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8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8章》“无友不如己者”是何意?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8章》“无友不如己者”是何意?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音dàn)改。”

”,指庄重。”,指威严,威仪。”,指拘泥,固执。”,与“毋”字同义不要。”,指害怕,畏惧。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善于学习就不会固执己见;做事要以忠诚和守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本章讲君子进德修业应把握的几个要点。在古代社会,君子的原意指政治上的在位者,与此相对的小人指被统治的平民。孔子突破这种区分,以德行修养来判别君子或小人。这样,《论语》中的"君子",就包含上述两种含义:一是指政治上的在位者,二是指有道德的人。《论语》中论及“君子”有百余次,绝大部分如本章一样,指有道德的人。

君子,是孔子理想中完善人格的代表,也是他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论语》论及君子品德的内容非常丰富,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中的五句话,是孔子提出对君子的五项要求:一是要态度庄重,二是要善于学习,三是要诚实守信,四是要见贤思齐,五是要知错必改。

把学则不固的“固”字解释为拘泥、固执,依据是《论语·子罕》篇记载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固,指不拘泥固执。学则不固的字与毋固的字应为同解,强调君子只有善于学习,才不会固执己见(参见《子罕篇》第4章)。

古往今来,人们对“无友不如己者”一句发生不少怀疑,解释也各不相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作注说:“师友皆所以辅仁进德,故择友如择师,必择其胜我者。”我赞同这个观点,不如己者,指不如自己的人,意在强调交友是为了辅助自己修养。孔子告诫君子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体现了见贤思齐的精神。

孔子还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这从另一个角度对“无友不如己者”作了注解,就是说,要交直、谅、多闻的贤良益友,不要交便辟、善柔、便佞的损友。古人择友如择师,非常重视以贤者为友。孔子讲的“泛爱众而亲仁”“里仁为美”,益者三友,曾子讲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都是强调要交贤者、仁者。无数事实证明,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于一个人走什么路,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走上犯罪道路的贪官和犯罪青少年中,多是因为交友不慎所致。

有学者认为,如果大家都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你愿与他交而他不愿与你交,就会找不到朋友。据此提出另一种解释,把""诠释为“似”,不如己者亦即不似己者。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与不和自己同道的人交朋友,所谓 “道不同不相为谋”。此一说可做参考。

附:

【原文】

1·8  子曰:“君子不重①则不威②。学则不固③。主忠信。无④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⑤改。”

注释

①重:庄重。:威严,威仪。:拘泥,固执。:通“毋”,不要。⑤(音dàn但):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善于学习就不会固执己见;做事要以忠诚和守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