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215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6-05
霍乱病篇/霍乱/寒湿下注(理中汤加减)

​《伤寒论》“理中丸方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 理中丸的药物组成有,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那也就是我们今天的6克的蜜丸吧。

“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 你看他吃这个丸药的时候,用数合开水把这个药丸研碎了,温服之,既不煮,也不煎,也不熬,也不是开水送服,所以这个服法很有意思。

   接着往下看,
“日三四,夜二服”- 白天要吃3、4丸,夜间还要吃2丸。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 如果吃了药以后肚子没有热的感觉,这言外之意,这个证候原来是腹中冷痛,肚子法发凉,呕吐下利还应当伴有肚子发凉,还应当伴有腹胀满,还应当伴有腹中隐隐作痛,绵绵作痛,而这种腹满、腹痛,应该是喜温喜按的。

   这样吃上5 丸药,6丸药,肚子还没有热感,你要再加3、4丸的话,那不就8到10丸了吗?
   你看看那个时候蜜丸的大小,和我们今天的蜜丸大小是差不多的,都象蛋黄那
么大,他一天要吃到8 到10丸。我们今天早1丸,晚1丸,过上一些日子,病人来了说,大夫吃了你开的这个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我还是拉肚子,没有效,那是因为我们用量太少了。张仲景一天用到6到10丸。

“然不及汤”- 尽管如此吃这么大的量,还是不如汤药效果好。

   理中汤怎么做呢?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 按照上述各三两,把生药切好了。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所以如果做汤剂的话,上述各三两,他是3次的治疗量,一次用的是一两。
   按我以前给大家所讲的剂量的换算,那就是人参1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
,白术15克。

   底下看他的加减,

原文:“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若脐上筑者”-“筑”本来是一种乐器,这个乐器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扬琴,是用东西来敲的,所以在这里引申为捣,敲或打,“脐上筑”肚脐上就好像有个东西在敲,在捣一样,实际上就是脐上悸动,肚脐上面有跳动。

   见到肚脐上有跳动,仲景怎么认为的呢?
“肾气动也”- “肾”在这里代表水,肾主水,在《伤寒论》中有时候说这个肾
,并不是指的肾脏,而是水的一个代名词。
   “肾气动”就是水气欲乘虚上冲的表现,中阳不足,脾土作为一个拦河的堤坝
,脾阳有运化水液的作用,下焦是水液代谢的重要场所,脾仅能够运化水湿、运化水液,它也可以阻拦下焦的水邪不至于上冲,不至于上逆,所以有人把中焦脾土,又比做一个拦河的大坝,或者把它说成是一个拦河的堤坝。
   现在中焦阳虚,下焦水气有乘虚上冲的这种倾向,就出现了肚脐上的跳动。

   我们在太阳病篇曾经学过一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那么现在张仲景对一个中阳不足的证候,出现脐上悸动,水气欲乘虚上冲的临床表现,他怎么加减的呢?

   他说,
“去术加桂四两”- 去掉了白术,加用了桂枝,一个是温补心阳,一个是降逆平
冲,当然在这里是降逆平冲。

   我们和刚才所说的太阳病篇的那个苓桂枣甘汤证相比较。苓桂枣甘汤证是心阳虚,下焦水气欲乘虚上冲,而出现了脐下悸动,为什么不用苓桂术甘汤?有脐下悸他不用白术,所以把白术去掉,把苓桂术甘汤方子中的白术去掉,换成了大枣来健脾,大枣有补脾的作用,补土以制水,土是克水的呀。
   而我们这一条的加减,出现了脐上悸动,是水气上冲的一种表现,仲景也去掉
白术,加桂来降逆平冲,由此我们推测,凡是脐下悸,凡是脐上悸的,张仲景都不用白术。
   后世医家对这种现象有过一些解释,我以前曾经说过,说白术是补气的,它有
壅滞气机的作用,可能会使腹部更加胀满,这个说法似乎觉得不大理想,它还是健脾的呢,它还是燥湿的呢。
   还有一种说法,说白术有升阳的作用,在这种脐下悸动、脐上悸动水气欲乘虚
上冲的时候,由于白术有升阳的作用,容易引发气的上冲,这个说法也不够理想
   白术起码是健脾燥湿,我觉得还能够巩固这个堤坝,因此大现在为止,对于仲
景在脐上悸、脐下悸时不用白术的机理的解释,我们还没有能够找到一个非常容易让大家理解和接受的解释方法。
   所以这也是希望大家今后去琢磨的,看看为什么仲景不用,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前人有解释,这些解释我们觉得不理想。

   由于《伤寒论》的问世,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奠定了治疗外感病的一些基础,可是《伤寒论》中缺少对温热病的辨证和治疗的方法,这才为明清广大医家创立温病学派留下了空间。
   其实《伤寒论》有许多问题我们今天还是没有能够解决,也就为我们进一步发
展中医学留下了空间。

   象这白术到底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用?用上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研究清楚,也给大家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原文“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 吐也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他也是不用白术的,所以更有人说,白术有升阳的作用,所以凡是气上逆的,无论是水气上逆也把,还是胃气上逆也罢,都不用白术。这个说法,其实我们也还是不大能够理解和接受。加生姜当然是和胃降逆了。

原文:“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下多者,还用术”- 你看如果是脾虚气陷的这还用白术,白术治下利好用。

“悸者,加茯苓二两”- 这个悸是因为阳虚有水,水气凌心出现了心慌心跳,所以加茯苓强心行水、强心利水。

原文:“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口渴的要加重白术的量,说白术通过健脾有疏布津液的作用。

原文:“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这一点和仲景见到腹中痛用白芍的惯例是不一样的,我们讲义上的解释是,腹中痛是由于中气虚的,应当加重人参的用量来补中气,这个只供大家作参考,其实仲景用人参的目的,不在于补气而在于补津。

原文:“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这个可以理解,温中散寒。

原文:“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这个好像是怕白术补气壅滞气机,容易引起腹满,所以把白术去掉。
   加附子,辛通温阳,散寒消阴。大家想一想,这种情况加附子,是加生附子还
是加炮附子,加炮附子。
   附子理中汤就出在这儿,理中汤加附子,实际上就是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
的出处就在这儿。

“服汤后,如食顷”- 吃了理中汤以后,象一顿饭的功夫,一顿饭的功夫不是指的我们在饭店几个亲戚好友聚会,有的是时间,一边吃,一边喝,两个钟头,三个钟头就过去了,没有这么长时间,一般的吃一顿饭,也就是20分钟左右。

“饮热粥一升”- 要喝热粥,这又提到了食药并用的方法。

“微自温者,还要盖上被子来保温”- 为什么要微自温呢? 就是说不要盖的特别厚,但是要盖被子保温。

“勿发揭衣被”- 在保温的过程中,不要很快的把被子掀开。

   在《伤寒论》中药食并用一共有四个方子:

* 桂枝汤喝热粥助药力以外散;
* 理中汤喝药粥助药力以内温;
   因为理中汤是温里的,桂枝汤是解表的,桂枝汤这张方子发汗力弱,养正力大
,要想让它发汗的话,我们必须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所以《伤寒论》说,服桂枝汤已,须臾,服热稀粥一升许,然后再盖被子才能够发汗,所以桂枝汤喝热粥助药力以外散。
   理中汤喝热粥助药力以内温。这样一个吐利的证候,津液不足,所以喝点粥,
那你喝冷粥是不行的,喝上热粥,用热粥的这个热量来温里。

* 三物白散,由巴豆、贝母、桔梗所组成,是个辛热的泻下剂,它是治疗寒实结胸的,寒邪和水饮邪气相结形成的结胸证。
   吃完三物白散以后,使寒实邪气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如果吃完三物白散不吐不
利的,《伤寒论》要求,饮热粥来增进药物辛热之性,实际上喝上了热粥以后,胃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促进了药物的吸收,所以就可以增进吐利,而我们解释呢,就说饮热粥可以助药物的辛热之性,以促进吐利。
   而利过不止的,拉得太厉害,怎么止这个利呢?   那就饮冷粥来制约药物的
辛热毒性,实际上喝完了冷粥以后,整个胃肠道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了毒素的吸收,巴豆是有毒的呀。就是用这种辛热的毒素来促进下利的。
   所以可见我们吃冷、吃热,对于消化道的血液循环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经常闹嗓子痛,怎么会事儿呢?
   幼儿园的小孩中午都睡觉,老师给盖的热热的,孩子们也睡的热热的,醒来之
后,老师就给孩子喝一杯凉水,这一杯凉水是血管一收缩,局部的粘膜的抵抗力就下降,孩子尽闹嗓子痛。   还有的小学生,在学校里唱歌、喊叫、跳呀、读书呀,嗓子的毛细血管都是扩张的,回到家里,从冰箱里拿出冰镇的冷饮就喝,这么一喝,咽喉部的毛细血管一收缩,常常闹扁桃腺炎。
   所以为什么讲课的老师,下课以后不要喝冰镇的凉水,但也不要喝太烫的水。

   许多小孩子经常闹扁桃腺炎,我给这个家长谈完了这两件事以后,
* 一个孩子醒来别给他吃冰棍,别给他吃雪糕,别给他喝冷饮。
* 一个是孩子放学回来,又热又渴又累,喝些温水,一定要给孩子说清楚,否则
的话经常会有扁桃腺炎的发生,咽炎的发生。
   所以这里头冷粥和热粥都是粥,作用就是不一样,这是药食并用的第三个方子

* 药食并用的第四个方子,实际上不是用粥来助药力了,而是用粥来补正气,那就是喝完了十枣汤以后,要糜粥自养。
   十枣汤是治疗悬饮的,用完它大小便都利,把体内的水邪排出体外了,正气就受到了损伤,所以要糜粥来养中气,养胃气。

   《伤寒论》中药食并用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我们在临床上,在给病人开方用药的时候,还应当注意指导病人的饮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