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GPF生活教育 2018-06-05

全文字数: 1867

阅读时间:5分钟

小汤序

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有人说“无友不如己”,有人说应该善于跟不同的人交朋友,一直众说纷纭。孔子两个高徒就观点不一……

《论语·子张篇》记载: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和子张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天,子夏的学生估计对老师的回答不理解,又请教子张:应该怎么样交友?子张多了个心眼,反问道:子夏是怎么谈论这个问题的呀?学生回答:我们老师说,值得交往的人就与他交往;不值得交往的人就拒绝与他交往。子张说:我记得孔老师不是这么说的啊!君子应该尊重贤者,但也要宽容众人;要嘉奖好人,但也要体谅常人。如果我很贤良,还有什么人是我不能容忍的呢?如果我非贤良之人,按子夏的理论,别人首先就把我给拒了,我哪里还有机会去拒绝别人呀?

非常遗憾,书中没有记载子夏怎么反驳,或许无从反驳。我就这两种似乎截然相反的观点做个评论。

子夏和子张都有老师的理论为依据。《论语》的《学而篇》、《子罕篇》都谈到“无(毋)友不如已”:朋友不能比自己差,这是子夏的理论依据;《论语·学而篇》说“泛爱众”:要有大爱,要爱一切民众,这是子张的理论依据。

先看看子夏的偏颇。

孔子“无(毋)友不如已”的观点一直以来困扰了很多人,估计也包括子张。是啊!我只选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如果牛人与我持同样观点,他凭什么接受我?这就会进入人际交往死循环:没有人能交到朋友。岂不成了交友悖论?

子夏把老师的“ 无(毋)友不如已”演绎成:“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非常不妥,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拒之”,简单粗暴,有失孔老师温文尔雅的风范。感觉就像某人抱着土豪的大腿:“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土豪说:“滚!”

怎样实现看似交友悖论的“无(毋)友不如已”?我有两个解决方案,不知孔老师是否同意?

第一,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也有可学之处。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果只盯着别人的短处,就永远学不到东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篇》),不是说,另外两人各方面都比我强,都可做我的老师;而是说,至少有一人在某些方面比我强,必定可以做我的老师。

与此同时,我也必须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有核心竞争力,有吸引人的长处,否则,别人就不和我玩了,不和我行了。

第二,真诚拜师,亦师亦友。

还有一种进入高层次朋友圈的办法,就是“拜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拜师”通常难以拒绝,因为孔夫子传承下来的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篇》):什么人都要教,通过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平。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上的通道。

我拜倒在高人门下,做了他的学生,但并不能马上进入他的圈层,我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慢慢得到老师认可,当我们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时,我才真正进入了老师的圈内。

再谈谈子张的问题。

子张在回答交友问题时,偷换了概念:“交友”与孔老师的“泛爱众”甚至与子张自己的“容众”都不是一回事,差别很大。“交友”是双向的、平等的,我认你是朋友,你也认我是朋友,我俩之间才叫“交友”。“泛爱众”、“容众”则可以是单向的、通常是居高临下:我爱你们、宽容众人,你们可以爱我,也可以不爱,众人可以接受我的宽容,也可以不接受,不影响我博大的胸怀。

而且,不是谁都可以“泛爱众”、“容众”,伟大的孔子也认为个人力量有限。《论语·雍也》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孔子的学生子贡是个大企业家,乐善好施,豪气冲天。一次,他有点得意地问老师:如果能做到广泛施舍、救济民众,怎么样?这就可以称之为仁吧?孔子用肯定的方式否定:何止是仁?如果能做到,简直是圣贤!连尧舜都难做到!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块温度高的铁和一块温度低的铁放在一起,能量会从温度高的传递到温度低的,正常情况下,高温的铁会慢慢降温。要使温度不降,必须补充能量。

连太阳也无法普照各个角落。所以,孔子才会对“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发出感慨:“尧、舜其犹病诸!”

要不要“泛爱众”、怎样“泛爱众”?我有一篇汤博士人生感悟:《“盆湖海”之思》。

一天,一位学友问我:“汤老师,有朋友老在我面前诉苦、抱怨。请问,我该如何应对?”

我回答:一块脏抹布,会污染一盆清水,但对一湖清水却影响不大,而大海,能将许许多多块脏抹布洗涤干净。

常人的心境像一盆清水;贤人的心境像一湖清水;圣人的心境像深邃的大海。

当生活中遭遇“负能量”,先评估一下自己的心理能量:如果我是常人,远离它;如果我是贤人,包容它;如果我是圣人,荡涤它。

我是什么:盆?湖?海?先评估自己,再量力而行。

汤博士人生感悟之一四七

首发于:舶兰书院

舶:厚德载物

兰:和而不同

主笔:60后老汤(汤超义)&90后 小汤

一对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父女

老汤新书出版啦~感谢大家的支持!京东、天猫上有售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