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人变仇人:石亨跟于谦有何梁子

 可颂坊图书馆 2018-06-05

恩人变仇人:石亨跟于谦有何梁子

提到石亨,首先想到的是他是“夺门之变”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景泰政权被推翻,使得明英宗能够复辟。石亨作为主谋之一,他处心积虑要摧垮景泰朝廷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能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因为他觉得自己在景泰朝并不能大富大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报复于谦,对,就是那个打退瓦剌进犯,保卫大明江山的“救时宰相”于谦。

本来石亨是靠着于谦的大胆举荐和任用,才得以封侯的,那他又为何不知感恩,对于谦怀恨在心,翻脸比翻书还快,甚至不惜将其置于死地呢?他与于谦究竟结了什么梁子?

说实话,石亨也算是正统、景泰时期有名的勇将。正统十四年石亨与都督佥事马麟巡守塞外,打败了兀良哈,升任都督同知,当时智勇双全的边关将领除了杨洪外,就数石亨。同年秋天,也先向大同进犯,石亨与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等大战瓦剌于阳和北口,无奈吃了败仗,宋瑛和朱冕战死,石亨单骑逃了回去,明英宗追究他的罪责,令其降职,募兵自效,以立功赎罪。后来朱祁钰监国之初,为打击土木之役后的瓦剌南犯,鉴于“北征将士十亡捌玖,械器略尽,京师人心汹汹”之势,于谦上奏推荐了石亨,朝廷随即宽宥了他的罪责,并让他出任五军大营总兵官,统领大明军北上作战。而后于谦出任总指挥,石亨担任总兵官,两人相互配合,身先士卒,激战于京师城下,打退了瓦剌的进攻,保卫了京师。事后石亨被封为武清侯,而于谦仅仅是加衔少保,食一品官禄。

当时的石亨还算有点良心,想想自己,看看于谦,心里顿时充满了愧疚之意。随后景泰二年,大明北方局势大体平稳的情势下,他上疏给当朝皇帝朱祁钰,荐举于谦的儿子于冕做官。景泰帝接奏后下诏,让于冕来京。于谦知道后立即上言,极力推辞,景泰帝不允。于冕到达京城后,于谦再次上辞,说:“为人父者,莫不欲其子之显贵,臣岂独无是心哉?但方国家多事之秋,宜以公义为重,不当顾其私恩。伏念臣才乏寸长,官跻一品,本已乖于清议,岂敢重冒于殊恩?况臣子器非远大,名位爵禄,非所能胜。且(石)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岩穴幽隐,拨一行伍微贱,以裨益于军国之务,顾乃荐臣之子,于公义安在?况臣叨掌兵政选法,比以军功妄报者多不准理,所以杜徼幸,革冒滥也,岂宜臣之子而冒官赏乎?仰祈圣鉴,令(于)冕回还原籍,庶不上玷朝廷之名器,下以协舆论之至公,而臣亦免非分之责。”于谦推辞的理由中有一条就是指责石亨的,说石亨作为大将,没见他为了国家大计,提拔一些默默无闻的行伍之人,却来推荐我的儿子,这可有违公义啊!景泰帝接奏后依然没有允准于谦的请辞,随后便授予于冕为府前卫副千户。于谦听到后又数次上奏推辞,但景泰帝铁了心一般,一定要授官给于谦的儿子。这事传开后,石亨就此对于谦大为怨恨。

更有在军事行动中,于谦和石亨两人共商军务,于谦往往“论议断制,宿将敛伏,而(石)亨不能赞一辞,衔之”。于谦治军严格,“虽勋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请旨切责。片纸行万里外,靡不惕息”。意思是说,诸将一旦有做的不对的,于谦立即上言景泰帝,请求予以惩戒。而石亨等军中将领知道后觉得,于谦的做法简直是让他们无法忍受。景泰三年十一月,石亨上疏,先是夹枪带棒地将于谦说了一通,然后以辞职来要挟朝廷,景泰帝没有批准他的辞疏。于谦听说后也以自己总督军务“权势太重”为不妥,“非惟总兵不得专制,抑且下人无所取法”,“乞解臣总督之命,各营军马专令(石)亨等操习”。对此,年轻的景泰帝根本无法调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只是下诏宽慰宽慰:“扰攘之时,赖卿(指于谦)与(石)亨同济艰危,今何乃有猜疑之心?总督之命,其勉副委任,毋庸固辞。”

这对曾经的好拍档就此反目成仇。

待到石亨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再次夺取帝位,便立即对于谦实施了逮捕,关入锦衣卫狱。随后,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就开始给于谦罗织罪名:谋立外藩,即要迎立襄王之子为帝。并拉拢一大批言官对于谦进行弹劾,在夺门后的第四天,“六科复劾陈循等党比王文、于谦等罪大,请正典刑。十三道亦劾循等党文、谦迎外藩事而不复及殷谦、张敏、栾辉、宋琰、陈贽等五人。”紧接着明英宗令朝廷群臣集体会审于谦等人,从会审情况来看,其结果可谓正合石亨等人所想,没几天,于谦就被杀害。

明英宗和石亨等夺门骨干将于谦送上不归路的最为关键的罪名的迎立外藩、大逆不道。这在成化年间已为于谦等人平反的情况下编撰的《明英宗实录》说得十分明白:“初(于)谦与石亨同事,谦论议断制,宿将敛伏,而亨不能赞一辞,衔之。至是,亨迎上(指明英宗)复位,诬谦与王文谋立外藩,嗾言官劾之,鞫于廷”;而本质上是由于于谦“恃才自用,矜已傲物,视勋庸国戚若婴稚,士类无当其意者,是以事机阴发,卒得奇祸。”

这话的意思是说,无论是石亨、徐有贞,还是其他夺门之人,他们都想要于谦死,因为他平时太不注意“团结”朝廷同僚,自视清高,看不起不合自己口味的同类文臣,又将腐败无能但掌握军事大权的功臣勋旧及其子孙视为弱智或小孩。所以夺门之变后,满朝文武大臣明知这是一起典型的冤假错案,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于谦喊冤叫屈,因此说于谦“卒得奇祸”,也是难免。

而于谦面对他们给自己所定的罪名时,本可以理直气壮的反驳,但他依然视死如归般笑说:“这是石亨等人所一心想要的结果,我们再辩又有何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