读书心得分享】 一位有心者的习练体会


【请到心炁门淘宝店购买作者签名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