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圣外王的儒家活法

 昵称55576824 2018-06-06

儒家认为做人不仅要通达人事,即灵活适从于外部易象;还要能够通晓天、地、人三才的变化规律,即熟知易数。那些达到这样成就的人,被统称为“内圣外王”者。以往大家普遍认为“内圣外王”的境界,只有圣贤才能够达成,其实不是!“内圣外王”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具体为---内修人格,外勤人事。即内在不断要求修炼人格,以更加接近符合事务的根本规律,与万物一体;外在不断要求实践人事,以更多体验生命现象和过程,与生命一体。“生命不在拥有,而在于经历和体验”,现象只是偶合的结果,没有必然性,包括人本身;但是,规律是必然的结果,没有侥幸性。 
 
“如何过一个“内圣外王”的人生?”

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圣道”作为内心的修炼手段和人格升华的目标,既自己满意和信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人们所说的“信仰”。人生必然过程是人格的持续圆满和升华,否则就是残缺的人生,而要合理合适锤炼,必然依靠一个自己信任的信仰体系。你可以信仰任何可以使内心平和的宗旨或教义,只要不损人利己,不是邪教即可。其次,还得努力实践于世界,既儒家倡导的“经世致用”,不是一门心思地躲起来,单纯修炼人格,脱离现实世界。

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生命方式,属于动静结合,内外对等,知行合一的人生模式,相比佛家的舍弃,道家的超然、基督的顺服等,更加有色彩。


笑拜儒家夫子贤,察天俯地游人间。

功名利禄皆尘土,往来是非总锤炼。

不迷神佛不羡仙,万物易理岂等闲。

 回望以往红尘事,只惜不得儒家缘。

 
 
人生是一场修行
“坐亦禅,行亦禅,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人生在世,不断的面临选择,不断的去选择,选择意味着取舍,取舍的结果是得失。就这样,从生到死,我们的人生主动或被动的就这样一辈子。

俗世可耐。俗世就算充满困苦烦碎,我们也要积极进取,安然当下。生活本就是最好的修行。
“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
甚爱此句,爱那历经万千后的坦然。
穷极一生,我们都在求索,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在迷茫中清晰,在清晰中迷茫。
迷茫的时候,去读书。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从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来讲,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从根本处踏踏实实努力,以修身为本,在此基础上有大的追求,方有可能实现。

人活着,修身为本,与君共勉。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愿我们此生都能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此生当无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